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南平市> 武夷山人物

刘逊谦

[公元1874年-1913年]

刘逊谦为[公元1874年-1913年]

  刘逊谦(1874~1913),崇安县四隅里(今城关)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入上海商业补习会训练。当时,正值清朝衰微,国势日蹙,仁人志士不满现状,亟谋救亡图存。孙中山在日本发起成立同盟会,倡导反清革命。上海部分资产阶级上层人士,鉴于国民旧习日深,体质羸弱,至蒙“东亚病夫”之讥,乃抱“强国必先强种”之志,发起组织体育会,吸收青年工商业人员和学界人士锻炼体魄,研习武术,先后成立沪学体育部、商业体操会、商余学会、沪西士商体育会等团体(该四团体组合为上海商团公会)。刘逊谦在商业补习会受训,渴望炼好身体,为国家民族效力。初创伊始的商业补习会,训练中缺乏真枪实弹,仅以徒手操及拼刺搏击为主要课目。为了寻求新的军事知识,刘逊谦于当年年底东渡日本,留学于东斌陆军军事警察学堂。从此接受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的影响,成为军事革命派人。
  光绪三十四年,刘逊谦由日本毕业回国,担任上海澄衷学堂及商团公会的体操教员。次年,应崇安县地方人士之请,回籍办崇安警察教练所,担任所长,秘密宣传革命,联络反清力量。因其事被县令侦悉,将遭不测,-与胞弟刘继文(字启周)重返上海,继续执教于商团公会。这时的商团,已获上海官厅信任,发给枪械,保卫地方,以补警力之不足。团员每日晨起操练,晚间聚事务所中消遣议事。刘逊谦在团员中每多述说近世中国任人宰割的沉痛历史,历数大家平日在租界上受外国人侮辱之苦,宣传非实行革命推翻腐朽无能的清廷,国家不能转弱为强的道理。
  光绪三十六年,英国侵占我国云南的片马,日本入侵朝鲜。上海工商界纷纷要求加入商团,练武卫国。商团公会应时势之需,在原有基本队外,增设预备队。各行各业也同时自组商团。商团组织一时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光绪三十七年四月二十九日,上海书业商团成立。商团公会委派刘逊谦为书业商团司令,陶叔言、周长庚为副司令,即日举行成立典礼,并立即开始操练,团员共124人,都是朝气蓬勃、忧时爱国的热血青年。在刘逊谦等人的领导下,团员们无论寒暑,朝夕苦练,革命情绪非常高昂,决心为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共和国而战。
  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清廷紧急出兵镇压。上海革命党人深恐武昌不守,革命夭折,于是加紧筹备,策划响应。同盟会中部总会领导人陈其美连日邀集上海各界人士及商团负责人会商,定于农历九月十三日(公历11月3日)晚发动起义。11月3日,闸北商团与巡警首先起事,于午后占领巡警总局。陈其美亲率部分商团前往夺取重兵驻守的江南制造局。
  刘逊谦率领书业商团,先于3日下午攻占硝磺局。入夜,又奉命赶赴沪军巡防营,与起义官兵会合,约定三更后向制造局进发。抵达后,刘逊谦见局墙虽被起义军四处包围,但本部商团人多枪少,制造局大门又高又厚,进攻不易,遂率团员先由正门冲击,得内部接应进入大门,不料在二门之前又遭阻击。此时,守方火力猛炽,商团无法前进。团员张沛如被击重伤。但他倒地后,仍忍痛高呼冲锋。刘逊谦急率数人在枪林弹雨中冒死冲进,将张沛如救出(时已气息奄奄,未几身亡),并夺取格林沁炮一门。此时,因敌强我弱,二门进攻极难得手,对峙下去徒增伤亡。刘逊谦急中生智,带领团员绕至后门,乘敌人守备薄弱,爬过墙垣,开枪放火。总办张士珩见局内火起,仓皇逃走,守局清军遂高悬白旗缴械投降。至4日天明,商团最终克复制造局,救出陈其美。
