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圣 [清][公元1823年-?]

  • 陈圣,字址盘,号廷铭,安溪县崇善里彭格乡(今蓬莱镇彭格村)人。生于清道光三年(1823)十月初三日。父陈传把在厦门做生意多年,有积蓄,回家乡置田宅,家道宽裕。 陈圣为人豪侠,正直无私。咸丰三年(1853),安溪邻近州县大旱,米贵如珠。加之地租剥削,捐税繁重,农民生活,水深火热。当时太平军发展...[详细]

陈盛明 [公元1905年-1985年]

  • 陈盛明(1905~1985年),又名明诚,化名陈刚,泉州聚宝街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生。祖父陈槐三是秀才,父亲陈育才是举人。 民国13年(1924年),陈盛明从福建省立甲种农业学校毕业。次年初,到厦门鼓浪屿普育小学任教兼私立思明初中物理教员,此时他化名陈刚加入国民党。10月,到广东...[详细]

陈世哲

  • 陈世哲,字警余,清光绪十七年(1891)二月初三日生于南安西溪小霞美乡(今溪美镇霞东村)。世代务农,自幼孤贫。及长,入泉州清源书院。 辛亥革命时,世哲即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加入同盟会,参与光复闽省义举。 民国2年(1913),得师友鼓励和乡贤襄助,往上海神州大学深造。民国5年,袁世凯窃...[详细]

陈体 [公元1894年-1934年]

  • 陈体,字孝山,安溪县金谷乡深洋村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五月出生。为人正直,性格豪爽,喜交朋友。 稍长,随其父、兄四处为人印砖瓦为生。空余时间经常上山打猎,练就一手好 法,百步之内举 射击,飞鸟必落。 民国17年初夏,陈体被中共永春县委吸收为党员,(据有姓名可查者为安溪境内发展的第一...[详细]

陈天恩 [公元1871年-1953年]

  • 陈天恩,原名陈泽覃,清同治十年(1871)生于南安石井东滨村。早年旅居菲律宾,以行医为业。他医术高明,诊治精细,享有声望。后回国定居厦门,开设陈天恩医药局,远近称誉。中年以后,每隔几年便往南洋一游,联络亲友,受到侨胞的敬重。 天恩平时对与国计民生有关的经济事业很感兴趣,他认为福建森林竹木资源...[详细]

陈天恩 [公元1916年-1989年]

  • 陈天恩(1916~1989年),泉州西街甲第巷炉下埕人,民国5年(1916年)8月生。15岁在求实小学毕业后无力升学,在西街泉兴糊纸店学艺。他虚心吸取以扎制人物动态为专长的王臭,以扎骨、画笔、剪贴见长的张守训,以扎制飞禽走兽闻名的黄申赐等糊纸艺人的经验,不断提高技艺。平时他观察戏剧表演中的人物性...[详细]

陈万策 [清][公元1674年-?]

  • 陈万策,字对初,号谦季。安溪崇信里(今祥华乡珍山村)人。生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父陈迁鹤,官至左庶子,精于经学(另有传)。万策幼颖悟,9岁能文,17岁,学使拔他为全县童生之首。不久,被选入国子监学习,每次考试,都列第一。三十二年,万策参加顺天(京都)乡试,中式第一名,仍留京侍奉老父。当时乡...[详细]

陈武定 [公元1861年-1936年]

  • 陈武定(1861~1936年),又名国定,字登垣,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生于泉州南门后山。少时读过私塾,14岁在印花纸坊当学徒,老板聘请南音名师丁梦高来坊设馆,陈武定每夜料理曲馆杂务,暗中学习南音,馆中传授的他无不通晓,甚至超过正式学员。丁梦高十分惊喜,分外器重,吩咐陈武定每日五更起身,亲自...[详细]

陈祥义 [公元1900年-1980年]

  • 陈祥义(1900~1980年),又名玉麟,安溪官桥人。幼失双亲,依靠叔祖父抚养。9岁以后,在厦门义和街的“古月楼”制花店和五崎顶、小走马路、浮屿等处从师学艺。11岁满师后开始靠制花为生,由于收入微薄难以糊口,只好走街串巷卖油条或制作风筝以维持生计。民国10年(1921年)向好友借4元钱,先后在二...[详细]

陈小蕴 [清]

  • 陈小蕴,生卒年不详,女,螺城镇人。出身于书香门第。父陈元龄,字宗元,为太学生,以文学著称,诗与嘉靖时名士吴天成齐名,著有《思问篇》。小蕴禀赋聪颖,幼承家教,8岁能诗,尝得句云:“素手挽琵琶,清声明月中”。父见而奇之,曾对人道:“此吾家道蕴也。”自是以才女名扬遐迩。 小蕴工文辞,尤擅诗藻,有诗...[详细]

