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福州市> 台江人物

林芝芳

[公元1917年-1973年]

林芝芳为[公元1917年-1973年]

  林芝芳(1917~1973年)
  林芝芳,原名福生,号依福,福建闽侯县人。民国6年(1917年)10月26日生于贫苦农民家庭。9岁时,入福州高乐天闽剧班学艺,拜高兴藩为师,工花旦、青衣等角色。定居台江区新港中选路。
  民国16年,高乐天戏班倒闭,福生入善传奇闽剧班,改名林芝芳,兼演武旦。在林秋如、陈幼榕两位师父的教导下,他在新华舞台演出《木兰从军》,初露头角。在该剧中,他改变闽剧武旦在台上拿起马鞭不走动的旧套,而边舞边走,台步稳健潇洒,令人耳目一新。他演《嘉桂岭》、《妙善哀史》、《窦氏女》等剧目后,名旦林芝芳便风靡福州城乡。香港联星唱片公司也来福州,灌制他的流行唱段。
  民国23年,善传奇班停演,芝芳进入三赛乐班。这时他演技已炉火纯青,所演的每出戏都有独到之处。特别在《春兰送饭》一戏中,分别以3种身份、3套打扮饰演春兰,各具风采,让观众大开眼界。于是“林芝芳一日三送饭”名噪一时。他还把闽剧的传统表演和唱腔作大胆创新,成功地应用“颤眼功”、武戏文唱、文戏武作等表演艺术,并吸收外来和流行歌曲的曲调,创造《探四季》、《哭五更》等闽剧新曲调,还在《泪透》、《自掏岭》等曲牌中创造独有的“走上坡”的唱法。林芝芳独具一格的表演艺术,被人们称为“林派”。民国25年,著名作家郁达夫来闽看林芝芳演出,给予很高评价:“难得芝兰(指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同气味,易从乌鸟辩雌雄。”
  抗日战争时期,芝芳与同行老前辈参加闽剧界火炬-,积极上街作抗日救亡宣传。为配合抗日救国,他献演《三刺孙传芳》、《马占山》、《壮烈牺牲》等时装戏,影响很大。
  新中国成立后,芝芳开始新的艺术生活。1952年他出任福州市闽剧团团长,并开始从事导演工作。他导演的《钗头凤》一剧,曾进京参加全国第一届戏剧观摩会演。他在剧中反串陆母一角,演出后受到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接见。总理嘱咐他要好好培养闽剧后一代。他回榕后,到各艺校作报告,并把自己的表演艺术精心传授给后辈,培养了王梅芬、周淑琴和女儿林秀英等一批闽剧新人。1956年10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担任福州闽剧院院长,并当选为第二届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后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省文联委员、省政协委员等职。他曾被誉为“闽班魁首,无敌名旦”。其代表作有《梁天来》、《窦氏女》、《顾相如吃饼》、《红裙记》、《嘉桂岭》、《春兰送饭》、《三刺孙传芳》及《钗头风》等。
  “文革”中,芝芳受到破孩和打击,于1973年6月25日病逝,享年56岁。1978年10月,福州市文化局为他举行骨灰安放仪式,将其骨灰迁入文林山革命陵园。
同年(公元191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3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