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内蒙古自治区>

王恺

[公元1914年-1948年]

王恺为[公元1914年-1948年]

  王恺,又名王子毅,1914年出生于内蒙古萨拉齐县。王恺兄妹四人,他是老大。他的父亲叫王才,是一位勤劳又心灵手巧的笼匠。虽说是笼匠,其实他什么活都干,夏秋两季种菜卖菜,冬季开切面铺,以微薄的收入维持着一家七口人的生活。
  1923年,王恺9岁时,入萨拉齐高等小学(现在的大东街小学)读书,当时能进学校读书的几乎全是富人家的孩子,像他这样的寒门子弟极少。他深知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因此读书十分刻苦用功,常常读到深夜,毕业时取得优异的成绩。
  1928年,王恺14岁时,父亲不幸去世,是年又天旱遭灾,天灾-一起向他家袭来,一家人的生活重担便落在了母亲和王恺肩上。自从父亲死后,王恺总是替母亲分担忧愁,拣柴拾粪、拿轻扛重,样样都抢着干。有时家里吃点顺口的他总舍不得吃,都要让给弟妹们吃。
  1930年,王恺小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绥远省中山学校。在中山学校学习阶段,他结识了李维中、章叶频、王经雨、韩燕如等许多进步青年,头脑里装了不少新思想。
  这年,王恺16岁,长得膀阔腰圆,魁梧健壮,一表人才。寒假期间,母亲给他成了亲,娶本街比他长两岁的张桂连为妻,婚后两人情投意合,相亲相爱、感情笃深。
  王恺从中山学校毕业后,便开始他的教学生涯,他先在萨拉齐城东的西老丈营村教书,后又到萨拉齐吕祖庙街小学任教。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我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对于这些,王恺已有所闻,他沉思、他苦闷,对日本侵略者恨之入骨。1937年七七事变后,王恺又目睹从大同、集宁一带逃来的难民背井离乡,挨冻受饿,历尽艰辛的悲惨景象,对自己的同胞寄予无限的同情与怜悯,对日军践踏中国国土, 中国人民的罪恶恨得咬牙切齿,他不甘心当-奴,他要寻求一条抗日救国的道路。1937年10月,王恺毅然放弃教书职业,离妻别子,踏上了通往革命圣地——延安的征途。
  1940年,王恺回到萨拉齐,在观音庙小学当教师。寻找一切机会向人们宣传革命道理,宣传共产党的政策,揭露国民党的腐败和日军的残暴。
  1945年日军投降后,萨拉齐第一次获得解放。那时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找王恺,一谈就是两三个钟头,这些人走后,王恺不显山露水,仍然照常教书。其实那时王恺已和党取得了联系,给党保存了不少文件。1948年底他被杀害后,妻子搬到肖文林院内住,他们原来的屋子让给王三老板开豆腐坊。冬天做豆腐水汽大,不久纸糊的顶棚就塌下一大块,顶棚上掉下一个纸包,打开一看,是共产党的文件,还有一个红皮的小本子,可能是党证,王三老板二话没说,便扔到灶火里烧掉了。第二年解放了,王老板才和王恺的家属谈及此事。
  1948年10月,萨拉齐县第二次解放,章叶频任萨拉齐县县长。王恺第一个站出来和章叶频取得联系,他详细介绍了萨拉齐县的情况,并积极地帮助政府发动知识分子为祖国的解放事业而奋斗。那时许多教师停课外出躲避,王恺东奔西跑,挨家逐户地去寻找,找到后,便给他们讲共产党的政策,动员进步知识分子投入革命。经他四处奔走,多方劝说,教师们陆续回来。当时地方干部很少,县政府只有章叶频和李钰,王恺废寝忘食地为政府做了很多工作。章叶频在《回忆萨县第二次解放》一文中这样写到:“……我们通过靠近我们的原萨县关帝庙小学校长王恺和岳秉忠等挨门逐户动员离城或躲在家里的教师回校准备复课。王恺是我在中山学校同年级不同班的同学,一九三七年绥、包、萨沦陷后,曾到延安住过抗大,对共产党的政策和情况都比较了解,有一定的认识,我们一进城,他就找我,反映情况帮助工作,表现非常积极……”
