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光 [公元1911年-1935年]

  • 李剑光,乳名德涂,参加革命后取名剑光,达埔乡岩峰村人,清宣统三年(1911)生。家庭世代贫苦,至其父世辑到越南谋生,生活才逐渐好转。 剑光小时就读于岩峰达新小学。民国19年(1930),共产党员李南金介绍他入党,很快就成为革命的骨干。他平时好打鸟,练就一手好 法,经常到安(溪)南(安)永(春...[详细]

李吉成 [公元1905年-1993年]

  • 李吉成(1905~1993年),原名李礼枞,又名李松林、唐沙白。民安里官塘村人。童年曾在南安县水头镇观海小学读书,后就读于鼓浪屿英华中学,民国11年(1922年)考入厦门大学政治经济系。 民国15年2月,厦门大学成立闽南地区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支部。时任厦门 主席的李吉成加入了党组织。同年冬,国...[详细]

李尽 [公元1880年-1935年]

  • 李尽(女),清光绪六年(1880)出生,3岁时从安溪县蓬莱乡彭内村卖到南安华美山城村做童养媳。 民国17年(1928),共产党在山后乡一带开展革命活动,李尽年近50岁,还积极学习文化,参加妇女运动,担任妇女会主席,带领广大妇女参加妇女运动,参加抗租抗税斗争,民国21年任中共安溪中心县委交通员...[详细]

李景昀 [公元1922年-1987年]

  • 李景昀,美籍华人,民国11年(1922)2月25日出生于福建省安溪县湖头下东。先在湖头读小学,后进入集美中学。30年,毕业于集美高中14组,考入厦门大学,后转广州岭南大学。36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留校任助教,继当讲师。 1955年,景昀往香港,在香港大学医学院从事解剖演示教学工作。1957...[详细]

李金水 [公元1899年-1974年]

  • 李金水,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出生。幼失母,10岁失学。随其父传别东渡台湾淡水,设摊卖茶叶,并得其继母谢氏教读四年,粗通文墨。后到台北金瓜石洗金沙,维持生计。年17,又随其父转赴印尼经营茶叶生意。不久,金水独立经营,事业逐渐发展。即与其父创办“胜德栈有限公司”,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嗣又召其弟家...[详细]

李俊承 [公元1888年-1966年]

  • 李俊承,乳名贤,五里街镇仰贤村人,生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父继如,早年南渡,在马来亚芙蓉坡经商。俊承17岁随父到马来亚学习商业。父亲去世后,他迁居新加坡山仔顶,先后创立太兴有限公司、 实业有限公司,并收购泰丰饼干厂,添置自动化制饼机,聘英国技师监制。另在马来亚各地垦植橡胶园数千英亩。筹谋决...[详细]

李来荣 [公元1908年-1992年]

  • 李来荣,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生于南安县石井镇溪东村一个笃信基督教的农家,幼年丧父,家境贫困,与姐姐随母住厦门鼓浪屿,其母佣工于毓德女子学校,勤劳节俭。来荣承母教,学习勤奋,得教会的资助,就学于鼓浪屿养元小学,继而半工半读于寻源书院,由于聪颖,刻苦力学,成绩优良。民国15年(1926)考入福...[详细]

李良邨 [公元1918年-1988年]

  • 李良邨,字浩然,民国7年(1918)10月16日生于安溪县参内乡祜水村。自幼随父学医,熟读《汤头歌诀》、《药性赋》及古典医著等。并承父业,经营建安堂中药铺兼行医。他对“四诊”(即望、闻、问、切)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症候)有深刻研究和透彻理解,又不断认真总结临床经验,故诊断日...[详细]

李南金 [公元1907年-1932年]

  • 李南金(1907~1932年),原名世混,学名果,笔名觉因,永春县达埔院前村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安南永德游击根据地创始人之一。曾任中共同安县委书记。 李南金幼年在他父亲执教的达新学校念书,后升学于泉州。在校博览群书,擅长文学,勤攻书法,课余还苦练武术。 民国17年(1928年),李...[详细]

李南全 [公元1907年-1932年]

  • 李南全(1907~1932年),原名世混,学名果,笔名觉因,永春达埔乡岩峰村人。幼年在其父执教的达新学校念书,后到泉州上中学。在校时喜好文学,博览群书,课余也曾阅读医书和苦练武术。民国17年(1928年)秋,到中共创办的上海中华艺术大学读文科班,受文科主任沈端先(夏衍)影响,阅读大量的马列主义著...[详细]

林朝阳 [清][公元1810年-1862年]

