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56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56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吴正谊 [公元1893年-1956年]

  • 吴正谊(1893~1956年),云霄白塔村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进县城学堂读书,后又进漳州、福州修完初中、高中学业。民国8年(1919年)秋,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闽南 区决定选派和资助一批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吴正谊和方文徵(方逝世于法国)两人由云霄县选送赴巴黎,先专门攻读法语,后进里...[详细]

翁敬棠 [公元1884年-1956年]

  • 翁敬棠 (1884~1956年) 字剑洲,侯官县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毕业于福建全闽大学堂,后留学日本,入法政大学法律系。宣统元年(1909年),回国考取法政举人,入司法界工作,先后兼福建法专、北京法专、朝阳大学、天津法商学院、福建学院等校教授。民国元年(1912年),任福建...[详细]

王生海 [公元1911年-1956年]

  • 王生海(1911~1956) 乳名二丑子,甘泉县桥镇乡葡萄沟村人。1934年春,刘志丹领导的工农红军来甘泉洛河川一带宣传“闹红”,发动贫苦大众起来打富济贫,王生海毅然投身于伟大的土地革命斗争。他虽然没有文化,但记忆力和理解力特别强,且有胆有识。在担任赤卫军贫农团团长期间,他积极组织赤卫军,宣传党...[详细]

王泉笙 [公元1886年-1956年]

  • 王泉笙 (1886~1956年) 王泉笙,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字逢源,号梵庵,洛阳镇上田村人。 泉笙自幼有服务桑梓及救国大志。青年时期,先后就读于厦门鼓浪屿寻源书院及福州法政讲习所。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泉州、晋江教书时,毅然参加同盟会,从事反清活动。 民国5年(1...[详细]

王满祥 [公元1883年-1956年]

  • 王满祥(1883-1956年)阿城县料甸子小红旗屯生人,1937年迁居阎家屯。16岁给本屯地主杨家赶车,每年春夏送粪种地,秋天往回运租粮,冬季外出拉脚。入冬以后,套7匹或9匹马的木轴大车,装载粮食或油料,运往沈阳、齐齐哈尔和富锦等地。每车载重量都在七八千斤以上,次年春返回,运回布匹、食盐和杂货。...[详细]

王丙丁 [公元1892年-1956年]

  • 王丙丁(1892~1956年) 王丙丁,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出生于金门县。幼随父往新加坡,后进入莱佛士学院商科学习。1913年被聘为吉昌公司新加坡分行经理。1932年,任由华侨、华商、和丰三大银行合并后的华侨银行有限公司4位经理之一。1935年,与黄庆昌、邱明昶、黄卓善等人创办华人联合...[详细]

彭泽民 [公元1877年-1956年]

  • 彭泽民(1877~1956) 彭泽民,字锦泉,广东四会清塘人。出身贫寒,早年出国到马来亚吉隆坡谋生。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协助孙中山筹建中国同盟会吉隆坡分会,任中文记录。宣统三年(1911)初,孙中山、黄兴策划广州起义时,他积极动员华侨捐款,并组织一批华侨回国参加起义。民国4年(1915...[详细]

欧家唐 [公元1884年-1956年]

  • 欧家唐(1884~1956年),罗源县松山小获村人,生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21岁只身离乡往新加坡谋生,途中被人拐卖给橡胶园为“契约华工”,十年期满,恢复自由后,适有某船船员华人王阿友(WongAhYou)病故,经人介绍以王之名顶替上船服务。此后,先后在新加坡、英国轮船为船员。民国30年(...[详细]

马万录 [公元1902年-1956年]

  • 马万录 (1902-1956),又名马新吾。回族。天津市人。二十年代初来哈尔滨,人中东铁路三十六棚总工厂工作。1923年7月,经陈为人、李震瀛介绍加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为哈尔滨建党后第一个工人党员。1924年初,哈尔滨党团组织引起 当局的注意,他离开铁路工厂到香...[详细]

毛人凤 [公元1898年-1956年]

  • 毛人凤(1898年——1956年12月11日),中国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中华民国-保密局局长,字齐五,浙江省江山县人。早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后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是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统局的重要人物,在戴笠死后继任局长领导全局。毛人凤在军统系统中与毛万里,毛森、戴笠并称为三毛一戴。另与李士群,徐...[详细]

李云霄 [公元1878年-1956年]

