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35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35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赵德懋 [公元1908年-1935年]

  • 赵德懋(1908~1935),又名茂亭,字勖承,凤县双石铺傅家碥人。1915年入私塾,1922年入凤县高等小学校,1924年考入陕西省单级师范学校。1925年7月,省城掀起驱除军阀吴新田的斗争,他和进步师生一起参加驱吴。1926年4月,西安发生刘振华围城事件,辍学,回家务农。 1928年...[详细]

张汝忠 [公元1883年-1935年]

  • 张汝忠(1883~1935)名德璋,自名汝忠。字斡清,灌云县白蚬乡后张庄人。早年师承徐海名人丁锡福于板浦,后就读于海州中学,毕业后考入首都民国法政大学。求学期间,曾深受孙中山民主革命进步思想之影响,认为办学校启民智乃文明国家之急务。当他因家贫而中途辍学后,便积极酝酿在家乡办学。在地方乡绅杜延绅、...[详细]

曾中生 [公元1900年-1935年,共和国36位军事家]

  • 曾中生(1900-1935),原名曾钟圣,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1900年6月生,湖南兴宁县(今资兴)人。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在校期间,参加中共党组织领导的“青年军人联合会”,是《青年军人》撰稿人之一。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军校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8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组织科...[详细]

阮啸仙 [公元1897年-1935年]

  • 阮啸仙,(1897~1935)原名熙朝,字建备,号瑞宗,别号晁曦。广东河源县人。小时在家乡读书,民国7年(1918)秋考进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科。在校期间,受到马列主义的启蒙教育,广泛阅读《新青年》等进步报刊,积极响应北京“五四”运动,与周其鑑等进步学生组织广州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详细]

阮玲玉 [公元1910年-1935年,电影皇后]

  • 阮玲玉(1910——1935),中国早期影星,原名阮凤根,学名阮玉英。广东香山(今中山)南朗左步关村人,1910年4月26日出生于上海。因为当工人的父亲早逝,孩童时代就随母为人帮佣。母亲节衣缩食,让她上学读书,就读于上海崇德女子中学。1926年,为自立谋生,奉养母亲,考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主演处...[详细]

朱新乾 [清][?-1935年,革命烈士]

  • 朱新乾(?-1935),福建省归化县(今明溪县)瀚仙镇大焦乡人。1927年3月在上杭参加国民政府主办,由共产党员主持的汀属八县社会运动人员养成所学习。1929年底在上杭参加红军,1930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7月调归化县工农革命委员会工作,任大焦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兼乡农会主席。积极组织苏区...[详细]

刘珍年 [公元1897年-1935年]

  • 刘珍年(1897-1935),字儒席,出生于河北省南宫县一个农村小地主家庭。1918年在南宫县中学毕业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步兵科。1922年毕业后,在东北奉系军阀李景林部任排、连、营长等职。1926年,李景林部被冯玉祥击败,所属部队编入直鲁联军,刘在褚玉璞部任十六旅旅长。因过失被革职...[详细]

刘伯坚 [公元1895年-1935年]

  • 刘伯坚(1895—1935),谱名永福,号铁侠、铸;国外曾用大野(冶)、毅伯笔名。平昌县龙岗乡人。 伯坚幼年聪颖,七岁入私塾,勤奋好学、尤爱习字,五六岁后即能书写对联,作状词。12岁就读大舅苟俊生执教的“专修馆”攻读经史,又经二舅秉衡(武生)教习拳术,练习气功,骑马射箭,演唱川剧等。 ...[详细]

李敏周 [公元1881年-1935年]

  • 李敏周(1881—1935),香山县石岐镇(今属中山市)人,在家里排行老七。自幼活泼好动,富于冒险精神。18岁时,得乡亲梁坤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香蕉业香山籍巨商)之助,远涉重洋,到澳大利亚梁坤和的农场当小工。后在传教士密勒神父的帮助下自学英语,并加入基督教。不久经营一间店铺,做起生意来,而且...[详细]

李竟成 [清][公元1880年-1935年]

  • 李竟成(1880~1935), 李竟成1880年生于圌山脚下的许弄村小桥头。父漆工,曾任太平军旗官。李少年时,因家贫一度辍学务农,后得大港名儒赵蓉曾先生赏识,免费收读,与其子赵声(号伯先)同窗,志趣相投。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应征入新军三十三标,历任排长、队官,加入同盟会,继又考入南洋...[详细]

