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玉山(1917—),原名治成,横山县石窑沟乡郝家峁村人。 郝玉山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青少年时参加反封建、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1933年毅然参加红军,打土豪斗地主、分财产吃大户,扩充武装,开展革命斗争。1934年1月参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横山游击支队政委、米西县区委书记、独立营政委、...[详细]
何英武(1915~1986),小名五,又名国举,横山县塔湾乡韩羊圈村人。 英武出生于贫苦农家,幼在芦沟念书。14岁怀着对剥削阶级的阶级仇恨投身革命,参加少共团和农民协会,为游击队站岗放哨,机智勇敢。 民国二十三年(1934)春,英武参加陕北红军,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刻苦学习,英勇战斗,曾任...[详细]
侯吉国(1912~1946),横山县韩岔乡乔子墕村人。 吉国出身贫寒,童年时以揽工度日。民国十八年(1929),横山发生特大灾荒,他全家被迫流浪甘泉。 民国二十三年(1934),吉国在延安志愿参加陕北红军第八支队,在粉碎敌人对陕北、陕甘边两次“围剿”中屡立战功。民国二十四年(1935)1...[详细]
胡茂千(1919~1984,)横山县艾好峁步唐坪村老庄山人。出身贫穷,幼年丧父,靠揽工生活,饱尝人间辛酸。 民国三十五年(1946)家乡解放,茂千任村长。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行政主任、高级农业社主任,领导群众,巩固政权,组织互助合作。1958年起,连任唐坪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公社党...[详细]
贾生亮(1947~1977),横山县高镇乡董家墕兴旺山村人。出身农家,聪敏好学。小时在本村读书,刻苦眉功。后随父学石匠,二十岁精通手艺,为居民、学校、机关设计、修建窑洞、楼房,式样新颖,构造结实。1970年,他学习南方经验,就地取材,反复试办,在山村钻研沼气成功。1974年带领高镇公社工程队赴延...[详细]
雷亚霆(1907~1937),女,原名云祥,横山县殿市镇瓷窑砭村人。 亚霆出身贫苦农家,13岁家建窑山崩,亲人蒙难,仅与弟云汉和侄女广娥幸存。三人相依为命,糠菜充饥。 民国十二年(1923)亚霆不顾非议,率先报名入刚办的殿市女子小学,刻苦攻读。民国十四年(1925)考入横山高级女子小学。...[详细]
雷云孚(1899~1925),字雨亭,横山县波罗堡人。 雷云孚出生于贫苦家庭,勤劳朴实,聪敏好学。10岁入本村小学,成绩优良。其间,受辛亥革命影响,立志国民革命。民国五年(1916)考入横山县第一高等小学校。 民国十三年(1924)广东革命军兴起,雷只身南下,经西安、汉口、长沙、进广东黄...[详细]
李锦(1606-1650) 明末农民起义将领。又名过、双喜,号一只虎,陕西米脂人。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侄。崇祯三年(1630)从自成起义,从骁勇善战著称。历任营制将军。进京后加都督衔。自成牺牲后,他与高一功等联明抗清。南明封其为御营前都左军侯,赐名赤心,所部号“忠贞营”。永历四年(1650)在广...[详细]
李嵬名,西夏公主,成吉思汗的老婆,据说在她跳黄河以后,成吉思汗曾令士兵开掘黄河,一代美女沦为西夏的救国工具,可西夏最终还是难逃被灭。 与李嵬名有关的成吉思汗死因猜测 被咬掉生殖器说 这一说法普遍流传于外蒙古,据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时,西夏国王李安全为保国家,将西夏第一美女自己的女儿李...[详细]
李平(1917—1999),横山县高镇人。出生在一个雇农家庭。从九岁开始在安定县唐家川、横山县油房头揽工。1935年参加陕北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班长、排长、连支部书记、中央红军大学特科营党支部书记、红三十军二六二团党委副书记、军部教导队指导员、通讯队长兼指导员,参加解放陕北和东征、西...[详细]
李绍膺(1905~1931),字仙舟,横山县石湾镇寨子湾村人。 李在高小读书时即受五四运动影响,民国十二年(1923)入榆林中学攻读。民国十三年考入北京国立师范大学英文系。同年11月在北京欢迎孙中山北上,听取孙的演说。在校阅读马列著作,接受李大钊教导,进步很快,由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十...[详细]
李树林(1905—),字友竹,横山县胶泥墩村人(今属靖边县)。原解放军坦克学校物资保障部部长,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机械厂副厂长。 出生于贫农家庭。曾在横山第一高级小学,榆林中学念书,受到新思想、新文化教育,后与刘志丹、高岗等共产党人结为革命战友。在大革命中,李树林带领学生到横山、神木等地宣传革命...[详细]
刘秉温(1911~1979) ,横山县韩岔乡猪头圪垯村人。 秉温出身贫苦农家,幼随父逃荒到安塞。他勤劳朴实,天资聪敏,白天操作田间,夜晚就读私塾。几年后,偕父迁居延安县杜甫川。 随着土地革命的深入,秉温投身农村根据地的活动。民国二十四年(1935)加入中国共产党。接着任肤甘革命委员...[详细]
刘世昌(1909—1993),横山县殿市镇孙石磕村人。原甘肃省商业厅厅长、甘肃省总工会主席。 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5年9月参加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肤施县三区游击队长、延安县国民经济部部长,延安县南区、乌阳区、蚌龙区区长,延安县生产科长,延安县供销联社主任,南区合作社党...[详细]
李文焕(1920~1948),横山县石湾镇白狼城村人。 文焕少年时曾进石湾高小读书,不久,因生活所迫辍学,给地主当小工。 民国二十四年(1935),文焕在石湾找到刘志丹,要求参加红军。志丹见他年龄小,怜惜地说:快快长大好接班。同年,他参加横山游击队。 民国二十七年(1938),文焕随...[详细]
李仙峰(1907~1938),女,小名丑子,横山县石湾镇寨子湾村人。 仙峰生于封建士绅家庭。父仲良,清末秀才,经管十六村三千多亩地租,名震一地。大兄绍白,性格豪爽,好抑强扶弱。二兄绍膺,胸怀大志。仙峰聪明伶利,性格倔强,深受兄长影响,有反抗精神。8岁进本村私塾读书,后入石湾国民小学。 民...[详细]
李兴旺(1921—2000),横山县人,出生在一个贫苦雇农家庭。1928年陕北遭大灾后,他随父逃荒到延安宋家川落户,拓荒谋生,后居郭家沟村。1935年参加革命,同年参加青年团,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任冯富川区粮食委员,乡团支部书记,区团委书记,延安团县委少先部部长、组织部长,积极参加领导和发...[详细]
鲁直(1914~1971),原名加廉,横山县高镇乡鲁家河村人。 他出生贫苦农家,痛恨地主压迫。民国十六年(1927)秋进横山一高读书,受到教员刘经向(共产党员)的启蒙,使之懂得了做革命者,为人类求解放的道理。翌年5月经同班同学贺云祥介绍,加入共青团,从此,他在党的领导下,利用课余到乡间秘密活...[详细]
马守应(?-1644) 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回族。别号“老回回”。陕西绥德人。曾当过边兵。崇祯元年 (1628),率众起义,隶属闯王高迎祥、活动于甘肃东部,众至数万。四年(1631),入山西,编入王自用的“三十六营”,是仅次于王自用、高迎祥的重要首领。八年(1635),参加河南荥阳大会,为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