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穆 [宋][公元1018年-1092年]

  • 郑穆(1018~1092年) 字闳中,家居文儒坊。生于书香之家,与陈襄、陈烈、周希孟等友善,积极提倡儒学。宋皇祐五年(1053年)中进士甲科,任河南寿安主簿;后入京,为国子监直讲,编校集贤院书籍,转馆阁校勘,升太常博士,又改集贤校理,汾州通判。熙宁三年(1070年),任岐王侍讲。熙宁六年(1...[详细]

郑乃之 [公元1907年-1986年]

  • 郑乃之(1907~1986) 郑乃之出生于玉田乡玉田村的贫困家庭。青年时代投身革命,民国16年(1927)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在长乐县开展农运被敌抓捕。民国18年底,释放后,经党组织同意赴广州参加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军中发展中共党员,担任党总支书记。民国22年1月,部队驻扎福建泉州时,...[详细]

郑清濂

  • 郑清濂(1853~?) 郑清濂,字景溪,闽侯县黄山乡(今福州郊区城门镇黄山村)人。同治五年(1866年),14岁的郑清濂考取马尾求是堂艺局(后改名福州船政局),在前学堂制造班学法文。7年后毕业,光绪三年(1877年),留学法国,入削浦官学,两年期满,继入德、比、英等国留学,得工学博士学位,留...[详细]

郑权 [公元1878年-1939年]

  • 郑权(1878~1939) 郑权,字仲劲,清光绪四年(1878)生于仓前山美敦。光绪二十七年,郑权就读于江南水师学堂,与赵声、何海樵、杨韵珂等结为知己,他们痛恨清政府的腐败与列强的侵略,于光绪二十八年组织知耻学社,研讨革命救国。同年春,郑权携带有关革命书报回福州,与郑祖荫、蔡人奇等讨论“开通...[详细]

郑世威 [明][公元1503年-1584年]

  • 郑世威,字中孚,号环浦,阳夏(今首占村)人,弘治十六年(1503)正月初五日生。幼聪颖,阅书一遍能诵。嘉靖八年(1529)进士。适台省缺员,诏从新科进士中推选。诸进士都想方设法入选。世威说:“才离开文章,就想得台省御史之职。岂不有些急于仕进。”遂不往。初授户部主事,出监通州仓。一日忽动思家念头,...[详细]

郑时佐 [明][公元1448年-1537年]

  • 郑时佐(1448~1537年) 郑时佐,字世卿,号约庵,闽县高湖乡(今福州郊区盖山镇高湖村)人,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生。 时佐25岁,以《春秋》领乡荐,值新制授南徐州(今江苏省丹徒县)学正,亲自程课,学风为之一新。不久擢两浙经藩。浙江藩臬张庆与时佐同乡,照顾时佐为盐政,让时佐藉盐政...[详细]

郑天恩 [公元1891年-1964年]

  • 郑天恩(1891~1964年),字仰钦,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出生,罗源县城关人。15岁从师习制伞工艺,后入万泉成纸栈为伙计,因经营有方被老板委以掌盘(经理)之职。30岁后,力谋自立。20年代,先开盐店,继即独资设集美京果商号,租赁大老前店屋,经销南北京果杂货,兼营土特产出口业务。未几在鼓亭...[详细]

郑挺 [公元1913年-1941年]

  • 郑挺 (1913~1941年) 原名英华,化名郑冠音,闽侯县人。民国21年(1932年)从福州理工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大同大学理化系,开始从事进步活动。民国24年秋被捕,一个月后获释。“一二·九”运动爆发后,上海学生积极响应,郑挺参加--,宣传抗日救亡活动。民国25年,组织救亡团体“日东...[详细]

郑维新 [公元1911年-1932年]

  • 郑维新(1911~1932) 郑维新,清宣统三年(1911)生于仓山岭后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维新6岁丧父,依靠母亲在培元小学教书来维持生活。他在中学读书时即于课余时间先后在培元小学、三山中学兼课,以弥补家用。他先在三山中学读书,后转到英华中学就读。在学校中,他追求进步,经常阅读革命书籍,民国...[详细]

郑文超 [清][?-1894年]

  • 郑文超(?~1894) 郑文超,字勉之,长乐郑华南人,郑文恒胞弟。清光绪二年(1876)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光绪七年毕业,派往“扬威”快船见习,嗣充“镇西”炮船三副。光绪十年升任“扬威”快船大副,因功荐保守备衔。光绪十七年升以都司尽先补用。翌年补授海军右翼右营守备。光绪二十年农历八月...[详细]

郑文恒 [清][公元1856年-1894年]

