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宁德市> 福安人物

林卓午

[公元1889年-1957年]

林卓午为[公元1889年-1957年]

  林卓午(1889~1957年),字叔卿。生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福安康厝苏坂村人。父元恺,清举人。当过知县。卓午11岁随父去南昌,在熊氏英文学塾就读,结业后,考入北京邮电学院,不久即加入邮政协会。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投身革命,在武汉大元帅府交通部工作。民国2年(1913年),重返北京邮电学院续读,次年毕业。先后在福建三都澳、马尾、惠安、厦门、福州等邮局工作,参与组织邮电协会。后调上海邮政管理署任副邮务长兼保险处主任和视察。他目睹国家邮政大权被帝国主义所操纵,愤慨万分。为收回邮权,他不顾自身安危,发起组织全国性的邮务促进会并被选为常务理事,积极配合朱学范领导的邮务工会,发动全国邮政职工开展-,抗议洋人霸占邮权。在全国邮务工作者的声援和舆论压力下,终于迫使帝国主义于民国17年交还邮权。
  民国22年,国民党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企图再度把中华邮政大权拱手奉送外国人。为了抵制这一-行径。以朱学范为首的林卓午等8人组成-行动委员会,再次发动全国邮政职工为护邮-7天,迫使蒋介石派陈公博和上海市市长吴铁城与-行动委员会进行谈判,终于争回中华邮政自主权。事后,卓午被调离上海,贬往西川、宜昌等地邮局工作。
  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卓午认为: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挺身而出,要求奔赴抗日前线工作。次年,国民党当局委任他为中华邮政总局驻西安第三段军邮总视察,授少将军衔,负责晋、陕、甘、宁等省军邮和晋邮业务视导工作。在西安设立办事处。由于国民党当局-邮政,给边区通邮工作增添不少困难。根据中共关于在抗日民主根据地与国民党管辖地区通邮的建议。卓午多次和驻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主任林伯渠会晤,通过磋商,陕管局于民国28年2月下达1168号文,令肤施(即延安)局派员整顿三原至绥德的邮路,改变国共两区通邮的瘫痪状态。林伯渠亲笔题写:“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赠送卓午。为了摆脱特务的猜忌和监视,他以与林伯渠“联宗续谱”为由,邀其到餐馆聚会。
  民国29年5月9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应卓午之邀到其办事处。给全体职工作时事讲话。周恩来即兴题写“传邮万里,国脉所系”赠卓午。卓午还受林伯渠的委托,在寄往解放区的军邮件里,把亲自或托人设法购买的药品、电讯器材、书刊等国民-运物品,暗中分发转运给边区军民以应急需。民国31年初,在中共的提议下,他以军邮总视察身份率员亲赴延安,磋商陕甘宁边区通邮事宜,受到毛泽东、朱德、叶剑英的亲切接见,最后达成国共通邮协议。1月14日,由国民革命军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部发布关于邮务问题的通令,饬令各地军政部门给邮务以充分之业务便利与妥善保护。
  林卓午的进步行动触怒国民党当局,他回到西安不久,其随员冯玉松即遭秘密逮捕,他本人也受到特务的跟踪和监视,随后他家被查抄,军邮总视察职务被撤,贬到安徽霍山邮局“控制”使用。民国34年,他再度调回福建省邮局任帮办。其间,福安进步青年刘宗璜等无辜系狱。卓午不顾个人安危,奔走营救,甚至以性命作担保。民国36年,他回福安当选为国大代表。民国37年冬,他深感国事日非,民不聊生,自动引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欣然参与工作,当选为福安县人民代表,先后担任福安县人民政府常委、福安专区土改委员、县政协副主席、省政协委员、民革省候补委员。1957年7月18日逝世,终年68岁。
  1981年1月20日,福安县政协为卓午召开追悼会,中央、省、地、县有关部门和领导分别献送花圈、发来唁电。1981年5月9日,为纪念已故周恩来总理为林卓午题词41周年,国家邮电部发行“传邮万里,国脉所系”纪念邮票,并印制两种“首日封”(印有周恩来总理给林卓午题词的简要说明的信封)发行国内外。1983年5月9日,福安邮协(筹)印制“传邮万里,国脉所系”发表二周年纪念卡。
  
同年(公元188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7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