  • 林朝阳,字罴章,号桐轩,安溪县新康里罗岩乡(今虎邱乡罗岩村)人,生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早期在汕头经营“林乾太”茶行,获利颇丰。创有“福安街”一条,“林乾太”小巷三弄(街巷至今犹存)。在道光年间,朝阳被一董姓钱庄以倒闭形式侵吞纹银十万,虽上诉不获受理,反被董姓讥讽道:“若要索回这些纹银,当...[详细]

林辂存 [公元1879年-1919年]

  • 林辂存,字景商,号鹜生,安溪县崇信里胪传乡(今芦田乡芦田村)人。清光绪五年(1879)闰三月二十七日生于厦门,旋移居鼓浪屿鹿耳礁弧园。后东渡台湾,兄弟10人,他排行第四。祖父林远芳,以海防出力,累官至道员,晚年经营茶业,于厦门、广州和台北设分店,家资巨万。父林鹤年,光绪八年(1894)中举,翌年...[详细]

林多奉 [公元1911年-1935年]

  • 林多奉,字有承,号鼎新,蓬壶镇西昌村人,清宣统三年(1911)生。父皇潜,佃耕农,兼做脚夫和打草鞋贩卖为生,但却勒紧腰带,让多奉入乡中育英、育美小学读书。民国14年(1925),多奉转入南湖小学高小班学习。他资质聪敏,勤学好问,学习成绩出类拔萃,在全县小学生会考中名列榜首,被誉为“一日两行,过眼...[详细]

林奉若 [公元1876年-1944年]

  • 林奉若,又名思延,字亮泽,学名赓飏,蓬壶乡西昌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年(1876)。父以仁,岁贡生,为人正直朴实,曾召集西昌村父老,共决废除乡中酬神大铺张陋习,负责募建壶口及水尾两石桥。 奉若青年时期受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影响,醉心新学。最初从普通科学声、光、电探讨新知识,为永春试验发电第一人...[详细]

林贵攀 [公元1915年-1995年]

  • 林贵攀(1915~1995年),女,又名逸霞,民国4年(1915年)5月出生,晋江永宁(今属石狮市永宁镇)沙堤村人。 贵攀之父林朝石是开明知识分子,为当时竞新女校、行实小学校董会副董事长;母亲蔡乌爱思想开通,所以林贵攀自小得以进入女校读书,接受新式教育。五四运动后,妇女反封建、争自由,林贵攀...[详细]

林桂清 [公元1881年-1938年]

  • 林桂清,又名版,字本图,号克武。清光绪七年(1881)六月十九日生于安溪县新康里罗岩乡(今虎邱乡罗岩村)。童年读私塾,贫而辍学,及长,肩挑为生。在厦门开茶行的堂亲雇他挑一担白银回乡发放茶款,途经长泰县白帆岭被盗所劫。失主请官兵到罗岩追查,桂清涉嫌逃匿长泰县花坑。嗣而与堂亲林雷等合伙截途抢劫。在同...[详细]

林鹤年 [清][公元1846年-1901年]

  • 林鹤年(1846-1901年),字谦章,号氅云,别署铁林,安溪人。清光绪八年(1882年)考举乡贡;次年,参加礼部考试,获誊录第一名,随后任国史馆誊录官,分任工部虞衡司。光绪十八年,调任台湾承办茶厘及船捐等事宜,并采取诱导教诲政策,在台北拓地百里,指导少数民族耕种农业,兴办水利,开发金矿,设立樟...[详细]

林惠祥 [公元1901年-1958年]

  • 林惠祥(1901~1958年),字圣麟,又名石仁、淡墨。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四月十五日生于晋江蚶江(今属石狮市蚶江镇)莲埭村一个商人家庭。曾祖父在台湾经商,事业发达,至父亲林毓鉴时家道已衰落,仅经营小商业。惠祥自幼随父在台湾生活,至宣统元年(1909年)回故乡蚶江入私塾读书。民国元年,考...[详细]

林建猷 [清][公元1805年-1855年]

  • 林建猷(1805~1855年),字孝丕,号鸿轩。安溪县依仁里桂窑乡(今龙门乡桂瑶村)人,生于清嘉庆十年(1805)。父林志中,任粤东阳江镇总兵。建猷自幼颖异,与群儿嬉戏,能以兵法指挥调度。提督陈化成看到这情景,赞许说:“这孩子将来会由武职显贵。”长大后,通晓治军方略,娴熟骑射技艺,17岁为县学武...[详细]

林锦山 [公元1933年-1986年]

  • 林锦山,民国22年(1933)3月出生,惠安县螺阳乡锦东村人。1957年7月,毕业于中山医学院医疗系,分配在安溪县医院任外科医师,兼职放射科。1958年夏开展切除阑尾、剖腹产和一般中小型(包括外科)手术。因手术器械“开路钩”买不到,他煞费苦心,自行仿制一个竹器“开路钩”应用。1958年初首创胃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