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景文(1878~1961年),字子晖,厦门人。10岁进县学(秀才),早年毕业于全闽师范学堂。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与黄廷元、洪晓春等人发起成立大同两等小学堂,被聘为校长。光绪三十四年,发起倡办淘化罐头食品厂,后淘化与大同酱油厂合并为淘化大同股份有限公司,出任董事。同时又投资厦门自来水公司...[详细]
杨琛 (1878~1954)字献丞,号仲山,府谷县城人,出身读书世家,自幼好学,恪守家规,晚清秀才。民国初年入陕西优级师范,毕业后,看到本县教育无人问津,遂摒弃对富贵名利的追逐,毅然返里,从事教育。为立志振兴府谷教育,曾写《告府谷同胞书》,力陈兴办教育于国于民之利,劝说百姓送子入学,热心支持教育...[详细]
许发礼(1878~1927) 石泉县凤阳乡杨子明沟人,一贯以农为生。他家原有3亩土地、3间瓦房,全家4口人相依为命。当时,苛捐杂税繁重,打下的粮食不够糊口,生活无赖,他-卖掉2亩土地。民国十年(1921),许发礼当选为当地第一届乡约;两年后,他又连任第二届乡约。在任乡约期间,每遇民事纠纷,总...[详细]
熊从周,字心畲,1878年5月4日出生于云南省新兴州玉溪县桃源乡麻栗树村。父亲熊玉柱,清朝进士,儿科医生。熊幼年读私塾,刻苦好学,成绩优秀,是清朝文生。 清朝末年,熊从周在玉溪大营街开中药铺,为群众治病。 1911年(宣统三年),孙中山先生发动辛亥革命,在武昌起义,云南于9月9日夜响应起...[详细]
吴适(1878~1958年),字任之,号兰园。出生于连江东湖乡东塘村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父增昌早丧,赖母和姑抚养成人。吴适自小励志求学,爱好图画,博览群书,弱冠即中秀才,曾在晓澳任小学校长,并被县咨议局聘为文牍。 吴适青年时富民族思想,痛恨清朝腐败,淡泊功名。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详细]
苏逸云(1878~1958年),又名寿乔,号卧云居士,东城社兴村人,清光绪四年(1878)生。幼时敏而好学,废科举后,就学于省师范学堂。清末被选为省咨议局议员。民国元年(1912)出任光泽县知事四年,民国5年,北京重开国会,他进京充众议院秘书,翌年回省任省长公署机要秘书。民国8年后,任省立九中教...[详细]
孙岳(1878~1928)字禹行。直隶(今河北)高阳人。 青年时家贫,以贩米为生。性格豪爽,行侠好义,曾为友0,将一地主恶霸杀死,挂其头于城门。为躲避官府追捕,出家为僧。26岁入保定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曹锟第三镇炮兵哨官,后升三等参谋官。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入保定陆军行营军官学堂(后改...[详细]
荣孟枚 字叔右,阿城正黄旗人,光绪四年(1878年)生。幼聪颖,清末乡试中秀才后入日本东京法政大学,毕业后应清政府学部试验,得法政科举人,殿试一等,授主事。历任旧中国江苏巡抚署秘书,营口商业中学监督,黑龙江省都督府参事,中央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奉天法政专门学校教授,驻京奉军总司令部秘书,吉林督...[详细]
李云霄 (1878~1956) 李云霄,字步青,号凌庵,连城县新泉乡乐江人,清光绪四年(1878)出生于书香之家。幼年勤奋好学,喜书法。清末中拔贡后,曾出任江西省南丰县知县。他为官清廉正直,处事公正无私,政声卓著。善书法,其书法源自颜、柳碑帖,秀丽刚劲,飘逸潇洒,自成一体,在广东潮州和闽...[详细]
