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香 [明][?-1635年]

  • 刘香(?~1635年),漳浦人(居里未详),崇祯间,为海上武装集团首领。 明嘉靖初年,严禁海上通商,对外国商人前来进行交易也加以禁绝。市舶虽罢,日本商人在海上往来自如,与中国沿海一带豪强勾结,形成海上亦商亦寇的武装集团。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朱纨任闽浙巡抚,对这些海上武装集团进行围剿。...[详细]

刘心法 [公元1899年-1985年]

  • 刘心法,字阶传,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十月十八日生于上杭胜运里(今稔田乡丰朗村)。幼时曾读过私塾,后转入作新小学读书,成绩优秀。15岁时,见父佃耕、挑担,艰辛养家,便弃学拜师学木匠手艺,随师到县城建店造房,制作家具,除学会师傅全部手艺外,还向其他名师高手学会木雕、泥塑和油漆等工艺。 民...[详细]

刘夕青 [公元1914年-1985年]

  • 刘夕青 (1914~1985年) 刘夕青,民国3年(1914年)生,辋川镇辋川街东尾头人。原名肖锡卿,参加革命后更为现名。 夕青少时就读于惠安时化学校、惠安中学,后往厦门救世医院学医,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民国20年毅然参加“互济会”,从事地下革命活动。 民国22年11月,因参...[详细]

刘锡三 [公元1905年-1933年]

  • 刘锡三(1905~1933年),原名何丹成,广东省海丰县人,饶和埔诏苏区开拓者之一。民国14年(1925年)1月,刘锡三作为海丰农运骨干被选送广州第三届农讲所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结业后被派回海丰工作。民国15年1月,调任澄海农会特派员,组织农民武装,开展农民-。民国16年11月,当选为...[详细]

刘秀实 [明]

  • 刘秀实,字乘时,号文敬,胜运里干田村(今稔田乡官田村)人。生卒年不详。明洪武年间中举。初任四川顺庆知府,后任江西饶州知府。永乐年间,从饶州返乡,见家乡土地平衍,人居稠密,田多水缺,一遇天旱常减产乃至失收,心里焦急。他沿溪察看时,发现距村上游数里处可引水,便倡议在此筑一大陂。陂成后又组织村民从右岸...[详细]

刘修业 [公元1910年-1993年]

  • 刘修业(1910~1993年),女,字君寄,福州市人。福州英华中学毕业。民国19年(1930年),考入燕京大学国文专修科。民国21年,毕业后到北平图书馆(今北京图书馆)索引组从事《国学论文索引》编纂。民国25年,受北平图书馆委派赴法国巴黎,襄助王重民整理伯希和所劫敦煌遗书卷中的《伯希和劫经录》,...[详细]

刘秀英 [公元1919年-1943年]

  • 刘秀英(女),民国8年(1919)出生,民国24年,国民党军进攻崇安苏区时,刘秀英被国民党军一个排长抢去,卖给松溪县张屯村一农民为妻。两年后,丈夫病死,再嫁湛卢山麓南场村民郑风顺为妻。民国28年,中共松溪县委在湛卢山建立湛卢游击队,刘秀英担任游击队交通员,经常出入县城传送情报、买办生活用品、护理...[详细]

刘训瑺 [公元1869年-1950年]

  • 刘训瑺 (1869~1950) 又名玉轩,今坂东镇坂中村人。少年聪颖好学,深得文泉书院山长李骏斌赏识。后与进士刘焕光交游,熏陶日久,学问更进。光绪十三年(1887),18岁中秀才,继又毕业于福建政法专门学校。曾上北京求职,签发本省县丞,未赴任清朝已被推翻。归途中遍游京津沪杭与名山大川,-...[详细]

刘逊谦 [公元1874年-1913年]

  • 刘逊谦(1874~1913),崇安县四隅里(今城关)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入上海商业补习会训练。当时,正值清朝衰微,国势日蹙,仁人志士不满现状,亟谋救亡图存。孙中山在日本发起成立同盟会,倡导反清革命。上海部分资产阶级上层人士,鉴于国民旧习日深,体质羸弱,至蒙“东亚病夫”之讥,乃抱“强国必...[详细]

刘仰文 [公元1905年-1991年]

  • 刘仰文(1905~1991年) 刘仰文,福州市仓山区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出生。民国13年(1924年)毕业于英华中学。民国16年,在仓前山创办双江中级补习所。民国21年,又考进南京金陵大学园艺系养蜂专业。大学毕业后,回榕继续从事教育工作;并从金陵大学购回意大利蜂种,在郊区设胜利养...[详细]

