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福州市> 仓山人物

郑权

[公元1878年-1939年]

郑权为[公元1878年-1939年]

  郑权(1878~1939)
  郑权,字仲劲,清光绪四年(1878)生于仓前山美敦。光绪二十七年,郑权就读于江南水师学堂,与赵声、何海樵、杨韵珂等结为知己,他们痛恨清政府的腐败与列强的侵略,于光绪二十八年组织知耻学社,研讨革命救国。同年春,郑权携带有关革命书报回福州,与郑祖荫、蔡人奇等讨论“开通风气”等问题。他们于二月二十七日在仓前山小岭朱子祠,以祭孔为名,召开演说会。郑权在会上以自己所著的《瓜分惨祸预言记》、《福建之存亡》等进行慷慨激昂的演说,听者感奋不已。接着,郑权与郑祖荫等人组织益闻社,设阅报所于古榕书院宣传革命。不久,郑权回校续学。光绪二十九年春,他参加反清革命的旅沪福建学生会。并同水师学堂的同学发起成立“阅报书社”,联络南京各学堂学生,参加拒俄运动,并计划起义。事为水师学堂总办方硕甫侦知,追查此事。于是阅报书社的骨干分子分散隐蔽,郑权辍学回福州。到“侯官两等小学堂”任教,在学校中宣传革命,积极培养革命青年,并加入反清团体“共和山堂”。
  光绪三十年,郑权与郑祖荫、林斯琛等人在仓前山下渡十锦祠成立藤山文明社。翌年夏,郑权等人召集青年学生在仓前山益闻学堂内召开大会,成立福建学生联合会,郑权登台演说,公开宣传革命宗旨。会后,郑权、郑祖荫等人倡议,定期举行学生联合会代表与共和山堂负责人联谊会,以扩大革命力量。为福建藩司周莲侦知,大肆搜捕革命领导人,郑权避往厦门。不久,他们先后回福州,在仓前山古榕书院成立“汉族独立会”,作为革命党人的核心机构,推郑权任会长。为开展活动,他们联络社会上一些热心公益事业的乡绅,在古榕书院成立公益社,以发展地方公益事业为掩护,组织和宣传革命。
  宣统元年(1909)秋,同盟会南方支部成立,加紧筹划广州新军起义,郑权受命到广东汕头与许雪秋会晤,共商起义计划。他刚到厦门,即被周莲侦知,通饬严缉,郑权只好避往上海,在育才学校任教。翌年转聘于吴淞中学任教。宣统三年,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福建省部分革命党人遇难,郑权十分悲痛,誓为死难烈士0,遂与江南一带革命同志秘密联络。翌年武昌起义后,郑权前往镇江,协助新军三十六标统林述庆,联络新军官兵在京岘山起义。林述庆被推为军政府都督,郑权任军政府军政使。林述庆率镇军与浙、沪军会攻江宁(南京),郑权受命留守镇江。民国元年(1912)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林述庆受制于各派反对势力,-弃职,郑权也退居上海,任《民国新闻》,兼任中国公学教员。
  民国6年7月,郑权奔赴广州追随孙中山,任众议院秘书,不久改任大元帅府参议。民国15年郑权随同国民革命军入闽,任平潭县知事。民国19年调到国民党中央党部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工作。民国21年在南京任国民党党史史料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郑权随南京政府撤退到重庆。民国28年5月,郑权在重庆病逝,享年61岁。
同年(公元187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9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