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漳州市> 平和人物

林献堂

[公元1881年-1956年]

林献堂为[公元1881年-1956年]

  林献堂(1881~1956),名大椿,号灌园,祖籍平和县五寨埔坪村,生于台湾台中雾峰村的一个书香门第,父文钦系前清举人。他从小受教于严父,通典籍,深有国学基础。
  清光绪21年(1895),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年仅15岁的林献堂随父返居漳、泉两地。重返台湾之后,献堂开始和-海外的梁启超通信,探寻台湾民族-之路。民国3年,他聚会堂兄林烈堂及李春生、林伯寿等巨富,捐资近30万元,在台中办私立台阳中学,专门招收在台中国人子女入学,以反对日本殖民当局所推行的差等教育制度。
  民国l0年2月,林献堂发动187名台湾各界代表,向日本议会上 书-,要求在台湾设置议会机构。同年10月,他和老同盟会员蒋渭水等人成立台湾文化协会,被推任协会总理。该协会吸收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界人士1300多人参加,领导台湾全岛范围的反日民族斗争和新文化运动,成为20年代初台湾民族运动的大本营。从民国13年至民国23年10年间,献堂先后12次单独上 书-,为坚持设置台湾议会作不懈的斗争。
  民国15年7月,为更好地鼓动和组织台湾民众参加反日民族运动,林献堂把自任社长的《台湾民报》从东京迁回台湾出版。民国20年,他把《台湾民报》改为《台湾新民报》,亲任报社董事长,在报上专门辟设《汉文栏》,以激励受日本奴化教育的台湾青少年不忘华文国学。可是,这个弘扬中华文化的《汉文栏》,在坚持6年之后,于民国26年1月7日被台湾总督严令取缔。
  民国35年,台湾省政府正式成立,献堂参加国民党,出任省政府委员和省临时议会议员,热心支持发展民族企业,同心合力恢复台湾经济。
  民国36年台湾民众反抗国民党当局的“二·二八”事件发生,献堂涉嫌而被免去省政府委员之职。民国37年,他出任台湾省通史馆馆长、文献委员会主任委员,创设相当规模的通史馆馆址,发动搜集、整理、出版台湾文献资料和地方史志。他十分重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被列为台湾现代文化名人之一。
  献堂对国民党政府感到失望,在蒋介石集团逃亡台湾前夕,于1949年毅然离开台湾移居日本,直到1956年9月8日病逝。享年76岁。
  
同年(公元188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