  县委书记高鸣光来到萨拉齐后,章叶频又把王恺介绍给高鸣光。王恺经常和高鸣光深谈,两人关系相当密切。高鸣光很赏识王恺的才干,给王恺布置了任务。王恺便顾不得家里多病的妻子和四个幼小的儿女,一连数日不回家,在外忙碌着,有时半夜回去,鸡一叫又走了,孩子几天都见不他一面。根据上级安排,王恺首先帮教师们解决生活问题,给每个教师发了四斗米,衣服单薄的还发给棉花、羊毛,帮助教师解决生活问题,然后动员教师们参加时事学习会,经过他耐心说服,大约100多人参加了时事学习会。参加者绝大部分是城内教师,也有部分学生和职员。王恺任时事学习会组长,会址在萨县简易师范。张军、李质、高鸣光、章叶频、王经雨、韩燕如等领导主持时事学习会,并经常到会讲课,讲形势、讲任务、讲政策、讲共产主义道德、讲国民党祸国殃民的罪行等等。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毛泽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论联合政府》、《论持久战》等著作。学习期间经常组织学员们讨论,王恺总是带头发言,痛斥国民党-污吏的腐化堕落,说得有理有据,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他还写长篇文章揭露国民党罪行,当时他写的材料有《-》。课间休息时,学员们在一起闲聊,王恺总是在办公室和高鸣光等领导人研究工作。当时学员们都知道王恺是地下党员,住过“抗大”,十分推崇他,对他的组织才能很佩服,他发出号召,教师们就马上响应。第一期时事学习会结束后,县长章叶频委任王恺为大东街小学校长。受任后,他率先领导刘秉义、刘绍仁、张德顺、周子华、崔绍德等教师复课。开学后他仍然组织教师坚持时事学习。
  1948年冬天,辽沈战役已经胜利结束,东北野战军在解放东北全境后,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正迅速挥师入关,要和人民解放军华北兵团合力围歼华北的国民党军队,开始执行平津战役的战略方针。为阻断敌人的退路,必须暂时放弃绥远、包头一带,部队全部东撤投入平津战役。章叶频临走时告诉王恺:“敌人一定很注意你,你随军队撤到绥东吧。”当时王恺家庭困难多,妻子正患腰腿疼痛卧床不起,身边四个小孩无人照顾,不能离开。章叶频只好再三叮咛他尽量隐蔽起来,注意敌人的动态,在可能的条件下,随时随地向群众宣传解释我军这次撤出的原因,告诉群众我们不久一定会回来的。
  我军撤走了,穷凶极恶的国民党又窜回萨拉齐。国民党妄图扑灭革命火焰,国民党绥远省政府派来了八人组成的督导组,组长翟延实,外号翟灰事,副组长冯铭汤。督导组像一片乌云笼罩在萨拉齐上空,萨拉齐又陷入了黑暗深渊之中。国民党变本加厉地-倒算,疯狂逮捕曾为我军、我党工作过的同志。国民党一窜回萨拉齐,当地那些落水狗便爬上岸,到主子跟前讨好,说王恺住过“抗大”,是地下党员,为共产党工作最积极,还写了骂国民党的《-》……这样一来,杀人成性的冯铭汤对王恺更加恨之入骨,不惜代价要把王恺抓到手。每天派便衣、 到王恺家巡视,王恺成为督导组重点逮捕对象。王恺风餐露宿隐藏在外。他惦记着妻子的病,更想摸到敌人的活动情况。一天他回到家中,刚和妻子谈了几句话,胡乱往嘴里扒拉了几口饭正要走, 来到他家。
  王恺被敌人带走,关在 局监狱。
  1948年12月16日,王恺被敌人从监狱提出来,在审判庭上和审判人员大闹一场。他撞倒桌子,大骂国民党 派灭绝人性,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凶神恶煞般的敌人喀嚓一声拧断了他的肩膀,把他押上囚车。
  当囚车行至萨拉齐镇大东街小学东侧一个叫“明记”的店铺门前时,他放声高呼:“共产党万岁!”恼羞成怒的敌人把围观的人们轰走,扑上去恶狠狠地用 托子猛击他的后脑勺,然后慌里慌张驱车叱牛向刑场驶去。
  到了刑场,毫无人性的敌人脚踢手打地把他扔下车去,他忍痛挣扎着站起来,向四处环视着,寻找自己的亲人和同志们。他明白这是黎明前的黑暗,国民党大势已去,是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啦。此时,他很坦然,向凶手们投去蔑视的一瞥,冷笑一声,正要开口讲话,敌人向他开了 ,罪恶的 夺去了他的生命。牺牲时年仅34岁。
  第二年——1949年,萨拉齐得到了解放。王经雨派大青山抗日游击队的张永兴到萨拉齐接王恺的大儿子王培荣,要送他到包头读书。王经雨曾不只一次和张永兴谈起王恺,他说:“王恺被国民党 派杀害,太可惜了!咱们要把他的大孩子接来培养成人,那是革命的后代。”
  王恺从容就义。他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犹如一支炽烈的火把,烧尽自己,却为人们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包头市民政局优抚科)
经历历史事件:

平津战役 (公元1948年--公元1949年)

同年(公元191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