陈兴砚 [公元1889年-1969年]

  • 陈兴砚(1889~1969年) 陈兴砚,字体研,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生于永春县岵山。弱冠南渡马来亚槟城,20多岁转赴印尼雅加达。初当店员,后贩卖咸鱼及其他物资(违禁品)。嗣设立雅加达万源号出入口商行,后扩大为万源公司,经营土产和咸鱼出入口业。30年代,已有"咸鱼大王"之誉。发迹后投资房...[详细]

陈言廉 [公元1909年-1951年]

  • 陈言廉,字志谦,乳名诗琴,南安东田甘露坑人,生于清宣统元年(1909)。其父陈恩冬,以染布、务农为业。言谦从小读书,20岁泉州培元中学高中毕业。这时,国民革命军北伐入闽,在泉州举办军训,言廉报名参加。民国17年(1928)军训结束,言廉随后加入国民革命军,从此,步入军旅生涯。入伍后,被任命为国民...[详细]

陈元锡 [清]

  • 陈元锡,安溪县永安里同美乡(今城厢乡同美村)人,陈宗达族亲。元锡自幼聪敏,读书过目成诵。甫弱冠,有文名。时宗达登进士第,捷报临门,人皆往视。独元锡闭门不出,父母问其故,无锡答曰:“进士耳,儿亦能也”。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元锡登进士第,选任仪征县知县。 ...[详细]

陈玉辉 [明]

  • 陈玉辉,生卒年不详,字达卿,号荆碧,今辋川镇后坑村人。 陈玉辉出身贫苦之家,“少长闾阎,略知民间疾苦”,能“留心民瘼”。他有一首《蔬粥》诗写道:“隙地多种蔬,荒年常啜粥。稚子莫嗟贫,西邻久枵腹。”玉辉少时“最喜班马庄列诸书,所为发之篇章,荒唐莽荡,几于泛驾”。受到父亲的批评指点后,才潜修义理...[详细]

陈允洛 [公元1890年-1981年]

  • 陈允洛(1890~1981年) 陈允洛,世居泉州城内,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闰二月初九日生。6岁入私塾,16岁赴童子试,县、府考俱获选,未及院试科举废。嗣就读清源书院,公立泉州中学。宣统元年(1909年)往仰光任益商学校教员,参加中国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翌年,参加仰光同盟会所办《进化报...[详细]

陈允锡 [清][公元1639年-1722年]

  • 陈允锡(1639~1722年),字子帅,号□斋,泉州人,鲁旗陈氏后裔,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生。父亲陈鸣銮在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先后任广东大埔、海阳(治所在今潮安县)知县。 陈允锡少年时进晋江县学读书就“名噪文坛”,顺治十二年(1655年)应试中选一等,授德化县教谕。督学孔...[详细]

陈知柔 [宋]

  • 陈知柔,字体仁,号休斋居士。先世居晋江,祖从易,在宋真宗、仁宗朝内任谏议大夫、直龙图阁学士。 知柔爱好山水,青年时游永春,至升平里毗湖(今蓬壶乡),喜爱当地风景幽胜,宛如世外桃源,就定居下来。他从小聪颖好学,立志攻读古代的典籍。宋绍兴十二年(1142)考中进士,被派任为台州判官。台州原来抓获...[详细]

陈仲瑾 [公元1879年-1963年]

  • 陈仲瑾(1879~1963年),名砥修,号缙玙,祖籍金门,先世迁徙泉州平水庙,清光绪五年(1879年)十一月生。父亲陈伯华,秀才、书塾教师,早逝。光绪二十四年,陈仲瑾进秀才。光绪二十八年,乡试第二十五名举人。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许卓然受孙中山之命,在泉州发展同盟会会员,吸收陈仲瑾加...[详细]

陈仲琪 [公元1909年-1935年]

  • 陈仲琪(1909-1935),又名传黎,福建省安溪县崇善里东溪乡。192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泉州西隅师范,随后返乡任聚英小学校长,在师生中进行爱国救国教育。192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组建中共东溪支部,任书记。秘密组织农会和农民武装,开展游击斗争。1931年3月任中共安南永德特委组织委员...[详细]

陈宗塾 [公元1917年-1988年]

  • 陈宗塾(1917~1988年),出生于晋江磁灶村。他自幼学艺,掌握高甲戏的基本功和各种行当的表演程式,戏路广,演艺高超,19岁时就被戏班聘任教戏、掌班,在晋江一带演出。他善演多种行当角色,尤其擅长丑角,独树一帜。他将年青时专心钻研提线木偶的表演,运用于高甲戏的形体动作,使表演更加惟妙惟肖,40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