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福州市> 鼓楼人物

林植夫

[公元1891年-1965年]

林植夫为[公元1891年-1965年]

  林植夫
  (1891~1965年)
  原名葆骙,号翁康,侯官县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东渡日本,入成城中学。宣统元年(1909年)毕业后,考入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学习。翌年,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年),转入熊本第五高等学校读工科。福州光复后,植夫任军政府都督局行政科长。民国2年(1913年),以同盟会福建特派员身份发起成立“品学砥砺会”,提出三禁(禁嫖、禁, 、禁纳妾)。民国5年,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农业部攻读林学正科,创办“丙辰学社”,提倡科学、教育救国。民国9年,毕业回国,在黑龙江、北京等地任过林业技师、农校教员。后往哈尔滨任《国际协报》主笔,到上海协办《中华学艺》,发行《孤军》杂志,并编著、翻译《林学浅说》、《林业大意》、《马尔萨斯人口论》等书籍。民国14年,与何公敢等人发起组织“青年独立党”,《独立青年》杂志,提倡“铲除-,恢复国权,确立民治,保障民生”。民国16年4月,应陈铭枢之邀,加入国民党,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宣传处少校股长、海军陆战队第一独立旅政治部主任、广东省党部书记长。后到南昌陈铭枢“剿赤军”右翼集团军司令部任宣传队队长。民国20年12月,在国民党第四届全国代表会议上,联合80多位代表提出《收复失地案》,强烈要求抗战。翌年,爆发“一二八”淞沪抗战,植夫加入“上海各团体救国联合会”,赴前线救护抗日将士。不久,任南京军事委员会政训处上校设计委员。年底,辞职回福州,任私立福建学院院长。“福建事变”时,就任人民革命政府文化委员兼省公路局局长,参与组织“生产人民党”。“闽变”失败后,避居香港,与李济深、陈铭枢等发起组织“中华民族革命大同盟”,任政治委员会书记。民国27年春,到江西南昌参加新四军,任军部秘书,后任政治部敌工部部长。民国30年1月,“皖南事变”中被俘,囚禁于上饶集中营。植夫拒绝“悔过”,被视为“顽固分子”,关押5年,经组织营救出狱返榕。民国3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发起成立“民盟”福建支部。翌年,蒋介石下令取缔“民盟”,植夫再度赴港避居。福州解放后,任民盟福建支部临时工作委员会主委。1950年,当选为福建省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出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兼农林厅厅长。1954年后,连任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当选为福建省人大代表,任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委员,还连任民盟福建省委员会第一至第四届主任委员。 经历历史事件:

皖南事变 (公元1941年)

同年(公元189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