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安徽省> 六安市> 金寨人物

刘殿英

[公元1914年-1956年]

刘殿英为[公元1914年-1956年]

  刘殿英,原名刘殿应,1914年5月23日生于安徽省金寨县汤家江乡门坎山村一个贫农家庭。贫困的家境,迫使他7岁就参加劳动,无法上学读书。为了生存,他们一家人拼命干活。在艰难的生活中,刘殿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同时也打上了鲜明地阶级烙印。他虽然对阶级社会谈不上多少深刻的认识,但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却叫他小小年纪饱尝艰辛,对剥削阶级充满刻骨仇恨。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 派气焰嚣张,加紧了对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的镇压。 军队夏斗寅部队开进大别山区镇压革命运动,到处向老百姓征粮派草,将大批青年拉去当兵,农业会主任王成贵、刘殿锡(均系地下党员)见事不妙,为了不让这些青年进入 军队去当炮灰,将刚到14岁的刘殿英及十余名青年送到河南商城县对革命表示同情的西北军吉鸿昌部混成旅当兵。因刘殿英年纪小被编入该旅三团学兵连当兵。1928年后,刘殿英任学兵连班长、副排长,在和红军一年多的交战中,不但不打红军,反而经常以“打仗”为名故意丢散大批0弹药,使红军得到补充。1929年该团在河南商城之苏心石起义,从此,刘殿英就参加了红军。
  刘殿英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在皖西纵队八连担任副班长。皖西纵队于1930年夏改编为红四方面军十二师三十五团机炮连。同年8月,机炮连在与国民党军夏斗寅部队作战失利,刘殿英和其他十余人被敌俘虏。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刘殿英革命立场异常坚定,始终保守了红军的秘密。关押十天后,苏维埃政府动员当地群众将他保了出来。走出敌人的牢笼,刘殿英又回到了红四方面军十二师三十五团机炮连。1931年秋,该部又改为十师二十八团。1931年12月,在河南省光山县大山寨打马岭的一次战斗中,刘殿英经周应会、陈结介绍,火线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以后,他更增强了杀敌斗争的勇气和信心。1932年1月,刘殿英升任第二十八团机炮连副连长,不久又担任连长。同年3月在安徽六安县苏家埠一战中,机炮连协同兄弟部队共同作战,消灭国民党军陈调元部四个旅,部队武器弹药得到大量补充,全连士气高昂无比。
  1932年8月,红四方面军主力开始战略转移。由安徽西部开始经河西南、湖北、陕西南部等地区行军作战。在敌人的堵击、追击、夹击、轰击下,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为粉碎敌人的围追堵截计划,在子午镇指挥红军消灭追敌一个旅。刘殿英在枣阳镇战斗中再次负伤。但他忍受着巨大的伤痛,坚持了三个月的行军作战,未向困难低头。
  1932年秋至1933年春初,红四方面军顺利进入川北,部队迅速发展壮大,部队改编为四军、九军、三十军、三十一军。川东成立三十三军,二十八团改为红十师,随即成立了师政治部,刘殿英任该师政治部党委会书记(即 总支书记)。1933年11月,他出席了在通江县召开的全军-表大会。1934年春他又调到二十九团一营任营政治委员;不久又被调回政治部任组织科长;1935年春任二十九团副团长。
  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与一方面军会师后,由于张国焘搞0主义,红四方面军再次南下草地。1936年春,张国焘制造0失败,四方面军重新北上,第三次过草地,进入甘南,到达陕北。这时已进入冬季,在山城堡会战之前,刘殿英调任十二师三十六团任副团长,在山城堡会战中率部参战,消灭了胡宗南部丁廖师。1934年初,他被调到四军随营学校学习。不久,红四军接受了援西任务,刘殿英由学校调到军部任侦察科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东渡黄河赴华北与日寇作战,刘殿英所在的三八五旅奉命留守边区。
  1938年1月,刘殿英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一大队一队学习;是年秋调至四大队任组织干事;随后又调到二大队十队任政指工作。经过这个阶段的学习,刘殿英各方面均有较大提高。