  • 李云霄 (1878~1956) 李云霄,字步青,号凌庵,连城县新泉乡乐江人,清光绪四年(1878)出生于书香之家。幼年勤奋好学,喜书法。清末中拔贡后,曾出任江西省南丰县知县。他为官清廉正直,处事公正无私,政声卓著。善书法,其书法源自颜、柳碑帖,秀丽刚劲,飘逸潇洒,自成一体,在广东潮州和闽...[详细]

刘子实 [公元1892年-1956年]

  • 刘子实(1892~1956),又名存信,乌镇刘双沟村火,农家出身。1917年上榆林中学时,结识了校长杜斌丞先生,深受其思想影响。1919年考入北平国立法政大学,1922年毕业,被委任为靖边县长。他体恤民情,赈济灾民,豁免税赋,被称为“青天”。是年,靖边大旱,杨桥畔水库却被外国教会霸占,不许当地农...[详细]

刘殿英 [公元1914年-1956年]

  • 刘殿英,原名刘殿应,1914年5月23日生于安徽省金寨县汤家江乡门坎山村一个贫农家庭。贫困的家境,迫使他7岁就参加劳动,无法上学读书。为了生存,他们一家人拼命干活。在艰难的生活中,刘殿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同时也打上了鲜明地阶级烙印。他虽然对阶级社会谈不上多少深刻的认识,但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却叫...[详细]

李铁民 [公元1898年-1956年]

  • 李铁民,本名鍢,字原周,达埔乡岩峰村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生。幼读私塾,12岁进其父在乡开设的商店学习记帐写信。他聪颖敏悟,勤奋力学,尤其喜爱诗歌和小说,逐渐以能诗善文闻名乡里。 民国4年(1915),铁民到新加坡,在他父亲当经理的南春公司任职,业余读了一些民主思想的新书,接近一些革...[详细]

林献堂 [公元1881年-1956年]

  • 林献堂(1881~1956),名大椿,号灌园,祖籍平和县五寨埔坪村,生于台湾台中雾峰村的一个书香门第,父文钦系前清举人。他从小受教于严父,通典籍,深有国学基础。 清光绪21年(1895),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年仅15岁的林献堂随父返居漳、泉两地。重返台湾之后,献堂开始和-海外的梁启超通信,探...[详细]

佘坤珊 [公元1904年-1956年]

  • 佘坤珊(1904~1956年),天津人。民国9~16年(1920~1927年)在美国菲立普中学、波士顿大学就读。学成回国后任《上海评论周刊》,后历任上海光华大学、浙江大学、之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北联大副教授、教授。1952年10月应聘执教厦门大学。先后为厦大外文系英语专业学生开《英国诗歌》、...[详细]

惠华亭 [公元1881年-1956年]

  • 惠华亭(1881~1956) 名文藻,字华亭,人称惠先生。祖籍康家圪垯,后迁县城;生于清光绪七年三月二十五日(1881.4.23)。国民党员,同善社社员,-道徒,清涧有名的大豪绅。20年代任县 局(-)局长,20~30年代担任县商务会会长。30年代初,任陕北地方实业银行清涧分行经理。1932年...[详细]

黄学周 [公元1895年-1956年]

  • 黄学周(1895~1956),字培泉,别字拙余,高陂乡平在厦黄村人。由于父亲在南宁经商,少年时期就在那里度过,稍长,毕业于广州法政专门学校,后又在广东大学经济科肄业。民国12年(1923年)回乡,任高陂区保卫团团长。民国13年,出任龙岩县县长。民国15年12月参加北伐军东路军,任国民革命军东路军...[详细]

黄任寰 [公元1888年-1956年]

  • 黄任寰(1888~1956) 黄任寰,字旭南,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清末毕业于广东陆军速成学校,后回乡任教。辛亥革命时参加民军起义,历任排、连、营长。民国5年(1916)桂系护国军入粤,黄任寰率部响应,嗣升团长兼两阳警备司令。民国9年援闽粤军回粤,黄任寰率部在阳江反正,后编入钟景棠部,任第...[详细]

黄纯青 [公元1875年-1956年]

  • 黄纯青,原名炳南,号晴园老人,清光绪元年(1875)出生于台湾台北。祖籍南安榕桥黄龙菌后乡,其祖父于清嘉庆六年(1801)移居台北树林镇。纯青自幼聪颖,12岁就能作八股文。 日本占领台湾后,纯青无意仕途,集资创办树林红酒株式会社,出产的红酒,驰名全台。自光绪二十九年开始,先后任过桃园厅树林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