刘治国,字理贤。安溪县崇善里魁美乡(今蓬莱镇美滨村)人。生于清光绪四年(1878)。7岁入塾,因家贫中途辍学,帮其父刘维机经商兼务农。20岁出洋,初抵巴生,继至双文丹,再转吉隆坡以贩卖蔬菜为业。后营酒店兼食品,辟胶园,采锡矿,家资渐裕。时值清末,孙中山在南洋一带宣传革命,治国目睹清政衰败,接受孙...[详细]
刘家洙 (1878~1954) 字杏津,今三溪乡前山村人。少有远志,16岁往闽江上游及省城各地谋生,颠连劳顿,历尽艰辛。1901年应黄乃裳招募,赴诗巫“新福州”垦场。初襄理创业,1904年黄回国后受托经营场务,以精明能干、处事缜密、年轻有为而渐为农工所敬服,垦场与政府间之公务往来及为垦农...[详细]
林祖密(1878~1925年),原名资铿,字季商,祖籍平和,出生于台湾雾峰林姓望族。中日甲午战争,日军进犯台湾时,随父母内渡祖国大陆,择居于鼓浪屿。其间,一度返回台湾处理财产,未几,重回鼓浪屿。 他爱国爱乡。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漳属南靖等县山洪为患,几十万灾民流离失所,嗷嗷待哺,他...[详细]
林之夏 (1878~1947年) 原名知夏,字凉生,号亮生、弃纟需生,闽县人,家住卫前街。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中秀才。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就读于福州英华书院;翌年,改入福建武备学堂第一期学习。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毕业,任江宁(今南京)新军第九镇参谋,加入“旅沪福建学...[详细]
李明远 (1878-1945),本名李安辉,字明远。河北省乐亭县人。1893年,只身徒步到东北谋生,先到长春一家染坊学徒。1909年,应武百祥之聘,来到哈尔滨。被武百祥聘任同记商场经理,成为武百祥得力助手。1921年,被推选为滨江县商会副会长。1926年担任商会会长,后又多次连任会长。任职...[详细]
李炳之(1878—1966),字彪臣,河北正定人,1878年生,清秀才。先后就读于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1903—1905)、保定陆军大学第一期(1906—1908)。军谘府科长、参谋部第3局科长、陆军第1混成旅旅长、陆军第13混成旅旅长、将军府参军,事务厅厅长等职。1922年河南督军署参谋...[详细]
廖鸿功 (1878—1961),字勋臣,洵阳县蜀河镇人。其祖原籍江西抚州府临川县,清道光初年迁居洵阳县城西关,开“王福堂”药铺,经营药业。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起义-战洵阳,药铺遭焚,于光绪八年(1882)迁居蜀河镇。其父廖宗孝(又名廖魁)为县衙差人。廖鸿功5岁入私塾读书,光绪十五年(1889)...[详细]
连横(1878~1936),初名允斌,字雅堂;后改名横,字武公,号剑花。出生于台湾府台湾县(后改为安平县)宁南坊马兵营,祖籍福建龙溪马崎(今龙海县步文乡)。 连横父亲连永昌,在台湾经商致富。连横年幼时,父亲曾特意买了一金余文仪的《续修台湾府志》,嘱咐连横:“你为台湾人,不可不知台湾历史。”连...[详细]
柯大章(1878~1959) 字次韶,本县汤坪乡袁家埫村人。清末秀才,自幼随父学医。柯精心钻研,汇集陈修园所著医书72种,参阅瘟病条辨、景岳全书、血证论等。摘要手抄《伤寒论》、《金匮要略》两部。每部4本,每本长约4寸,宽3寸,厚5分,自制布壳书套。装璜可谓精致,字迹工整,随时携带。患者就诊,...[详细]
井岳秀(1878~1936)字崧生。陕西蒲城人。井勿幕的胞兄,排行第十,人称“井十”。清武庠生,陕西武备学堂毕业。曾拜三原名拳师“鹞子”高三的大弟子魏金钟为师,练习拳剑,结交了一些江湖游侠(时称刀客),和关中各界人士交游更广。常与其弟勿幕谈论时政,目睹国势衰弱,斥责清廷腐败。 清光绪二十八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