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芳(1917~1973年) 林芝芳,原名福生,号依福,福建闽侯县人。民国6年(1917年)10月26日生于贫苦农民家庭。9岁时,入福州高乐天闽剧班学艺,拜高兴藩为师,工花旦、青衣等角色。定居台江区新港中选路。 民国16年,高乐天戏班倒闭,福生入善传奇闽剧班,改名林芝芳,兼演武旦。在林...[详细]
林植夫 (1891~1965年) 原名葆骙,号翁康,侯官县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东渡日本,入成城中学。宣统元年(1909年)毕业后,考入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学习。翌年,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年),转入熊本第五高等学校读工科。福州光复后,植夫任军政府都督局行政科长。民国2年...[详细]
林志光,字荣祺,早年用名林超,上杭湖洋乡太平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青少年时先后在村内、县城读私塾。民国15年(1926年),在国民革命军东征、北伐胜利进军的鼓舞下,投笔从戎。后受推荐,去粤入黄埔军校第五期政治科学习。毕业后,分派在国民革命军张贞师所部任职,屡受提升。25年...[详细]
林之奇 (1112~1176年) 字少颖,号拙斋,闽县人。少有文名,曾拜理学家吕本中为师。性孝,参加进士考试,行至浙东衢州,忽以不得事父母尽孝道为憾,复返福州,边事亲,边继续读书。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父母已亡,遂往临安应试,中进士,授莆田县主簿,改长汀县尉。后入京,任秘书省正字...[详细]
林志强(1942~1980年),厦门人。童年家境清贫,父亲出外谋生,病死异乡,靠母亲做帮工维持生计。中学就读于厦门二中。1965年他于厦门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人民大学函授学院当教师,1972年调厦门一中工作,担任数学课教师、班主任、年段长职务。他十分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处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详细]
林之夏 (1878~1947年) 原名知夏,字凉生,号亮生、弃纟需生,闽县人,家住卫前街。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中秀才。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就读于福州英华书院;翌年,改入福建武备学堂第一期学习。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毕业,任江宁(今南京)新军第九镇参谋,加入“旅沪福建学...[详细]
林知渊(1890~1969年) 林知渊,闽侯县城门乡(今福州郊区城门镇城门村)人。 林知渊出生才3个月,父亲林崧祁就不幸逝世,因此家境十分贫苦,幸受林纾照顾。其兄林之夏进秀才后,知渊得以随兄读书。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考入全闽大学堂。光绪三十三年被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录取,参加同盟会。宣...[详细]
林枝峙,民国26年(1937年)生于屏南县前塘村。民国35年8月进前塘小学读书,中途因家境困难而辍学。1953年9月考进屏南中学。1956年2月加入共青团组织,继而被评为“三好生”,保送上高中。1959年9月考进南京航空学院无线电系,攻读导航专业。 1964年8月,枝峙南航毕业,分配到西安国...[详细]
林仲(1916~1990年),闽侯县(今福州市区)人。民国13年(1924年),参加左翼-。民国1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省港-,被派赴苏联莫斯科大学学习,后任教员。民国17年,被“联共中央”派到西伯利亚金矿担任东方工人文化工作指导员。民国19年,由周恩来决定,调回上海开展工人运动。次年...[详细]
林仲麟(生卒年月不详)字景仲,宁德二都梅溪人。少时倜傥有大志。宋绍熙五年(1194年),初试太学第一,自此久居太学,以忠耿称著。 绍熙五年,权臣韩侂胄窃权误国,遭到赵汝愚、朱熹、彭龟年等人反对,双方矛盾日益尖锐。 庆元元年(1195年),宁宗听信谗言,罢汝愚相位,并将其贬到永州。大臣中有...[详细]
林钟贵(1868~1934年) 林钟贵,闽侯县盘屿村(今福州红星农场)人,其家世代为医。钟贵幼承家传,长成精于内科,扬名省内外,福州大官显贵皆延其诊治。当时的讣告,大多写“经林钟贵大医师医治无效”等语。其医术高明为当时福州第一人。 钟贵不但医术超人,而且医德高尚,他常说;“医术无止境,医...[详细]
林仲新,林觉民次子,由祖父带大。 林仲新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曾在国民政府当过科长等,新中国成立后居住漳州,1957年至1968年任漳州市粮食局副局长,“文革”期间曾下放诏安,退休后定居漳州,1983年辞世。“与妻书”为林仲新所珍藏,1959年他作为珍贵文物捐赠给福建博物馆。 林仲新娶过两...[详细]
林仲姚(1888~1980年),学名景崇,城关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16岁曾赴漳州府应“童子试”,考取童生。因罢科举,转考广东省潮州金山中学,修业5年。在校常读革命书刊,深受校长杜国庠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不久辛亥革命爆发,为响应革命号召,林仲姚等诏籍同学立即回乡组织宣传队伍,宣传、揭露清政府的腐...[详细]
林仲易(1893~1981) 林仲易,原名秉奇,号竹西,又号属云,长乐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八月出生。宣统三年(1911),林仲易入福建私立法政学堂学习,民国3年(1914)毕业。民国6年赴日本留学,民国9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任北京《晨报》。时值新文学革命时期,仲易等人将《晨...[详细]
林忠照,1911出生,福建省龙岩县人。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二军三十六师政治部宣传队宣传员、一八团机枪连副政治指导员,红一军团一师三团机枪连政治指导员。一九三三年进入瑞金红军大学学习。毕...[详细]
林谞 (811~890年) 闽县(今鼓楼区)人,博学善文,隐居不仕。林谞搜求旧闻,编列山川,继陶夔之后,于唐大中五年(851年)纂成《闽中记》十卷,北宋时此书尚存,后佚。宋梁克家在《三山志》中偶有引据。...[详细]
林壮谦(1885~1945年),出生于大田县武陵乡桃溪村。7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28岁才成婚,育下大蕃、大森两个儿子。他格外勤劳,种田、挑担、烧瓦、做红曲、酿酒等什么活都干,生活日益改善,克勤克俭,送子读书。 壮谦个性耿直,乐于助人,热心铺桥修路,接济穷苦乡邻。民国27年(1938年),...[详细]
林珠光(1901~1975年),又名聚根。祖籍厦门,生于菲律宾。早年就读马尼拉中西学校,后继父业,成为当地富商。民国9年(1920年)捐资在家乡前埔创办以其父名命名的云梯学校。民国12年,捐助4万银元扩建厦门双十中学校舍,并每年资助经费5000银元,长期任该校董事长。在菲律宾曾任中华青年体育会会...[详细]
林珠光,平潭县苏澳镇西楼村人,清宣统二年(1910年)出生。因家庭生活贫苦,民国18年(1929年)到印尼谋生。由小布贩发展到兴办肥皂厂、汽水厂和经营汽车运输业务。抗日战争时期,他积极参加爱国抗日和民主社团活动。民国37年,他被推选为印尼三宝垅爱国侨团“玉融公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珠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