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北省> 唐山市> 乐亭人物

王墉

[公元1915年-1948年]

王墉为[公元1915年-1948年]

  王墉(1915-1948),1915年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兄妹七人,他排行第六,小名桂一,是父母喜欢的最幼小的儿子。可是,家境贫穷,实在养不活这么多孩子。他在3岁那年,被过继给叔父为子。
  叔父把他挑在筐里闯关东,来到黑土平原——黑龙江省拜泉县谋生。1928年,他考入哈尔滨市立第三中学。入学前,他回家看望了父母亲。从那时起,便一直未能再见父母。1931年,考入扶轮高中。当时,王墉学习非常勤奋,课余时间也泡在图书馆里,憧憬将来做一名科学家,为国为民效力。但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我国东北,广大人民的悲惨遭遇,使王墉决定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
  他先参加了马占山的抗日队伍。转战数月后,因马占山的队伍孤立无援,难以存在,王墉只得回到拜泉县。可是占领县城的日军和汉奸,以抗日分子的罪名要逮捕他。于是王墉-离开拜泉县,过着-生活。
  他先后在天津卖过报纸,打过小工;在北平海淀区做过挤奶工;在济南救国小报当校对,做。后来在进步同学的帮助下,他顶替一个叫袁伟信的,进入东北大学土木工程系,一边勤工俭学,一边参加革命活动。他当过平津 的地下交通员,参加了北平社会科 盟、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等共产党领导的活动。
  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王墉不惧危险,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洪流中。他克服重重困难,印刊物,散发传单,呼吁爱国同学抗日救亡。一二九那天,北平学生--,王墉负责纠察队,保护同学们的安全。当反动-挥舞大刀、水龙冲击-队伍时,王墉站在最前面,拼夺-手中的水龙。1936年3月9日,因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而被捕的北平十七中学学生郭清在国民党监狱被折磨致死,激起民愤。3月31日,北平 举行抬棺-。那天,杨学诚、王墉抬着棺材走在最前面,遭到了国民党-的残酷殴打,虽然他被打得遍身是伤,但毫无惧色,斗争到最后。同年4月,他经燕京大学的王汝梅和韩天石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5月20日深夜,国民党北平 局突然派人逮捕了王墉。他被带上沉重的镣铐,关押在北平草岚子监狱,后转押到北平绥靖公署看守所。在狱中,敌人对他施用酷刑,后来又染上了伤寒症,每天高烧达40度,濒临死亡。在难友们的 下,敌人-给王墉治疗。他病愈后,被转押到北平国民党反省院。在这里,他遇到了许多著名的共产党人。他们坚定的信念和钢铁般的意志,深深地教育了他。尽管敌人严刑拷打,但他坚贞不屈,始终没有暴露党的秘密和自己的身份。11月4日,在中共中央、中共北方局的营救下,王墉出了狱。
  1937年1月,王墉来到太原,找到了他在狱中相识并十分敬重的薄一波,参加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开始了新的战斗生活。
  王墉到牺盟总会学生工作部工作后,进入太原各大中学校,宣传党的抗日救国的主张,发展牺盟会员,组织歌咏队、演出队上街下乡,演出抗日救亡节目。入夏,他参与组织太原市学生到太谷县岚村一带军训野营,进行抗日教育,学习游击战术。
  七七事变后,王墉带头报名到抗日前线去,组织了“十三勇士团”。在太原市数万人欢送“十三勇士团”奔赴抗日前线的大会上,王墉高举着“打回老家去”的旗帜,站在机车头上,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说。王墉带领十三勇士到平津前线,参加东北军第五十二军万福麟部队,意欲推动该部走坚决抗日之路。但该部经不住日军进攻,溃退到后方。王墉几经辗转,于8月间在祁县子洪口找到薄一波,参加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11月8日,太原沦陷。王墉跟随薄一波领导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纵队,南下晋东南一带,配合八路军创建太岳抗日根据地。
  在晋东南,王墉曾担任沁源县-局长,在日伪严密统治的残酷环境中,艰苦工作,将-改组为抗日游击队,坚持在祁县、太谷、榆次、寿阳、沁县、武乡一带活动,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后来,他先后担任过连长、营长、政治部组织干事、侦察科长等职。
