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陕西省> 榆林市> 横山人物

刘世昌

[公元1909年-1993年]

刘世昌为[公元1909年-1993年]

  刘世昌(1909—1993),横山县殿市镇孙石磕村人。原甘肃省商业厅厅长、甘肃省总工会主席。
  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5年9月参加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肤施县三区游击队长、延安县国民经济部部长,延安县南区、乌阳区、蚌龙区区长,延安县生产科长,延安县供销联社主任,南区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绥德分区工会办事处主任。全国解放后,任青海省供销社副主任、商业局长、省工会主席等职务。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经济-,军事进攻,造成边区经济困难。刘世昌带领群众认真贯彻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政策,广开财源,增加收入,支援革命,支援抗战。他任延安南区合作社党支部书记期间,加强党的领导,搞活经营,发展生产,保障军民供给,南区合作社被评为陕甘宁边区模范和作社,受到西北局表彰奖励,毛主席亲笔题写了奖状,《解放日报》介绍受奖单位报道中说:“南区合作社冲破成规,与群众密切联系,建成了新型的模范合作社,工作方式活泼,经营获利得法,能为群众解决问题,亦能帮助政府工作,确定了联系公私经济的任务。”毛主席到西北局高岗办公室亲自召见刘世昌和合作社主任刘建章,听取汇报,交谈经营经验,勉励吸收群众股金,做大生意。他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协助政府深入发动群众入股,种植棉花,带动全边区15万多妇女纺线织布,棉花种植面积到l945年达到40多万亩,产棉170万斤,既增加了农民收人,又解决了穿衣困难。
  青海省解放后,他带着南区合作社的经验,到气候十分恶劣、商业经济滞后的青海高原工作。他继续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忘我工作,为发展青海省供销合作事业,组织物资流通,作了不懈努力,为青海供销事业和工商企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刘世昌在战争年代,还为中央领导分忧解困抚养幼儿。1944年-的妻子李昭生了一男孩。不久,中央派-夫妇到新区工作,幼婴无法带到战火烽烟的地区。正在发愁时,刘世昌亲自去-家抱幼婴,并说:“你放心去,孩子由我抚养好。”-感激地对刘世昌说了三件事:一、孩于归你,保留血统关系;二、孩于长大送上学读书;三、给孩子多讲点卫生。刘世昌一一答应,并共同给孩子起名“刘湖”。从此,刘湖就成了刘世昌的孩子。刘湖七岁上学,直到高中毕业才到北京上了大学。刘世昌和-关系来往密切。“文革”中,他俩都被打成“黑帮”,生活很艰难,他俩仍互相鼓励,坚定信心,相信党,相信群众。粉碎“-”后,他俩都被恢复名誉,恢复了工作,-在北京工作期间,经常把刘世昌夫妇接到北京他家吃住,亲如一家人。刘世昌离休后,日理万机的-总书记对刘世昌夫妇更加关心备至,经常过问他们的身体、生活情况。
  刘世昌1972年离休后回到延安居住。看到延安地区群众生活还不如边区时期,他多次上京向中央汇报老区困难情况,建议修建西延铁路,开发神府煤田,推动陕北经济发展,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重视和采纳。后来,刘世昌迁住西安,关心老干部居住生活,几次上北京汇报西安老干部住房情况,争取到300万元住房款,新修了西安市第三干休所,为老干部安度晚年创造了条什。1993年,刘世昌逝世于西安。享年84岁。
  来源:中共横山县委党史地方志研究编纂办公室
  
同年(公元190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3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