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显曾(1841~1885年),字毓沂,号咏樵,曾自号盥薇公子,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生,祖籍晋江县,世居泉州三朝里(今古榕巷)。祖父龚维琳,号春溪,授翰林编修,后来龚显曾中进士并钦点翰林,泉州人誉为“祖孙翰林”。 龚显曾早年是同里许祖淓(举人)学生,稍后与内兄陈棨仁、内弟陈仪一同拜...[详细]
龚植(1869~1943年),字樵生,号亦楼,泉州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迁居鼓浪屿。其父是清末翰林,擅长书法、绘画、音乐。他在家庭薰陶下,从小爱好书法和绘画,在长期艺术生涯中,逐渐形成自己工笔兼写意的独特风格。其绘画以菊、梅、紫藤等花卉为主,细腻、生动、传神,作品多为厦门、港澳及东南亚...[详细]
广钦 (1892~1986年) 广钦,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生,俗姓黄,名文来,涂寨镇和弄村四房人。父黄勒,兄弟7人,勒居长,平常为弟弟建家立室,再加上清政府无穷的搜刮,早已压弯了腰。到分居时,大儿子已达婚龄,而所分家产仅有房2间,薄田不及3亩。由于家境困窘,只得忍痛把仅4岁的幼小儿...[详细]
官光厚,字宗戴。安溪县还二里福春乡(今长坑乡福春村)人。生于清光绪元年(1875)。3岁丧父,家贫未能上学。长大后农耕兼打铁,后作肩挑苦力,以维持家计。 光绪三十年(1904),南渡马来亚,先当锡矿工,续当垦植园工。后来购置田园种植蔬菜,又购置牛车搞运输,雇工办矿场,获利不少。转而经营橡胶园...[详细]
官献瑶(1703~1782年),字瑜卿,号石溪,安溪还二里福春乡(今长坑乡福春村)人。生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7岁入里塾,其父亲自课督,学习成绩良好。16岁进入县学,得到学使的赏识,以私俸奖给他购书籍。27岁,被选入国子监学习,得到漳浦学者蔡世远的赏识,被收为门生,又经蔡世远的介绍,受业...[详细]
桂华山(1896~1987年) 桂华山,字峻嵩,晋江安海镇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生。幼读私塾,后转新式学校,年稍长在泉州炳记商行任会计。受其父熏陶,参加辛亥革命和反袁活动,曾因参加二次革命被北洋军阀通缉。 民国7年(1918年),南渡菲律宾马尼拉,在蔡浅戈公司任职。嗣与同乡合创...[详细]
郭光灿,又名郭灿、独晃,笔名丁英,南安蓬华人,清宣统元年(1909)山生。幼年随父母侨居缅甸,读书时热心参加当地华侨的进步活动。 民国18年(1929),光灿被英殖民当局逮捕,驱逐回国。先在厦门十三中学念书,后返回家乡山后村,参加郭子仲创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活动。因工作需要,返厦门,以福建省...[详细]
郭节,原名云浓,笔名方浓。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生于安溪县崇善里魁斗乡佛仔格。父郭仲诗,清季秀才,塾师。郭节小时得庭训。兄弟三人,排行第二。 民国10年(1921),郭节随亲属往新加坡谋生,当时民穷国弱,海外华侨备受凌虐,他亲身经历,无比愤恨,遂于17年返回家乡,到南安山后学校任教。翌年...[详细]
郭其祥,乳名发,字仁长,仙夹乡龙湖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父信春,擅长拳术,能治疯伤疾病,在厦门创办春生堂疯伤药酒行,远近驰名,家道遂臻小康。其祥少年时在乡中读私塾,性豪爽,好交游。民国2年(1913),南渡马来半岛,在新加坡、蔴坡之间经商。曾经以扶弱抑强,代抱不平,为当地侨胞所称赞...[详细]
