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陕西省> 榆林市> 横山人物

刘秉温

[公元1912年-1979年]

刘秉温为[公元1912年-1979年]

  
刘秉温
  刘秉温(1911~1979) ,横山县韩岔乡猪头圪垯村人。
  秉温出身贫苦农家,幼随父逃荒到安塞。他勤劳朴实,天资聪敏,白天操作田间,夜晚就读私塾。几年后,偕父迁居延安县杜甫川。
  随着土地革命的深入,秉温投身农村根据地的活动。民国二十四年(1935)加入中国共产党。接着任肤甘革命委员会主席、延安战区委员会主席、肤甘保卫局长,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
  西安事变后,秉温任肤甘县委书记兼苏维埃主席、延安县县长。在边区大生产运动中,他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领导群众,组织变工队,并亲领干部种地,达到粮食自给。他领导的南区合作社,被誉为“刘秉温生产方式”,树为边区学习榜样。在抗战支前极为困难条件下,他勇挑重担,民国三十一年(1942)在边区劳模大会上,延安县被评为模范县,他被评为模范县长,受到边区政府和中共西北局的表扬。同年在西北局-会议上,毛泽东主席在奖状上题词赞扬他“善于领导群众”。
  民国三十二年(1943)秉温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处副处长兼延属分区保安处长,为保卫党中央操劳,曾被当选为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民国三十五年(1946)他转入部队,任边区联防军区司令部武装部长、延安军分区副政委、陕甘宁边区警备司令部第四旅副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整编12师副政委,为保卫延安进行过战斗。
  全国解放后,秉温历任西北交通部运输局局长、交通部第五公路勘察设计分院党委书记兼院长、陕西省交通厅厅长、交通部西北运输局筹备处负责人、交通部第二公路工程局副局长,致力西北地区公路建设。1955年他患胃病吐血,仍在青藏高原劳碌奔波,勘察设计,确定青藏公路修筑路线。在陕西期间,他深入地县,规划交通,指导干线建设。
  1964年,毛主席发出建设大三线号召,秉温从西北调西南,组建渡0通指挥部,历任指挥部党委书记兼指挥长、攀枝花特区党委常委、渡口市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等职,跋山涉水,调查研究,作出开发攀枝花地区交通运输事业的规划,在昔日交通闭塞的大山沟建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他当选为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3年,秉温主管渡口市经济计划和生产建设,面对极“左”路线的干扰,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敢抓敢管,完成了国民经济计划。粉碎“-”后,他为渡口市钢铁、市政、地方工业和社队企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79年6月,他调任交通部第一勘察设计院院长。年近古稀,仍不辞劳苦,竭力贯彻三中全会和五届人大精神,为搞好本单位工作,日夜操劳。1979年8月25日秉温同志不幸在西安逝世。9月11日,为刘秉温同志举行追悼会,赞扬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廉洁奉公,立场坚定;艰苦朴素,能上能下,处事果断,知人善任,联系群众;努力学习,实事求是的好作风,承认他是党的优秀党员、优秀干部。
  来源:中共横山县委党史地方志研究编纂办公室
  
同年(公元191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9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