  • 郑文恒(1856~1894) 郑文恒,字翔孙,长乐郑华南人,清咸丰六年(1856)出生。文恒少有大志,功名未就,后从事商贾,又不得意,遂投海军,入“龙骧”兵船,考究轮机。光绪四年(1878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轮机专业。4年后毕业,充北洋海军“扬威”快船三管轮,不久,升副管轮。光绪十一年...[详细]

郑性之 [宋][公元1172年-1255年]

  • 郑性之 (1172~1255) 初名自诚,号毅斋,本县人。家世清寒,少勤读,曾为朱熹学生。嘉定元年(1208)状元及第,官授承事郎,历签书奉国军节度判官。嘉定六年三月,奉命往京廷对,向皇帝建议以“圣学”教太子为先,次论立国的根本在于人才,人才所以立国在于气节,三论钱法、边防、军政等,受到...[详细]

郑锡文 [明]

  • 郑锡文,字禹范,一字艾庵,西隅人。明弘治六年(1493)进士,授浙江义乌知县。县西有绣川湖,久未疏浚而淤浅。锡文募民浚治,并在四周筑堤,建石闸,随时启闭,使绣川湖既可蓄水灌溉又可防洪排涝;把湖泥堆积起来种松树,民众称为“郑公墩”。任南京广东道监察御史时,因反对宦官刘瑾乱政,被削职为民。正德五年(...[详细]

郑荫敏 [公元1921年-1984年]

  • 郑荫敏(1921~1984年) 郑荫敏,原名郑名官,又名郑依品、品官、三丁等,福州市郊区盖山乡高湖村佛亭人。 民国28年(1939年),荫敏为逃避“抽壮丁”到南平当“清道夫”,半个月后又先后为运输保险公司勤杂工、福电铁工厂抬铁工、华光火柴厂粗工、南平电土厂炊事员和洋口面粉厂开山工。民国3...[详细]

郑雨春 [清][公元1830年-1881年]

  • 郑雨春(1830~1881年) 郑雨春,字永庆,号雁峰,闽县黄山乡(今福州郊区城门镇黄山村)人,清道光十年(1830年)生。光绪二年(1876年)成进士,知江西袁州宜春县,镌“清慎勤”图章为座右铭。有个刁民,认路尸为眷属,藉尸诬诈,受害者数十家。雨春微服察访,知是诬告,则予平反,并严办诬告之...[详细]

郑贞文 [公元1891年-1969年]

  • 郑贞文(1891~1969) 郑贞文,字心南,长乐云路郑华南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三月出生在一个没落的书香门第。3岁丧父,自幼勤读,12岁考取福州府学秀才。光绪三十二年,随亲族东渡日本,先后就学于日本宏文学院普通科、正则英语补习学校、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仙台第二高等学校本科。宣统元年...[详细]

郑宗洛 [公元1878年-1959年]

  • 郑宗洛(1878~1959年) 郑宗洛,号障东,福州郊区盖山乡高湖村人。 宗洛得义序黄紫庭医生真传,于仓山下藤街开业行医,一时医名雀起,众0誉。他的医术有独到之处。江边村有郑某之妻,怀孕3月,忽得霍乱症。郑医生先用“茯苓四逆汤”加味服治,病人愈见烦躁,吐蚘虫40余尾,病入厥阴,危在旦夕。...[详细]

郑祖荫 [公元1872年-1944年]

  • 郑祖荫(1872~1944) 郑祖荫,字兰荪,清同治十一年(1872)生于仓前山龙潭角,父开草药店,早逝。祖荫幼孤家贫,少时刻苦攻读,曾应侯官童子试,名列第一。青年时期推崇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每日填“功过格”,自我检束身心,为人胸怀磊落,人多乐与交游,0竹,名所居为“种竹山房”。 ...[详细]

周宝庭 [公元1907年-1989年]

  • 周宝庭(1907~1989年),闽县(今福州市区)人。民国11年(1922年),拜福州东门派寿山石雕名艺人林友清为师。民国21年,又师从西门派石雕艺人郑仁蛟,融两派技艺于一身,工手不凡。1954年,创作“屈原”、“斯大林”、“鹿竹”等作品,参加全省首届手工业展览会。翌年,发起组建福州石刻合作社,...[详细]

周长庚 [清][?-1893年]

  • 周长庚 (?~1893年) 字莘仲,侯官县人,家住城内光禄坊。清同治元年(1862年)举人。以教读为生,与林纾友善。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水师惨败,引起人民愤怒。长庚与林纾拦马递呈于左宗棠。后来,左宗棠查得实据转奏朝廷,一时义声震动全国。长庚会试多次,均不第;大挑得选建阳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