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福州市> 鼓楼人物

林之夏

[公元1878年-1947年]

林之夏为[公元1878年-1947年]

  林之夏
  (1878~1947年)
  原名知夏,字凉生,号亮生、弃纟需生,闽县人,家住卫前街。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中秀才。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就读于福州英华书院;翌年,改入福建武备学堂第一期学习。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毕业,任江宁(今南京)新军第九镇参谋,加入“旅沪福建学生会”,后随会加入同盟会。不久,升任第三十四标标统。翌年,兼任江南讲武堂教官,在师生中传播革命思想。十二月,奉命率军往江西萍乡镇压萍醴浏人民起义,他则在江西新军中谋划起义,未果。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调任江西新军统带,再谋起事,事泄逃脱。后为江宁测绘学堂监督,不久,调任第九镇第三十六标标统,驻镇江。宣统二年(1910年),辞职离军,秘密进行革命活动。辛亥武昌起义后奔走于江宁(南京)、镇江、上海之间,进行联络。翌年11月7日,随林述庆发动镇江起义,成立军政府。后参与策划江宁新军起义,失败,退往镇江,合编入镇军,组成-革命联军,任联军副总参谋长。之夏亲临前线,激战七昼夜,首先攻占紫金山天堡城制高点,终于攻克江宁,遂任中央第一师师长,被授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同年冬,回闽任福建军政府政务院军务部部长。清帝退位后,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之夏也辞职回家乡城门。民国3年(1914年),出任浙江督军府顾问兼军事编译馆馆长,编译《军事杂法》。民国14年,辞职回闽,任省政府参议。民国21年及民国29年,两次应蒋介石之聘分别赴南京及重庆参加编修国民革命军军史与抗战军史。之夏热心公益事业,曾在家乡创办龙光小学,辟置乡间公墓,倡导武术教育,任福州国术馆馆长。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及南京日伪政府曾威逼他出任伪职,均坚辞不就,以卖字为生。后病逝于福州。之夏工诗,擅书法、篆刻,是“南社”组织者之一。著有《玉箫山馆诗集》及《画眉禅外集》等诗稿(均未出版)。
  
同年(公元187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7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