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启江(1920~1948年),又名仁杰,福清县音西乡玉塘村人。民国23年(1934年)起,在福建师范专科学校就读。民国26年,开始投身革命斗争。民国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34年,任中共福建省师专支部书记。民国35年,到建阳师范学校任教,任该校中共支部书记。 民国36年,党组织派遣吴启...[详细]
吴敬业,原名吴天赐,曾用吴准、陈光、陈华、陈光华、昂冲、琳曼等化名,1911年出生于广东省饶平县高塘乡一个封建大家庭。其父吴逸士(又名菊如),在马来亚怡保和新加坡等地经营锡矿业。其母林素娥,家庭主妇。吴敬业自少跟着父母侨居怡保。 吴敬业和同时代的进步华侨青年一样,充满热情,渴望救国,渴望祖国...[详细]
吴迪,原名吴世禄,1914年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紫云区四角曹门(现属河南新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幼年,家境贫寒,全家六口人,仅有一亩山林,全靠父亲吴先正租赁地主的土地维持生计。窘迫的生活使吴世禄全家只得寄人篱下,靠借住别人的房子勉强度日。 1922年,湖北闹灾荒,由于实在无法生活,吴世禄全...[详细]
文思安(1883.3.11~1948.7.15),字钦斋,文辉祥长子。民国元年(1911)由陕西省高级 学校安全科毕业。曾任商县 局总办。是年又任商南第一届议会议员,陕西省议会议员,民国六年(1917)任商南县高等小学校长,民国八年(1919),《商南县志》重修,文思安任校正。民国二十四年(19...[详细]
温汉钦,号子武,城坊区东郊塔旺街(今松城镇东关街)人,民国12年(1923年)5月生。民国26年,考入县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民国29年3月回县后,在三沙、牙城、城关等小学任教。他爱好文学艺术,受“五四”运动影响,憎恶黑暗,向往光明,曾以“七星”、“郭洛”等笔名在报刊发表新诗,风格清新流丽,为文学青...[详细]
魏子衡(1921~1948年) 魏子衡,民国10年(1921年)生于台江菜园里八橺排的小商家庭。子衡7岁时就读小学,在校为品学兼优学生。 民国25年,子衡考入福州私立英华中学预科班。他目睹台江地区的日本“浪人”勾结民族败类,开场、设烟馆、卖鸦片、放“洋贷”,无恶不作,激起极大的民族义愤。...[详细]
韦天强(1909—1948),原名世刚,字近仁,曾用名文耿、永仁,1909年10月18日出生在广西武宣县东乡上平岭村一个农民家庭。 韦天强从小就受到革命的熏陶。他的家乡——武宣东乡是个富有革命传统的地方。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就是在东乡称天王的。当年东乡许多农民跟随西王肖朝贵(东乡人)投奔太平军...[详细]
王志昌 (1917-1949) 又名王章书,林州市陵阳镇西朗垒村人。生于1917年,1945年王志昌弟兄三人踊跃参军,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他转战南北,参加过上党、老爷山、平汉、陇海、徐州、大别山、淮海等大小战斗二百余次。 1945年7月20日,在老爷山的四周山上,埋...[详细]
王振显 (1890~1948),铁王村人。虽为农民,但对革命事业赤胆忠心。在革命战争年代,每次革命队伍进驻该村,他不顾年老体衰,总是抢先做有地方特色的“臊子面”,慰劳人民子弟兵。1935年10月,国民党在残杀其时任桃渠塬一区组织委员的长子王登才(王社)时,将他绑赴刑场陪斩。他目睹儿子被敌活活戳死...[详细]
王心高,曾用名王兴高,1917年出生于四川省阆中县一个地主家庭。王心高是王家第15个孩子,时常遭到二娘及其亲生子女的歧视辱骂。1924年至1926年,王心高的生母及父亲先后去世,不到10岁的王心高,不堪二娘的-,投到胞兄门下。从此,他奋发读书,决心做一个有知识的人,为死去的亲娘争光、出气。193...[详细]
王树森(1875~1948年),满族,祖居北京牛街,17岁到黑龙江省呼兰县落脚。结婚后定居呼兰县,后迁居哈尔滨,终生行医。卒于1948年,时年73岁。王树森之父原系清宫护卫士,后因宫内矛盾受牵连被发配到玉田县为民。其父有熬制膏药的好手艺,是当时北京牛街最受欢迎的"王大膏药"。王树森从小就随父学艺...[详细]
王瑞义,1905年出生于北京市顺义县半壁店村。 小瑞义先天有残,父母担心他将来挑不起生活的重担,就把平日买油买盐的钱节省下来供他读了四年私塾,希望他将来免受体力之苦。苦水中泡了16年的王瑞义还像个10岁的娃娃,身子又矮又瘦,走起路来一瘸一拐,下地干活没有力气,跑东走西腿又不好。 王瑞义要...[详细]
王连清,又名王增,1918年2月出生在山东省文登县(今文登市)小观镇垒子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兄妹四人,他为老大。由于家境贫寒,他只读了四年书。刚满14岁,他就给邻村地主打短工贴补家里生计,少年时期的王连清受尽了地主的打骂和欺凌,饱尝了人间的辛酸苦辣。在幼小的心灵里积满了仇恨和不平。 从小在...[详细]
王吉文,1916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王西禄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常年给地主扛活,受尽欺凌,1926年,被地主逼死。王吉文兄妹四人随母亲沿街乞讨。第二年,11岁的王吉文给人家放牛,终年忍饥挨饿,受苦受累,受尽-。 1929年,中国工农红军来到黄安县,王吉文的家乡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土...[详细]
王金达,1924出生在江苏省武进县南郊(今常州市)的一个贫农家庭。父母死得很早,从小是个孤儿。1945年8月,他加入新四军。开始在地方独立团当战士,后来北撤到江苏涟水,编入新四军第一纵队第一旅第三团。1946年秋,鲁南保卫战后,王金达所在的连队编入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一师第二团第八连,他成了副班...[详细]
王惠成,原名范兴鳌, 1925年2月出生于新昌县羽林街道丁家园村。194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5月,在上虞县办事处做 工作。不久,去中共四明地委青训班受训。结业后,在余姚县做 工作。1945年4月,任中共上虞梁湖区委组织委员、区民兵大队长。1945年10月,任中共上虞下管区特派员。...[详细]
王纯熙(1873—1948年),字子嘏,男,长武县城内东街村人。家贫好学,擅长书法绘画,尤喜翎毛花卉。以水墨浓妆淡抹能使花鸟活灵活现,跃然纸上。他作山水画,时常涂墨后泼水,再用笔洗、抹、装、点,层次分明,自然清新,工笔神隽,一气呵成,求画者立等可取。他为人作画以牡丹、芦雁、山水风景题材最多,邻近...[详细]
王爱生,1930年出生于浙江余姚县梨洲乡梨洲村。1945年1月,在中共地下党的启发教育下,投身革命,参加浙东敌后抗日部队,担任过警卫员,司务员。 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召,王爱生和他所在的部队正厉兵...[详细]
王墉(1915-1948),1915年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兄妹七人,他排行第六,小名桂一,是父母喜欢的最幼小的儿子。可是,家境贫穷,实在养不活这么多孩子。他在3岁那年,被过继给叔父为子。 叔父把他挑在筐里闯关东,来到黑土平原——黑龙江省拜泉县谋生。1928年,他考入哈尔滨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