  1940年9月,王墉由太岳军区司令部侦察科长调任决死第一纵队第二一二旅第五十五团团长。当时,这个团大多数连队干部是从地方调来的知识青年,缺乏思想政治工作和部队管理经验。王墉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从作风整顿抓起。有一次,他在全团早操时间,检查内务卫生情况,发现有个连队做得不彻底,便当即命令连长跑步拿来剪刀,在全团人员面前,给战士们剪指甲。当时,操场上鸦雀无声……王墉这种雷厉风行的作风,对全团干部战士震动很大。经过一个多月的整顿,全团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同年11月中下旬,日军对太岳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企图从根本上摧毁根据地军民的生存条件。11月22日,第五十五团从沁源县姜庄驻地向外线转移中,接上级命令,阻击日军第三十六师团第二四四联队。次日,在五风峪与敌激战,毙敌30多人,迟滞了敌人的行动,掩护了纵队机关和腹心区群众的安全转移,受到了纵队-的嘉勉和奖励。这是王墉抓部队整顿的成果,为第五十五团在洪(洞)赵(城)地区打击日军的“治安强化运动”,开了一个好头。
  1941年1月28日晚上,王墉率领部队,穿越日军-线,远距离奔袭盘踞在洪洞杨家掌的同八路军为敌的国民党反动武装李谊轩部,击毙李谊轩等16人,生俘60余人,并缴获了武器弹药,创造了远距离奔袭,全歼守敌,我部无伤亡的范例。
  同年3月中旬的一天中午,王墉和团部的几个侦察员,夹杂在给敌人送粮的群众里,进入二十里铺日军据点,对敌工事、兵力进行实地侦察。他将情况带回部队后,指导参战分队进行模拟演练。3月20日夜,王墉率领突击队,对二十里铺据点进行奇袭。就在巡更的老百姓一面打锣,一面呼喊“平安无事”的当儿,突击队在中共地下党员的配合下,神不知鬼不觉的摸至敌碉堡,把事先捆扎好的一束束的手 投进敌人的“乌龟壳”,干净利索地消灭了10多个鬼子,还俘虏了两个伪军,我部无一伤亡。这一时期,第五十五团还在石门峪等地打击日军,在当地游击队配合下,挖路基,撬铁轨,炸火车,弄得日军惶惶不可终日。
  同年5月,王墉同政治主任邹泽民率领第五十五团,随第二一二旅奉命向临屯公路以南的敌占区进军,开辟岳南抗日根据地。12日凌晨3点多,王墉带领全团战士悄悄地从赵城西南面的深沟里摸上来,包围了敌机枪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干掉敌哨兵,消灭了连指挥所,占领了敌炮兵阵地,俘虏了100多敌人,缴获了四挺机关枪和两门崭新的迫击炮。这时,王墉为了全歼敌人,严密-消息,悄然等待总攻。拂晓时分,总攻战斗打响。敌人惊恐万状,要求炮火支援。王墉即命令被俘的敌炮兵战士,掉转炮口,朝敌阵地猛轰。开始,敌指挥官暴跳如雷,大骂师部的炮兵瞎了眼,继而迷惑不解,终而惊慌失措。我军各部看到敌人阵地开了花,全线奋起冲击。魂飞魄散的2000多敌人在我前后夹击、四面围攻中,纷纷举手投降。其中包括敌人两个团长。这次战斗的胜利,得到了太岳纵队兼太岳军区-的表扬,说王墉团“创造了新军歼敌的新记录”。
  1942年2月,归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建制的太岳纵队兼太岳军区决死第一纵队第二一二旅三个团缩编为一个团,他改任第五十四团团长。1945年1月,他升任太岳五分区副司令员兼第五十四团团长。日军投降后,他升任第五分区司令员,并先后任第二十分区司令员、第三分区司令员。
  1942年,王墉带领部队两次钻进敌人包围圈里,消灭了汉奸伪军侯镜伯部队,为翼城人民除了一大害。同年6月,他指挥的柳寨村伏击战,仅用了十几分钟,全歼日军高桥中队,击毙高桥中队长等30多人,生擒日军七人,解放了被日军强拉的运输民夫百余人,还缴获了轻机枪三挺,步马枪30余支,驮骡35匹及战马、战刀、望远镜等,受到太岳纵队兼太岳军区的表彰,称赞这次战斗是“灵活机动、歼灭敌人”的模范战例。不久,他又率部冒雨全歼敌保安九团,活捉了敌团长,为曲沃人民除了大害。1943年8月,王墉部队,日行50多公里,歼灭400名伪军,活捉了伪县长和伪军大队长。10月,王墉在一次突围战中,身先士卒,奋力拼杀,掩护了分区领导和团部机关冲出了敌人包围,11月,他又带领第三连、第五连,全歼了张礼车站的日伪军。
  1944年5月,保卫夏收的战斗开始了。当时的部署是,由王墉团长带团部及第四连等部,坚守赵城村阵地,掩护群众夏收。由政委金世柏带领第二、第三连等部,保卫翼城地区夏收。几天后,阎军第六十九师趁我赵城守备空虚,以多于我三倍的兵力对赵城阵地实行偷袭和强攻。18日拂晓,敌人一路插入赵城村背后,另一路进至河潞村,从左翼进行包围,敌主力从正面猛攻。在王墉的指挥下,部队打退敌人多次冲锋,但敌人凭借兵力众多,连续发起冲锋;与此同时,袭占了滑家河的敌人也从背后攻来。王墉当机立断,命令第四连连长带两个排到滑家河阻击敌人,王墉指挥四连仅留下的一个排兵力,固守在正面的阵地上,阻击多于自己几十倍的敌人。敌人集中所有的火力,向这个高地倾泻,以为这样就可以把王墉的部队消灭。
  顷刻间,在这个火海似的阵地上,全团从干部到战士,从伙夫到马夫,人人都以团长王墉为榜样,一个念头死守阵地。有许多次,敌军的长柄手 像下冰雹一样落下。王墉面临前后左右的落弹,以超乎寻常的速度,把敌人扔过来的一颗颗冒着烟的手 又扔回敌群中。王墉带领部队整整坚持了六个小时。
  正在前方保卫夏收的金政委,听到赵城方向枪声密集,立即带领部队,飞奔回援。同时,在朱家垣的友邻部队,也主动前来增援。当王墉从望远镜里看到自己的部队时,万分激动,马上指挥刚撤到西马村外的战士们翻越沟岭,又勇猛地打回赵城村。在四面喊杀声中,敌人溃不成军,窜回老巢。
