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泉州市> 安溪人物

刘治国

[公元1878年-1942年]

刘治国为[公元1878年-1942年]

  刘治国,字理贤。安溪县崇善里魁美乡(今蓬莱镇美滨村)人。生于清光绪四年(1878)。7岁入塾,因家贫中途辍学,帮其父刘维机经商兼务农。20岁出洋,初抵巴生,继至双文丹,再转吉隆坡以贩卖蔬菜为业。后营酒店兼食品,辟胶园,采锡矿,家资渐裕。时值清末,孙中山在南洋一带宣传革命,治国目睹清政衰败,接受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加入同盟会,并负责加影支部党务,输将劝募,赞助革命。民国初期,不少党人及社会贤达到南洋造访其家。治国每谈及幼年失学之苦,时多感慨。
  民国6年(1917),魁美乡于崇文书院遗址,创办启新学堂。治国对家乡能有新学堂的建立,深表欣慰,慷慨解囊,迭捐经费。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原校址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16年,治国独资建设新校舍,创立“魁美学校”,并负责办学经费,数十年如一日,从不匮乏。
  在加影,治国与社会贤达创办育华中学,任该校总理。策划建校,筹措经费,未尝后人。又感于侨胞寄迹南邦,死无葬身地,上请加影当局,得荒山17英亩,拓为福建义山,作为侨胞归骨之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马来亚闹米荒,几酿大祸。治国挺身而出,斡旋于政府和米商之间,化险为夷,为当地官民所感念。
  24年,安溪大水灾,损失巨大。治国筹措赈款恤灾。
  抗日战争爆发,治国响应“南侨筹赈总会”陈嘉庚的倡仪,与侨贤共组雪兰峨筹赈会,奔走呼号,筹募巨款,支援祖国抗日战争。
  治国自中年以后,便致力于社会公益,名著南邦。曾任国民政府侨委会名誉顾问、闽粤两省政府咨议。在洋则荣膺太平局绅。为知名的侨领之一。
  民国31年(1942)2月6日,刘治国在加影病逝。子孙大多接受高等教育,各有造诣与成就。
同年(公元187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