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泉州市> 惠安人物

郭志雄

[公元1905年-1941年]

郭志雄为[公元1905年-1941年]

  郭志雄
  (1905~1941年)
  郭志雄,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乳名佛建,别号积健,百崎乡里春村人,回族。父郭九牧,早殁。母蔡氏孀居,含辛茹苦,抚育两子,志雄排行第二。祖父郭秧,客居上海,经纪印人香木,以微薄的收入养活媳妇和两个孙子,延续香火。
  志雄童年时就表露出聪颖过人的禀赋和坚毅勇敢的性格。为使他识字明理,祖父送他进乡里西角塾馆读书。因知穷人读书不易,他尽心苦读,卓有长进,为塾师所注目。课余常与同学游戏,或组织同学互掷小瓦砾,双方发起冲锋,以占有一方阵地为胜;或攀高屋、爬大树抓捕鸟儿,纵使屋檐倾斜、树枝弯曲,大人视为险途,他仍然毫不畏缩,勇敢攀登,不得猎物决不甘休。
  14岁,跟着哥哥福星经厦门到上海,就读于泉漳中学,民国14年(1925年)毕业。时值“五卅惨案”发生不久,志雄目睹国家衰败,人民横遭 ,义愤填膺,决心从事社会活动,四处鼓动工人-。嗣因被外国人打一耳光,认为是莫大耻辱,毅然报考军校学武,誓为国家民族雪耻。
  民国16年,他考入中央军校六期炮科学习,三载业满,转入军校机关 研究班,历9个月毕业,任炮兵教导队少尉区队长。民国19年改入军校教导连,是年11月毕业,任军官教导团炮兵连少尉排长。尔后,又入炮兵学校干部训练班受训,任炮兵教导第一团中尉副官,在毕业考试成绩中名列优等,国民政府传令嘉奖。在鲁豫战役中亲自参与战斗,以酬夙愿。
  民国20年,他离开炮兵教导第一团返回福建,任49师(师长张贞)298团团部中尉副官,旋调任该团8营上尉连长。翌年,受命任独立炮兵第三团2营6连上尉连长。越四年,调任航空特务团1营4连上尉连长。旋任5营少校副营长。未几,改任该团3营少校营长。因踏实勤奋,作风正派,平易近人,深得士兵尊敬和拥戴。
  民国28年夏,志雄从航空特务旅调到设在福建南平的国民党政府军政部直辖的第十三补充兵训练处处本部负责训练工作。其间受命招兵,因“坚壁清野”,交通不便,志雄不辞跋涉之苦,步行数百里返回家乡惠安,通过同学、朋友关系,深入宣传爱国抗日,征集抗日兵员数百人,而后又偕同郭有明等人步行回归南平本部。是年秋末,被任为该处学兵大队第二中队中校队长。就任不久,请假前往香港同陈漱凤女士结婚。蜜月未尽,夫妇即劳燕分飞。漱凤到菲岛任教,他则返回福建,抓紧学兵训练。
  是时,日寇虎视眈眈,觊觎八闽。为了保家卫国,学兵大队改为第十三补训处第一装备团,拥有2850人 ,为主力战斗部队,团长肖长庚,副团长郭志雄。
  民国30年4月18日,日寇从福建连江登陆,向福州进犯。21日,省城陷落敌手。第一装备团全体官兵毅然向省政府主席陈仪请缨,于南平举行誓师大会,全体指战员怀着以身许国的决心,率先开赴闽海前线,待命作战。
  5月25日,日寇“晋町部队”4000余人,兵分两路,形成钳形攻势,旨在歼灭第一百军主力部队,直捣南平,北上与沪杭铁道连通,从而席卷我东南半壁江山,以配合其东南亚方面的军事行动。我军估计日寇将在该晚集结于大湖,决心集中兵力聚而歼之。当即派遣郭志雄率领便衣敢死队20余人先行侦察大湖附近的地形、通路和敌情,以便作出围歼的决策。
  郭志雄根据战地老百姓的汇报,获悉通往大湖的大道必须经过“寨上”。在“寨上”途中有个“寨上”隘门,“寨上关”正处于道路的险要山腰上,务必先行抢占该关,才有利于进攻大湖。他当机立断,以20余人的兵力迅速占领隘门,为装备团主力顺利通过险隘完成第一任务。随之,他又发现在大湖与寨上之间的道旁有座高山叫“双髻山”,山下有敌人活动,即率领这支20多人的搜索队,向“双髻山”搜索挺进,以期查明敌情,提供决策参考。
  当志雄接近“双髻山”脚时,却被埋伏在该地的日寇重机关 手发现,向他猛烈扫射,致身中数弹,血洒沙场,为国捐躯!我军士兵目睹自己敬爱的-被敌人杀害,群情激昂,大喊“为副团长报仇!”“冲!杀!!”个个奋不顾身,勇猛地冲向日军阵地,全歼日寇,缴获机 。
  由于志雄提供决策的可靠资料,促成大湖抗日战役的重大胜利。在悼念郭志雄时,追赠他为陆军上校,把“寨上关”改称为“志雄关”,并刻石留念,俾千秋万代永吊英魂。
  郭志雄殉职噩耗传到惠安时,各界人士悲愤万分,为他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国民党中央蒋中正、孔祥熙、顾祝同和福建省府刘建绪、李良荣等以及各界人士和单位送来挽联34对、挽词50首,挽诗93首。蒋中正的挽联:“殉国死如归,试看史牒千秋独标大节,忠魂长不泯,为告我军四日已复坚城”。孔祥熙的挽词:“毅魄如生”。顾祝同的挽联:“功在八闽,名垂千古;碑封碧血,日照丹心”。 陈漱凤的挽联:“回忆去年良辰美景结帨,香江一月因缘成幻梦;反看今日苦雨凄风抚孤,菲岛三餐涕泪自伤情”。嗣在科山上建立“郭副团长志雄暨大湖战役惠籍殉难诸烈士纪念碑”。1984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确认郭志雄为革命烈士,并补发革命烈士证书。

同年(公元190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1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