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梅州市> 梅江人物

黄任寰

[公元1888年-1956年]

黄任寰为[公元1888年-1956年]

  黄任寰(1888~1956)
  黄任寰,字旭南,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清末毕业于广东陆军速成学校,后回乡任教。辛亥革命时参加民军起义,历任排、连、营长。民国5年(1916)桂系护国军入粤,黄任寰率部响应,嗣升团长兼两阳警备司令。民国9年援闽粤军回粤,黄任寰率部在阳江反正,后编入钟景棠部,任第一统领。时浙军陈肇英部袭潮汕,黄任寰率部支援,将之击退。翌年随粤军主力参加讨桂战役,率部进至南宁、龙州。民国11年6月,陈炯明部叛变,黄任寰率部调韶关堵截北伐军回师,嗣升任陈炯明军独立旅旅长。翌年率部入闽,击败臧致平军,后升任-第一师师长。民国14年,广东革命政府举行第一次东征,黄部在军阀林虎指挥下参加棉湖战役,为东征军击败。同年10月,第二次东征,黄任寰部在华阳战役又为东征军击溃,黄只身走上海。民国21年陈济棠主粤军政,特聘黄为第八军总指挥部参谋长,后调独立第一师师长。之后,又调升第四军军长。民国25年夏,陈济棠发动“两广六一事变”失败下野。黄任寰随之去职寓居香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返粤任第七战区长官部高级参谋,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副主任兼参谋长。民国33年(1944),任梅蕉平埔守备区指挥官,组织民众参加抗日。抗日战争胜利后退役,任国民政府-委员。民国37年定居于香港。
  民国20年(1931),黄任寰率部驻防蕉岭时,见当地交通不便,乃与蕉岭县政府磋商,整修梅蕉公路,并循古道修筑蕉岭至武平公路,筑新东公路(新铺—东石);派军士兴修蕉岭公共体育场;将废庙改建平民医院;清理乱葬岗,辟建公墓;整顿交通市容,发动军民种树,并严令保护树木。此外,还倡修新铺大桥等。
  民国22年(1933),黄任寰部移驻梅县,他与梅县县长彭精一合作,组织地方人士成立市政委员会,亲自督促部队参加拆除旧城墙扩辟街道、填平梅县体育场地面、疏通梅城下水道等各项建设。又倡建民众教育馆、县立图书馆、平民医院和修建古塘坪机场。黄任寰还用公私名义捐资翻印吴兰修《桐花阁词》、宋湘《红杏山房集》、《义何文存》、《梅水汇灵集》、《梅水诗传》等先贤著作,倡修《梅县县志》和《西阳乡志》。民国23年,他着手修建东山千佛塔,亲自前往东山勘测。塔建成后,黄任寰作记,刻碑记其始末。
  黄任寰原是陈炯明、陈济棠旧部,曾随陈炯明反对孙中山“联俄、俄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驻防梅县、蕉岭一带时,打击工农运动,军纪不好,侵扰民众,蕉岭华侨曾具呈向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和陈济棠控告。1956年,黄任寰病逝于香港。
同年(公元188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