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福州市> 台江人物

魏子衡

[公元1921年-1948年]

魏子衡为[公元1921年-1948年]

  魏子衡(1921~1948年)
  魏子衡,民国10年(1921年)生于台江菜园里八橺排的小商家庭。子衡7岁时就读小学,在校为品学兼优学生。
  民国25年,子衡考入福州私立英华中学预科班。他目睹台江地区的日本“浪人”勾结民族败类,开场、设烟馆、卖鸦片、放“洋贷”,无恶不作,激起极大的民族义愤。子衡在进步师生及中共地下党员的教育和影响下,在假日、课余与同学们一起走出校门,自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平时秘密阅读《大众哲学》、《政治经济学》等革命书籍和进步书刊,认识到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能救中国。
  民国32年秋,子衡从英华中学毕业,考进厦门大学数理系。这时厦门大学内迁到长汀县,子衡在课程繁重、学习紧张、生活艰苦的环境中,仍时刻关心国家大事。他继续同内迁在永安的福建农学院念书的孙道华、傅孙焕、简印泉等保持通讯联系,讨论国家形势,交谈思想认识。民国33年冬天,他报名参加国民党组织的“青年军”。民国34年春,应召入伍,被编在20师山炮营部当测算上士。
  民国35年6月,子衡从浙江省肖山县复员回福建,路经上海,购买《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论解放区战场》等许多革命书籍,利用他“青年军”复员军人的特殊身份,带回给原英华中学地下党员。同年秋,子衡又前往厦门大学复学。这时,国民党顽固派扩大内战,全面进攻解放区,同年底,子衡毅然回到福州寻找中共地下组织,不久由福州市委书记孙道华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并在孙道华、傅孙焕的直接领导下工作。
  民国36年底,中共闽浙赣区党委城工部为贯彻“城市为农村服务”的方针,决定抽调大批党员骨干前往闽北,闽东等地开展工作。子衡于民国37年2月调到省委所在的山头接受新的斗争考验。他深入群众发动抗丁、抗粮、抗税斗争,工作十分出色。由于“城工部事件”的发生,子衡在新的地区才工作3个月,就蒙冤罹难,时年仅27岁。
  1956年,城工部冤案平反,魏子衡烈士得到平反昭雪。
  
同年(公元192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