郭伟(1549~1619年),字洙源,又字士俊,回族。生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晋江石湖(今属石狮市蚶江镇石湖村)人。 郭伟自幼聪颖好学,少年时即以文学闻名泉南。万历初,郭伟24岁时参加由李廷机、苏紫溪、郭惟贤等著名学者发起组织的“紫云社”,开展《易》学研究。 郭伟虽学问宏博,然...[详细]
郭志雄 (1905~1941年) 郭志雄,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乳名佛建,别号积健,百崎乡里春村人,回族。父郭九牧,早殁。母蔡氏孀居,含辛茹苦,抚育两子,志雄排行第二。祖父郭秧,客居上海,经纪印人香木,以微薄的收入养活媳妇和两个孙子,延续香火。 志雄童年时就...[详细]
郭子仲,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出生于安溪县镇府(今城厢镇东村)。因家贫,周岁后卖给南安山后乡(今蓬华乡山后村)中医师郭治茂为子。8岁入私塾读书,12岁就学厦门桃园小学。民国12年(1923)以优秀成绩考进集美商科学校,在校期间,接受进步思想。民国14年商科学校 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五卅”惨案的...[详细]
郭宗,字祖仪,号治躬,又号天辉。安溪县西坪乡平原村人,出生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郭有兄弟5人,他排行第三。家贫,少时从事烧炭、演戏、打猎,尤喜爱猎鸟,练就一手好 法,百步内弹无虚发。10岁时曾被土匪绑架,备受0之苦,但伏报复心理。 民国7年(1918),安溪民军兴起,郭宗先是投靠民军...[详细]
郭宗磐(生卒年不详),字渐甫,号鹏海,回族。晋江石湖(今属石狮市蚶江镇石湖村)人。宗磐8岁能文,20岁左右即博览群书,尤其精通《易》学。时泉州研究《易》学的学术团体——“紫云社”,有李廷机、苏紫溪、郭惟贤、郭伟等27人。为了凑足28人,以合“二十八宿”之数,大家对后起之秀进行严格认真的挑选,最后...[详细]
顾一尘(1906~1963年),又名金治,字宝辊,别署慧痴、痴寅,泉州县后街彩笔巷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十月生。幼时家贫,由父亲顾藻荫教授汉文诗词。他爱好美术,常借名人真迹临摹,13岁就将画稿供人刺绣。民国11年(1922年)进泉州中学,兼任图画教师。毕业留校任教,兼佩实小学、女子中学...[详细]
辜仲钊(1891~1984年),学名郁鍷,曾化名林超然、杨杰,泉州打锡巷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十二月生。10岁时,经营工商业的父亲及伯叔父先后去世,家境渐次贫困。 辛亥革命时,辜仲钊在中学读书,毅然参加泉州同盟会组织的学生军。民国6年(1917年),辜仲钊投入 运动,在安溪杨持平的靖...[详细]
何朝宗,又名何来,德化县浔中乡隆泰后所村人。生卒年不详。祖籍江西,先祖何昆源,号德辉,先在江西军伍任职,明洪武七年(1374年),调泉州右卫所,旋升右营旗官;洪武十七年,奉命拨军到德化隆泰社厚苏村(即今后所)屯垦定居。 何朝宗生活在明代嘉靖、万历间(1522~1620年)。自幼受环境熏陶,喜...[详细]
何恩典(1920~1992年),惠安人。民国30年(194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任厦门大学物理系副教授、系主任,海洋系教授、系主任。195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62年作为中国海洋考察团成员赴苏联考察。回国后与海洋界知名科学家联名发起倡议,建议组织国家海洋局,参与组建福建海洋研究所(今为国家海...[详细]
何家骏,生卒年不详。字日千,崇武镇人。 父汇海,字怀远,擅歌曲,工洞箫,以琴名世,又善弈,时或寄兴翰墨。郡绅黄志美、提督侯张云翼、方伯黄元骥都很器重他。 家骏天赋聪敏,在父亲影响下,琴棋诗画,无不涉猎,也无不精通。 他善操古琴,深得乃父遗响。 他尤精于棋艺,时人称为“泉中国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