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龙岩市> 上杭人物

林志光

[公元1902年-1966年]

林志光为[公元1902年-1966年]

  林志光,字荣祺,早年用名林超,上杭湖洋乡太平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青少年时先后在村内、县城读私塾。民国15年(1926年),在国民革命军东征、北伐胜利进军的鼓舞下,投笔从戎。后受推荐,去粤入黄埔军校第五期政治科学习。毕业后,分派在国民革命军张贞师所部任职,屡受提升。25年调军委会执法总队,在庐山、武汉等地执勤。抗日战争初,调回福建,任德化县长、省保安处直属梅列训导营营长、保安处特别党部书记长,领少将军衔。
  民国31年,奉命回县筹建-青年团(下称“三青团”)上杭县分团,成为县内煊赫一时的风云人物。还创办《精诚报》,自任发行人,该报为民国期间县内先后刊行的几种小报中,存在时间较长、发行量较多、社会影响较大的四开小报。
  民国34年春,调任古田县长。一年后又调省筹建三青团福州区团,兼任省支团机关报《南方日报》社长。36年秋后,参与县内竞选“国民代表大会”代表活动,经国民党中央圈定为候选人。在竞选中曾印发《告全县父老兄弟姐妹书》,提出要忠实反映民意,促进地方建设,实现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主张,要求选民投他一票。在五个竞选人中,以得票最多当选。其时县长齐登莱因集团-,受到县参议会的猛烈抨击,县政工作陷于瘫痪。次年春初,奉命回县主政,以期协调矛盾。期间,还担任“CC组织”(即中统)负责人。在就职仪式上,发表施政演说,重申在竞选“国大”时的心愿,要竭尽其力,为桑梓兴利除弊,推行新政,是年夏初,出席国民政府的行“宪”“国大”,曾联名提出实行“耕者有其田”以解决土地问题的提案。他平素为人正直,待人和气,不徇私情,属员、亲信在背后称之为“铁面”。胞姐之子谢某,在湖洋水口-,他不顾舅甥私情,捉拿归案予以处决。秋后调任南平县长。
  民国38年5月21日回县,巧遇老朋友傅伯翠、练惕生,毅然参加闽西起义,任闽西义勇军副司令员。6月上旬,奉命率部解放长汀,堵击国民党军胡琏部溃军由赣入闽,命其姑表弟梁昭的连队担任前锋,突入汀城,在争夺北山□制高点的恶战中,梁昭牺牲,他立即命副连长、亲外甥谢松寿接替,毫无偏护私心,得到所属指战员的敬佩。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司令部对其亲自率部指挥战斗,曾予记功嘉奖,同年七八月间,胡琏部属下王靖之部盘踞上杭县城,起义领导人转入农村,继续组织力量,阻击胡琏部下乡骚扰。当时王靖之悬赏重金,并多次“围剿”其家乡,在紧紧追捕未达到目的后,又玩弄诱降花招,他一本起义初衷,坚贞不渝,顶住压力,经受了严峻考验,直至胡部逃离上杭。
  1950年,他随李汉冲前往广东,经组织调送参加武汉中原革命大学政治研究班学习。学习结束后,回广东参加土改、清匪、反霸工作。随后,在广东省政协及省政府参事室任职。1966年6月因受“文革”的冲击,含冤在梅县弃世,终年65岁。1979年12月,广东省革命委员会为其平反昭雪。 相关院校:

黄埔军校

同年(公元190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