  1939年1月,总政组织华北考察团,刘殿英担任该团政治助理员。3月,考察团由延安出发经晋西北抵达冀中,1940年夏初返回延安,在这期间,考察团不但胜利完成了考察任务,而且直接参加了多次战斗。刘殿英亲眼看到了日寇“三光”政策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更坚定了抗击日寇的信心,1940年夏,在延安休整准备去新四军考察。后来,由于发生皖南事变,考察团使命结束,全部干部编入军政学院第三队学习。1941年春,刘殿英毕业被分配到军委三处任四科科长;1942年秋调到边区保安司令部任队列科长;同年参加了第一次整风运动。
  1943年1月,边区保安司令部改编为警备第三旅司令部,开往定边整训练兵,组织决定由刘殿英领导的工作小组帮助整顿第八团工作。刘殿英经过三个月的勤奋工作,顺利完成整顿任务。于4月返回本部,担任旅司令部第二科科长;1944年担任作战科长。在这三年时间里,部队进行了三次大练兵及紧张的整风学习,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中,0完成打盐生产任务;并参加了安边、宁条梁的反顽军作战任务,为粉碎国民党 派的-0做出了积极贡献。由于刘殿英在练兵中工作突出,获得奖章二枚,同时由于他在生产中工作突出,获模范称号。
  1945年秋天,刘殿英担任警三旅七团团长。经过在盐池县冬季练兵大演习,1946年春,他率部开往陇东大风川,一边生产,一边作战斗准备。同年秋,刘殿英率七团粉碎国民党军胡宗南部的-,到泾河北岸迎接王震将军部返回边区,在太平镇与敌人大战两天,胜利完成接应任务。为防止敌人突袭延安的阴谋,第七团随即开进县,保卫延安大门。彭德怀副总司令亲自检查七团阵地,给七团的战备工作以较高评价,全团指战员受到莫大的鼓舞。1947年春,警三旅奉命赴关中打击胡宗南军有生力量,经过三个月的运动战,全歼敌人三六八团。战斗中刘殿英指挥坚决果断,充分调动了战士们的杀敌勇气。敌人不甘失败,组织了六个旅,以六倍的兵力向警三旅实行包围。七团在团长刘殿英率领下在刀林关与敌人血战一日,使全旅顺利突围。完成掩护任务后,七团又星夜急行军赶住西华池,协助友邻部队打垮了敌何部二个旅。敌人准备大规模地向延安进攻,七团由陇东起程经六天六夜的飞速行军,于1946年3月13日赶至县(富县),连夜布防。彭德怀作了具体的作战指示,说明了保卫延安的伟大意义。七团指战员虽极度疲劳,但是为了保卫党中央,保卫延安及边区,忘记了一切疲惫,心中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消灭敌人。14日拂晓,敌人开始向警三旅阵地发起猛烈进攻。刘殿英指挥七团和三十五团与敌和七个旅的兵力展开激战。经过七天七夜的激战,胜利完成了保卫延安,掩护党中央撤退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1947年初,党-命令七团归还警三旅建制,由陕北南下关中,攻克东府、白水、韩城等县。同年9月,刘殿英任警三旅参谋长,随后又率部转到内线作战半年。
  1948年3月2日至6日,警三旅参加宜州战役。在这场具有决定意义的,也是改变西北战局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中,解放军一举消灭刘勘部将近3万兵力。这个胜利是党中央、彭德怀英明指挥的结果,极大鼓舞了解放军的士气。随后警三旅继续西进,攻克了西府各县。在这次连续作战中,刘殿英连续27个日夜未得到休息,因此积劳成疾;再加上战斗激烈炮弹轰炸,他的双耳被震聋,同年8月被送往延安医院,经五个月的治疗恢复健康。1949年1月,刘殿英康复后被调任陇东军分区司令部参谋长;同年8月担任了陇东军分区司令员;9月由陇东分区调到武都军分区担任司令员职务。1950年秋,武都分区与岷县分区合并,他被调回二兵团司令部分配新的任务。经过练兵和大规模的兵团作战,他在战术及指挥联合兵种的能力上大有提高,已经成为解放军一个优秀的指挥员了。
  1950年10月份,西北军区空军司令部(原航空管理处)成立气象处,刘殿英任气象处处长。1955年10月24日他来到新疆,任林业厅第一副厅长。
  刘殿英来新疆工作后,从不居功自傲,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边疆的建设事业中。他没有官架子,与下级之间关系融洽,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他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车子、房子都先人后己,从不铺张浪费。他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为能使自治区林业事业迅速发展起来,整日忙碌,甚至经常工作到深夜12点钟以后。他对基层工作更是关心。1956年6月,他先到哈密检查工作,后到奇台县林管站森林经营所检查工作,6月27日因胃溃疡急性发作,住进奇台县医院,28日上午10时被-分子杀害,时年42岁。

同年(公元191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