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北省> 石家庄市> 正定人物

李炳之

[公元1878年-1966年]

李炳之为[公元1878年-1966年]

  李炳之(1878—1966),字彪臣,河北正定人,1878年生,清秀才。先后就读于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1903—1905)、保定陆军大学第一期(1906—1908)。军谘府科长、参谋部第3局科长、陆军第1混成旅旅长、陆军第13混成旅旅长、将军府参军,事务厅厅长等职。1922年河南督军署参谋长1924年9月授祐威将军。河南留守军副司令,1926年吴佩孚13省联军高等顾问。
  人物生平
  为陈宦效力
  1913年7月,因为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各地讨袁兴起声势浩大,西南各省也愤然思动,袁世凯同意陈宦的策划,派蒙藏院院长——贡桑诺尔布和时任参谋部科长李炳之分赴内蒙各地,进行政治拉拢活动。都由李炳之解决,大获成功。陈宦曾经赞赏地对他说:“你这几次消饵战祸于无形之中,每年可以为国家节省军费200万元” 。
  打败护国军蔡锷
  1915年袁世凯图谋称帝,袁世凯为稳住西南,派时任参谋次长陈宦离开北京担任四川总督,在北洋军中抽调三个混成旅随陈入川。 时任陆军第13混成旅旅长的李炳之和伍祯祥、冯玉祥随同陈宦入川。1916年在綦江、泸州、纳溪、合江一带,与护国军蔡锷、戴戡等部作战,头一仗就把护国军的一个支队打败,受到曹锟等北洋将领们的赞扬。
  转投奔直系
  李炳之离开四川之后,屯兵宜昌,其部队——北洋第十三混成旅受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段祺瑞内弟吴光新节制。1917年夏,吴光新任四川查办使,10月,吴率领李炳之等攻入川东,12月,在重庆被熊克武围歼缴械。1918年4月至5月,第二次进攻四川,但是依然以失败告终。1920年7月,直皖战争以皖系失败告终,吴光新被直系军阀王占元扣押。李转而投奔直系,因为其同乡兼世交王士珍任将军府首脑,他被王士珍任命为将军府事务厅厅长。1922年10月受吴佩孚之邀前往河南,担任张福来的参谋长。
  随同吴改投奉系张宗昌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李炳之因为和冯玉祥在四川护国期间就政见不同——冯玉祥是反帝制派,而李炳之是帝制派,因此,他站在吴佩孚一边,因为吴是其在保定北洋速成武备学堂的校友(吴佩孚为1902届、李炳之为1903届)、在四川期间的同僚——当时两人同为受曹锟节制的旅长。他随同吴佩孚南下湖北投奔萧耀南。1926年10月9日,北伐军攻占武汉,李炳之10月自汉口化装乘船东下,过宁返京。不久,李炳之就改投奉系军阀张宗昌,张宗昌失败之后,李炳之在北京赋闲。
  去世
  1933年曾经担任冀察绥靖公署咨议。解放后,1952年任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工作员。一九五三年八一建军节之际,李济深、李玉麟、李炳之等五位联名给毛泽东写信,谈了他们对《共间纲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认识和感想。毛泽东在书信中曾提到过。1967年,86岁的李炳之还口述整理了关于吴佩孚的回忆录,1968年去世。 相关院校: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同年(公元1878年)出生的名人:
荣孟枚 (1878~?) 黑龙江哈尔滨阿城
蔡运升 (1878~1959) 黑龙江哈尔滨双城
杨琛 (1878~1954) 陕西省榆林府谷县
李明远 (1878~1945) 辽宁省辽阳辽阳县
高世秀 (1878~1940) 陕西省榆林定边县
+ 更多公元187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6年)去世的名人:
荣鸿胪 (1885~1966) 山西省大同市浑源
楚溪春 (1896~1966) 河北省保定市蠡县
王纪芬 (1921~1966) 陕西省咸阳彬州市
刘荣霖 (1912~1966) 福建省福州市
杨治周 (1928~1966) 黑龙江哈尔滨双城
邹问轩 (1914~1966) 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
+ 更多公元196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