  11月5日,上海军政府成立。各商团退居本位,专事巡防。书业商团被编入商团义勇队,扩大招募至100余人,组成一个中队。刘逊谦继任中队长,并于同月10日移驻龙华寺,负保卫龙华火药局之责。15日,应苏浙联军会攻南京之需,商团义勇队改编为沪军先锋队。刘逊谦以沪军先锋队中队长之职,于19日率部出征,投入光复南京之役。
  22日,开始对南京发起攻击。刘逊谦所部在沪军先队司令洪承典的指挥下,担负神策门至天堡城一线的进攻任务。历经乌龙山、幕府山、天堡城诸役,而以天堡城之战最为激烈。
  天堡城位于南京紫金山第三峰(西峰),原是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为拱卫天京而建立的军事堡垒,居高临下,形势险要,清末为南京重要炮台,配有重炮多门。张勋派江防军精兵于此凭险坚守,对攻城诸军威胁巨大。联军于11月29日对天堡城发动总攻,没有进展。30日,联军司令部下令浙军、镇军及沪军联合发动第二次总攻。刘逊谦率所部同志直逼紫金山麓,攀藤附葛,猛力冲锋,在清军大炮、机枪轰击扫射下,奋勇向前。此时,忽见清军招展白旗表示投降,镇军管带杨韵珂下令所部停止射击,率先领军上山受降。刚至半山,突遭清兵射击。杨韵珂中弹阵亡。刘逊谦见此情景,愤慨至极,号令本队冒死冲锋,攀缘直上,各路将士亦蜂拥向前,而敌军炮火更烈,攻城诸军虽死伤枕藉,却无一人退后,血战至次日早6时,终将天堡城攻破。此役共毙清军官兵700余人,而联军亦阵亡杨韵珂等160余名。
  天堡城既下,张人俊、铁良、张勋等自知无法据守,遂于12月1日晚率残部逃离南京。12月2日,各路革命军胜利开进南京城,南京由此光复。
  南京光复不久,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终于推翻清王朝统治。但是,革命的果实很快就被袁世凯所篡夺。4月初,孙中山被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南京以黄兴为首设留守府。此时,原有攻克南京的各军相继复员或改编。沪军先锋队改编为陆军第七师,洪承典任师长。而军中原商团成员多复员回沪,刘逊谦转赴镇江警察厅任职。
  民国2年(1913)7月,二次革命爆发。黄兴在南京出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派人到镇江联络,密嘱刘逊谦(时任镇江勤务督察长)将警士数百人改编为讨袁军,并委任刘逊谦为镇江讨袁军司令,着手准备军事行动。7月下旬,袁世凯遣冯国璋与张勋分率大军,自津浦路和运河水路攻徐州,旋即南下攻打南京。28日,黄兴以战局无法挽回,离开南京,江苏各地遂陷于袁军铁蹄之下。8月底,袁军进抵镇江,镇江警察厅长龚玉灰逃走,由刘逊谦代理厅长,而镇江驻军第八旅团长赵光勾结民政长张鹏等人,将刘逊谦预谋讨袁之举报告张勋。张勋得报后,由扬州遣人将刘逊谦逮捕,解往南京东面的龙潭火车站。
  9月1日,袁军在龙潭站的列车厢中设置临时审判室,强迫刘“将功折罪”,由镇江率队进攻南京。刘坚贞不屈,慷慨就义于铁道之旁,时年39岁。
  刘逊谦牺牲后,其弟刘继文(原为书业商团团员,曾随刘逊谦参加过光复沪、宁等地的多次战斗)获悉噩耗,赶赴龙潭,将烈士掩埋。民国3年冬,将烈士骸骨转寄放于徐家汇闽峤山庄殡舍之内。民国4年,又将遗骨坛葬在该山庄第二墓地。
  
同年(公元187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13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