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万善(1908—1935) 字生云,洛南县景村镇人。 龙万善出生于封建地主家庭。少年,在景村小学读书,民国11年(1922)考入洛南县私立华阳中学。由于接受了“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思想,决心投笔从戎。龙发奋攻读军事书籍,学拳术,练枪法。二十一二岁时,已练成一身硬功夫,且双手会打枪。民国19...[详细]
刘志敏(1903~1935年),河南省罗山县人,女。民国11年(1922年),考入省立开封北仓女子中学,在校期间,刘志敏在开封省立第一师范的影响下,参加女中学生举行的-、-,声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罪行,声援北伐战争等活动,并在斗争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民国16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详细]
刘由,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生于安溪县兴二里源口乡(今金谷镇元口村)。兄弟姐妹7人,排行第二。小时因贫失学,即随父上山下田。长大后,撑船、拉纤、抬轿子,备尝艰辛。民国16年(1927),跟乡人往新加坡当码头工人,对工人受压迫剥削,有切身感受。19年返回故乡。 刘由回乡后与郭瓣结婚。郭瓣加...[详细]
刘映奎,又名聚星,字幼苏,宁化城关人,生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中举,光绪三十三年会试中经济科第四名,授法部主事。后回乡担任云龙学堂山长,又到汀州学堂任教。辛亥革命后,被初选为福建省议会议员并任副议长,后又当选为国会参议员。 映奎品学兼优,颇有声望。曹锟在民国1...[详细]
刘光显(1911~1935),化名崔小六、文真、楼光谢,店镇村人。8岁起在店镇小学读书。1924年考入绥德师范,受校长李子洲等中共党员师生的影响,积极参加-,和进步师生一道宣传革命。1929年在米脂中学上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经常在葭、米交界处活动,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0~1933年间...[详细]
林元珠(1864~1935年) 林元珠,字石斋,闽侯县后屿乡(今福州郊区鼓山镇后屿村)人。 林元珠的父亲林淑钦,石雕艺人。元珠幼承家传,长成又另拜寿山石雕东门派的鼻祖林谦培为师,其印钮、博古及圆雕人物无所不工。清末名流陈宝琛、福建布司龚易图等大官僚争相请他到府制钮,凡数年之久,于是艺声大...[详细]
林孝吉(1897~1935年),出生于连江县透堡乡北街村。父贫病交加早逝,母含泪改嫁,孝吉从小在苦水中泡大。 民国19年(1930年)夏,杨而菖在透堡开办平民夜校,孝吉首批入学,并与杨而菖结为忘年之交,同心干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组建透堡党支部中任宣传委员,被选为乡农会首任主席。孝吉为...[详细]
林顺佺,光绪十九年(1893年)生,溪柄镇北山村人。 民国20年(1931年)春,他在马立峰创办的赛岐宅里夜校上学,由此走上革命道路。民国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党组织指定他负责中共福安船民支部工作。不久,他组建船民武装纠察队,兼任队长。 民国23年,国民党当局为了扼杀闽东革命...[详细]
林师柴,安溪县龙门乡龙门村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出生。其父林溪水为油漆工,其母白卜善操家务,家庭经济较好,加上有侨汇接济,是村上较富有人家。师柴天资聪颖,性格豪迈刚毅,富有正义感,乐于助人。 民国14年,师柴入集美师范就读。集美学校地处东南沿海,信息灵,学生思想比较活跃。上海“五卅”...[详细]
林多奉,字有承,号鼎新,蓬壶镇西昌村人,清宣统三年(1911)生。父皇潜,佃耕农,兼做脚夫和打草鞋贩卖为生,但却勒紧腰带,让多奉入乡中育英、育美小学读书。民国14年(1925),多奉转入南湖小学高小班学习。他资质聪敏,勤学好问,学习成绩出类拔萃,在全县小学生会考中名列榜首,被誉为“一日两行,过眼...[详细]
李尽(女),清光绪六年(1880)出生,3岁时从安溪县蓬莱乡彭内村卖到南安华美山城村做童养媳。 民国17年(1928),共产党在山后乡一带开展革命活动,李尽年近50岁,还积极学习文化,参加妇女运动,担任妇女会主席,带领广大妇女参加妇女运动,参加抗租抗税斗争,民国21年任中共安溪中心县委交通员...[详细]
李剑光,乳名德涂,参加革命后取名剑光,达埔乡岩峰村人,清宣统三年(1911)生。家庭世代贫苦,至其父世辑到越南谋生,生活才逐渐好转。 剑光小时就读于岩峰达新小学。民国19年(1930),共产党员李南金介绍他入党,很快就成为革命的骨干。他平时好打鸟,练就一手好 法,经常到安(溪)南(安)永(春...[详细]
李嘉宾,又名李加兵,民国5年(1916)出生于南安诗山内益村。家庭贫困,父亲李世柱是老实农民,受尽地主劣绅的压迫和欺凌。 民国21年,中共党员吕荣远在内益村开展革命工作,嘉宾受到教育,主动参加站岗放哨、传递信件、斗争地主恶霸等革命活动,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有...[详细]
李宏伦,字敬廷,李墩村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生,父亲李维新,光绪间秀才,家境富裕。宏伦8岁上私塾,受家庭影响,励志学习,成绩优良。民国初,在李墩开杂货店,后常到福安一带经商,结识革命同志,阅读革命理论书刊,受到启迪,立志献身革命。 民国21年(1932)3月,宏伦经马立峰介绍参加革命,...[详细]
李红光(1910~1935)东北人民革命军第l军第l师师长兼政委。原名李弘海,朝鲜族。吉林磐石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年8月,在伊通县投身抗日武装斗争。组建一支20余人的劳农赤卫队,任队长。l931年春,被选为中共伊通特支组织委员。1932年初,组成磐石反日游击队,任队长。6月,磐石反日游击...[详细]
廖湘芸(1888~1935),名章劳,号连三,今蓝田民光村人。早年,投奔武昌左旗新军,加入进步团体“文学社”,参加武昌首义战斗。民国3年(1914),加入中华革命党。民国4年冬,奉派回湘策划倒袁(世凯)驱汤(芗铭),事败,仅免一死。“ 战争”爆发,去广州晋谒孙中山,被派为 军湖南游击司令。于安化...[详细]
梁柏台(1899~1935),又名殿栋,谱名佑民,字越庐、月庐、苏生,号鹤鹏、梯云,新昌查林村人。出身于农民家庭,秉性聪慧,先后在本村双溪学堂和邻村知新学校求学,从小立志要做一个“以身付诸国,竭力以担国事,以保国家,不以私忘公”的“许国大丈夫”。1918年秋,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次年在杭州...[详细]
雷阿尾,东源郑家仔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民国23年(1934)3月参加革命,任桃坑里村苏维埃政府粮食委员,经常在桃坑一带进行革命活动,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民国24年1月,在执行任务时,被杨家溪 派杨某某带兵捕获,押解到岚中村。他遭受严刑拷打,但坚贞不屈,守口如瓶,没有暴露革命秘密。...[详细]
赖荣传(1911~1935),合溪乡汤湖村人。三岁时父母相继去世,由叔父抚养成人。民国16年(1927年)夏,从长汀师范毕业回乡,就与赖际发等开始从事革命活动。次年秋,参加丰稔-。民国18年5月红四军入闽,他进龙岩红军学校学习,第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红军学校毕业后,历任红四军第四纵队和军政治部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