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福州市> 仓山人物

郑祖荫

[公元1872年-1944年]

郑祖荫为[公元1872年-1944年]

  郑祖荫(1872~1944)
  郑祖荫,字兰荪,清同治十一年(1872)生于仓前山龙潭角,父开草药店,早逝。祖荫幼孤家贫,少时刻苦攻读,曾应侯官童子试,名列第一。青年时期推崇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每日填“功过格”,自我检束身心,为人胸怀磊落,人多乐与交游,0竹,名所居为“种竹山房”。
  中日甲午战后,维新运动开始兴起,祖荫受其影响,认为要革故鼎新,必先开通民智,振作士气。维新变法失败后,祖荫对清廷深感失望,决定联合反清志士,推翻清朝腐败统治。光绪二十八年至光绪三十年,祖荫先后参加益闻社、共和山堂和文明社等革命团体。光绪三十一年,福州革命党人成立“汉族独立会”,祖荫任副会长,光绪三十二年任代会长。同年夏,在汉族独立会基础上成立中国同盟会福建支会,祖荫任会长,设丙午俱乐部作为同盟会的活动地点。光绪三十四年,祖荫等人正式向清政府申请成立桥南公益社作为公开团体以掩护革命。
  宣统三年(1911)。广州起义不幸失败,祖荫十分悲痛,志在0,即派林晓、林斯琛等人潜赴长江一带联络同志,以图再举。农历九月十八日,福州同盟会起义,二十日起义成功。祖荫任都督府参事会参事员。不久参事会改为政务院,祖荫任政务院副院长。当时政府各部门领导人,由祖荫遴选提交会议讨论,决定任用。民国元年(1912)1月28日南京临时参议院成立,祖荫为福建省参议员。3月,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参议院也于4月迁往北京。祖荫对国会中各派势力纷争深为不满,私自离开北京,到达天津后发电给在京全体议员,痛陈祖国处在风雨飘摇中,同志要有同舟共济之谊,但未见成效,愤而返闽,任都督府秘书长。民国2年7月,革命党人发动“二次革命”,祖荫积极参与其事。但“二次革命”很快失败,祖荫因参与独立活动被捕,旋获释。民国6年8月福建督军李厚基又企图逮捕祖荫,他-赴广东投奔靖国军第六军军长方声涛,任总指挥部秘书。民国9年受林森邀请到广州任护法非常会议秘书厅秘书。他时常去凭吊黄花岗烈士,诸多感慨,著有《佗城百咏》。
  民国11年,许崇智率北伐军入闽,驱逐李厚基,祖荫任省公署秘书,仅两个月即离职。之后,先后任省政务委员会工作人员、省公署秘书等职。民国22年,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祖荫避赴南京。翌年事变平定后,祖荫回福州任国民党福建省党部执行委员,他看到省党部主委陈肇英沉溺酒色。省党部与陈仪为首的省政府矛盾重重,深表痛心与失望,转而从事文化教育事业,历任福州光复初级中学校长、中国文化协会福建分会副评议长、福建省-教育促进会干事等职务。
  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祖荫兼任福建省社会军事训练委员会指导员。民国28年5月,福建省临时参议会在永安成立,祖荫当选为参议员,并被国民政府行政院选为省议长。抗战期间,陈仪为解决财政困难,统制粮食,创办公沽局,又设立企业、贸易、运输等公司,扼制了私营工商业的发展,使米荒更加严重,引起人们的反对。祖荫屡次敦促林森罢免陈仪,民国30年9月陈仪调离福建。同年福州被日军占领,祖荫全家迁往永泰县城。
  民国32年7月,第二届临时参议会成立,祖荫连任议长。他看到国难深重,抑郁寡欢,不久卧病。民国33年11月,祖荫在永泰病逝。享年73岁。
  
同年(公元187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4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