刘宜 [清][?-1744年]

  • 刘宜(?~1744年) 字崇义,自号“古疾民”。建阳县永忠里(今麻沙镇)人。生活于清代康熙末年与乾隆之初。幼失父母,寄养于叔父家。少年,无资攻读,每上山砍柴,见乡里子弟到书院读书,十分羡慕。十几岁,才得以上学,因家贫,不能终其学业。后来经常跟乡里有学问的先生游学,遇有所闻,必穷究其道理。天资...[详细]

刘彝 [宋][公元1029年-1091年]

  • 刘彝(1029~1091年) 刘彝,字执中,怀安县刘宅乡(今福州郊区建新镇刘宅村)人,宋天圣七年(1029年)生,系刘奕同胞兄弟。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 刘彝小时从学胡瑗,尤长于治水,因此受命为都水监丞。当时久雨不晴,汴河水涨,众议要开长城口,以减水患。但刘彝独持己见,只开杨桥水门...[详细]

刘葆彝 [公元1903年-1926年]

  • 刘葆彝 字明伦,号序五,建瓯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民国8年(1919年)就读于福建省第五中学,民国12年毕业,进北京郁文大学文科。感于国弱民贫,有志振兴实业,于次年考入中国工业大学,潜心工业研究。曾撰《论实业与革命》一文,痛恶军阀乱政,实业不振;恨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工业备受摧...[详细]

刘沂春 [明]

  • 刘沂春,字泗哲,一字鲁庵,潭头人。明崇祯七年(1634)进士,授乌程(在浙江省)知县。前任知县马思理治县,政绩斐然,教化普及。沂春接任后,益实心为治,政绩突出。当时乌程士民都说:“自建县以来,只有马、刘二公不愧是爱民的父母官。”后迁任刑部主事。时朝政黑暗,冤狱丛生。行人熊开元因得罪权臣,受诬入狱...[详细]

刘宜辉 [公元1899年-1929年]

  • 刘宜辉,长汀古城梁坑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生。民国六年(1917)考入福建省立第七中学(今长汀一中)。时值“五·四”运动前后,他在校积极参加-。毕业后在青山铺办小学,同时与汀城及在外地的同学刘光前、段浩(奋夫)、李国玉、胡履芳(轶寰)等联系,经常阅读《向导》、《新青年》等革命刊物。十五年...[详细]

刘映奎 [公元1864年-1935年]

  • 刘映奎,又名聚星,字幼苏,宁化城关人,生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中举,光绪三十三年会试中经济科第四名,授法部主事。后回乡担任云龙学堂山长,又到汀州学堂任教。辛亥革命后,被初选为福建省议会议员并任副议长,后又当选为国会参议员。 映奎品学兼优,颇有声望。曹锟在民国1...[详细]

刘应望 [明][公元1538年-1591年]

  • 刘应望,字思俨,桃源里(今湖洋乡桃源村)人,生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少年时在村中灵山佛寺攻读诗书,每日鸡鸣即起,正襟危坐,朗朗书声,响彻山谷,村民就以读书声作为起床操作时间。应望感叹地说:“苟应望获第,灵山其富乎!” 隆庆二年(1568),应望考中进士,出任江苏吴县知县。他为官清正,著...[详细]

刘永隆 [公元1896年-1982年]

  • 刘永隆,原名刘世盈,宁化县淮土乡淮阳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 民国22年(1933年)7月,经中共宁化县委介绍,永隆加入工农红军宁化游击队。民国24年参加共产党。当过宁化游击队战士,历任红军独立营一连班长、新四军二支队三团二营五连事务长、五十五团三营军需、皖南支队铜陵大队军需...[详细]

刘永生 [公元1904年-1984年]

  • 刘永生(1904~1984年),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五月生于上杭稔田镇严坑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5岁丧父,7岁行乞,10岁到富农家中当小长工,15岁当挑夫,从小尝尽人间苦楚。 民国16年(1927年)秋,闽西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的张鼎丞到严坑开展革命活动,见其出身贫苦,便向其宣传革...[详细]

刘由 [公元1906年-1935年]

  • 刘由,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生于安溪县兴二里源口乡(今金谷镇元口村)。兄弟姐妹7人,排行第二。小时因贫失学,即随父上山下田。长大后,撑船、拉纤、抬轿子,备尝艰辛。民国16年(1927),跟乡人往新加坡当码头工人,对工人受压迫剥削,有切身感受。19年返回故乡。 刘由回乡后与郭瓣结婚。郭瓣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