  王墉带领的各连与绝处逢生的四-士们在赵城村胜利会合,战士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1944年底,太岳军区根据毛泽东关于“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的号召,交给王墉领导的第五十四团开辟汾南抗日根据地的新任务。全团经过扩编、休整,实力得到很大的补充。不久,进入稷山县南之稷王山地区,使北到汾河之滨,西临孤山,东至同浦铁路的解放区人民如久旱逢甘雨似地迎来了阔别五年的子弟兵。阎锡山令其第七十三师南渡汾河,摧毁我基层政权。我第五十四团多次与敌师展开战斗,频频告捷。阎锡山不甘心失败,于1945年4月上旬,集中六个团再次南渡汾河,侵占我稷王山大片土地。同时为配合阎顽行动,运城日军也对稷王山等地开始“扫荡”,寻找我主力部队。为避免同时两面作战,我军主动转移。11日拂晓,我部突遭日、蒋特务解保盛部400人“牛头队”的袭击,经半小时激战,我毙伤、生俘“牛头队”上百人。横行一时的“牛头队”从此一蹶不振。
  王墉不仅善于作战,而且在许多看似琐碎细微之处,表现出他的可贵品质和优良作风。他每到一地宿营,总是先去看望战士们,还坚持帮厨。开饭了,同战士们蹲在一起,边吃边谈。有一次,一位战士的妻子从远方赶到部队探望,不料,第二天,那位战士在战斗中牺牲了。王墉在做家属工作时,一到吃饭,依然把那位战士的筷子摆上。以后,每逢过年过节,或是举行庆功大会,开饭时,王墉要求把牺牲的战士的筷子摆上,贴上名,以示悼念。这样做,对稳定战士情绪,提高部队士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王墉同政治委员柴泽民、副司令李明如、副政治委员王观潮、参谋长樊执中等,率领太岳军区第三分区部队,相继解放了闻喜、夏县,包围了安邑,控制了100多里的铁路线,迫使渡过黄河的胡宗南九个美械师成了爬行的“乌龟”。随即,王墉参加垣翼战役,使第二、第三军分区连成一片。为了配合陈赓、谢富治率领的主力第四纵队作战,王墉率部一夜急行军60公里,奇袭敌运城机场,将仅有的三架敌机全部击毁,立了奇功。接着,又相继解放了汾济、南永等四县和黄河上的要津风陵渡口,分割了-敌人的联系,截断了入晋之敌的归路。1947年7月8日,踞守运城的敌第二○六师,为逃避挨打局面,突围南逃,由平陆渡河,仅留第八十三旅困守运城。王墉获悉后,立即率领第五十五、第五十六团,在平陆西北的张村、庙底一线,待敌第八十三旅第二四八团掩护敌第二○六师师部渡河返回运城时,进行伏击。经两小时战斗,毙、伤敌120余人,俘虏敌团长以下1400多人。
  8月,太岳三分区的部队改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八纵队第二十四旅,王墉任旅长,王观潮任政治委员。
  1948年初,刚打下运城,3月初又接到解放临汾的作战命令。王墉带领部队,攻占临汾南郊,控制了敌尧庙机场,击毁敌机,摧毁跑道,断绝了敌人空中运输。为消灭临汾的敌人立了头功。
  根据临汾战役部署,第二十四旅开进临汾城北,先扫清城北 之敌,而后选择突破口登城破敌。3月21日上午9时许,王墉旅长在临汾城北兴隆店前沿阵地观察敌情,选择突破口时,不幸被敌人的一颗子弹击中头部……
  王墉牺牲后,人们从他的遗物中,看到了他三年前即1943年写给母亲而无法寄出的一封信他安慰母亲说:“……您那里帮助老百姓办事的人,也和您儿子一样,您看到他们,就好比见到您儿子一样,喜欢他们,亲爱他们。您会得到像见到您儿子时同样的欢乐。他们也必然爱您,喜欢你这位70岁的老太太。因为我们都是人民的子弟兵。”
  (尹龙玉史庆冉)
  同年(公元1915年)出生的名人:

汪东波 (1915~1946) 湖北省随州市广水
王远音 (1915~1942)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
王之德 (1915~1938)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赛罕区
肖永智 (1915~1943)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
肖诚 (1915~1948) 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
+ 更多公元191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8年)去世的名人:
王瑞义 (1905~1948) 北京市顺义区
王恺 (1914~1948) 内蒙古自治区
王连清 (1918~1948)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
吴迪 (1914~1948)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
吴敬业 (1911~1948)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
韦天强 (1909~1948) 广西自治区来宾武宣
+ 更多公元194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