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人物

何廷斌

[明]

何廷斌为[明]

  何廷斌,又名何斌,南安水头人,生卒年月不详。涉事于明末清初,原为郑芝龙部属,随军经商于南洋诸岛与日本之间,常出入台湾郑军兵营,熟悉地域,精通商贸。郑芝龙于明崇祯元年(1628)受招归明后,斌滞留台湾,从事农垦,拓业经营,成为当地一个颇有名气的实业者。
  与此同时,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南部地区,掠夺财富,屡遭人民的反抗。荷人为了便于控制台湾,便在台湾村社中物色有声望的人物当“甲螺”(头目),又聘用懂得荷兰语的人为“通事”(翻译),廷斌因在台日久,熟悉台湾情况,又懂荷兰语,就被指定为“甲螺”兼“通事”。
  不堪荷兰殖民者残酷压榨的台湾人民,反抗一浪高过一浪。南明永历五年(1651),爆发了郭怀一领导的武装起义,并得到郑成功的支持。荷兰殖民者在-这场起义之后,对来往于台湾海峡的郑军商船和军需舰艇多加阻击和扣留。郑成功采取对策,禁止港澳及东西洋各国商人到台湾经商,对占踞台湾的荷兰殖民者实行经济-。永历十一年六月,荷兰殖民者不得已,派通事廷斌到厦门请求郑成功开放海禁。廷斌却在晋见时诉说荷兰殖民者强占台湾土地、高额征税、肆意杀戮群众的罪行,并倾吐台湾人民盼望王师解悬拯溺的心情。郑成功当时正忙于北伐抗清,无力分兵东渡,只是详细询问荷兰殖民者在台湾的军事设施等情况,委托廷斌做他的全权代表,办理郑氏在台湾的一切事务,征收来往商船的关税,并答应开放海禁,以取得一个稳定后方。
  郑军恢复海运通商后,廷斌代郑氏征收来往船税和台湾出口的鹿皮、砂糖、鱼虾等一切货物关税,年得税银一万八千余两,为郑成功抗清提供可观的军饷。第三年,为郑成功征税事被荷兰东印度公司发现,殖民者当局以“侵吞王银二十万两”的罪名将廷斌解职、拘捕,并籍没全部家产,廷斌逃离台湾,投奔郑成功,密遣小通事-装作渔翁,顺鹿耳门至赤嵌城打探水道,发现泥沙淤积的浅港中有激流冲通的一条沟路,水深四尺有余,画成详细海道返报,廷斌即藏图于身,翌年元宵之夜,乘荷人酣饮、看守不严之机,逃出险境,驾着预先准备好的小船依图出海,飞驰厦门。
  廷斌见到郑成功后,献上海图,并进言:“台湾沃野数千里,实霸王之区,若得此地,可以雄其国;使人耕种,可以足其食。……且横绝大海,四通外国,置船兴贩,桅舵铜铁,不忧乏用。移诸镇兵士眷口其间,十年生聚,十年教养,而国可富,兵可强,进攻退守,真足与中原抗衡也。”其时,郑成功正因金陵兵败,清兵南下压境,金厦两岛地狭财竭难以久持而焦虑,见廷斌所言,非常高兴地说:“此殆天之使公授予也。”
  郑成功决心“平克台湾,以为根本之地”,遂于永历十五年(1661)三月二十三日率大军由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于四月初一日由廷斌引航百艘舰艇鱼贯而入,顺利通过鹿耳门,登岸以后,击退敌兵,占领要隘,一举攻取赤嵌这一海防重镇。
  廷斌引航立功,并跟随郑成功巡视新港、目加留湾、萧垄、麻豆等村社要地,安抚各地高山族同胞,向高山族酋长们颂扬郑成功抗清和驱逐荷兰殖民者的正义壮举,得到当地居民的欢迎和支持,迅速建立安定的社会秩序。孤立困守于台湾城中的荷兰殖民者派人求和,郑成功坚持民族大义,由廷斌担任首席翻译官,严令荷兰殖民者撤离台湾,又以重兵压境,终于逼使荷兰殖民者于永历十六年十二月初三日(1662年2月1日)在投降书上签字,随后撤离台湾。何廷斌有力地帮助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完成收复台湾宝岛的历史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