古柏 [公元1906年-1935年,英俊奋发的红军高级指挥员]

  • 古柏,名显球,字劲生,1906年12月生于江西省寻乌县篁乡塘背村(今晨光镇沁园春村)一个破产地主家庭。父亲古光明是个乡村私塾教师。母亲梅玉淑是个勤劳俭朴的农村妇女。他从小就受到家庭较好教育和熏陶,才思敏捷,爱好诗文,练就一手好书法,被乡里亲朋所赏识。 1920年,古柏在其外公资助下进县城爱群...[详细]

方志敏 [公元1899年-1935年,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 方志敏,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人。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创建赣东北苏区,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红11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详细]

戴耀田 [公元1903年-1935年]

  • 戴耀田(1903—1935年),紫金县古竹镇人,出身于农民家庭。五四运动爆发后,与进步青年黄伯洪、黎伯均等组织宣传队在古竹圩张贴标语,进行演讲,开展 日货运动。1924年春,戴耀田加入中国0。在古竹地区组建农会,并组织起180多人的农民自卫军。同年冬,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任广东...[详细]

陈庆五 [汉][公元1907年-1935年]

  • 陈庆五,1907年1月15日生于陕西省南郑县安坎乡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中。父亲陈禹铭,苦读-,好赏诗画,在乡邻资助下借用李家祠堂办起了私塾。陈庆五随父课读。因家境贫困辍学后,陈庆五随父走乡串户售卖字画。有一年,陕南大旱,田地无收,农民靠吃观音土、树皮度日。陈庆五和父亲把平素积攒下的粮食送到灾情最...[详细]

陈宝琛 [清][公元1848年-1935年]

  • 陈宝琛(1848-1935) 仓山螺洲人。 同治七年进士,光绪八年授江西学政,九年补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十一年被降五级调用。 宣统三年,补授毓庆宫授读,后人称他“末代帝师”。 中法战争(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后,陈宝琛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详细]

祝廷锡 [公元1864年-1935年]

  • 祝廷锡(1864—1935),字心梅,号小雅,晚年号俟庐老人,祖籍海宁,幼年丧父,随母返舅家,长居新丰竹林。祝廷锡早年随同乡唐纪勋参与创办竹林启蒙书塾,推广新式教育;成立守约学会,研究西学,鼓吹改革;建立“学稼公社”,试办新式农场。1909年,为母亲建“祝节母祠”,倡行孝道。辛亥革命后,筑“知非...[详细]

周念民 [公元1905年-1935年]

  • 周念民(1905~1935),原名永瀹,又名集成、益林、天明,利川忠路镇小河鹭归坝人,土家族。父硕庆,团防团首,承祖业数十亩,于小河设糕饼铺、旅栈各一,为当地富户。母亲冯氏,因念民举事,遭官吏威逼,曾携带子女流离乡野。念民自幼文笔出众,颇得老师赞许。 念民渐长,不囿于旧式家庭,1921年与堂...[详细]

詹谷存 [公元1896年-1935年]

  • 詹谷存,又名静斋(1896-1935),金溪县左坊乡詹家村人,民国15年(1926)在抚州第三师范毕业。詹谷存目睹时艰,曾写文章痛斥当时教育的弊病,指出:“如不急谋普及民智之策,则所谓召集国民会议,求国民自决,打倒军阀,打倒军国主义,解决时局纠纷,皆属梦语。”同年12月,中国国民党金溪临时县党部...[详细]

张恨秋 [公元1905年-1935年]

  • 张恨秋(1905—1935),原名张高同,又名张杏秋,西河镇麻园村人。自幼跟随父母侨居马来亚。青年时期参加马共领导的工人运动,在与资本家的斗争中,被当局逮押入狱。民国16年(1927)春遭驱逐回国,返乡后,即与县内的共产党组织取得了联系,从事革命斗争,任岩上支部和附城区委负责人,组织农民赤卫队、...[详细]

张大鹏 [公元1900年-1935年,红军烈士]

  • 张大鹏(1900-1935),福建省永定县金砂乡人。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早年就读于道南学校。1917年5月任金砂育智学校教员,后任校长。1926年夏前往广东省大埔县青溪宝灵寺与张鼎丞一起教书,并接爱马列主义。1927年8月回到金砂,以公学教师身份为掩护,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