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泉州市> 永春人物

陈知柔

[宋]

陈知柔为[宋]

  陈知柔,字体仁,号休斋居士。先世居晋江,祖从易,在宋真宗、仁宗朝内任谏议大夫、直龙图阁学士。
  知柔爱好山水,青年时游永春,至升平里毗湖(今蓬壶乡),喜爱当地风景幽胜,宛如世外桃源,就定居下来。他从小聪颖好学,立志攻读古代的典籍。宋绍兴十二年(1142)考中进士,被派任为台州判官。台州原来抓获一伙海盗,案件中有不少好人被株连诬陷,拖延很久而未得处理。他审察实情,辨明有四十多人无罪而释放。不久,调任建州、漳州教授,督理学政。又调为循州、贺州知州,所至均有政绩。
  知柔与秦桧之子熹系同榜进士。秦桧当时为宰相,榜中十余人都利用同榜的关系去阿谀攀援而通达显贵。他鄙视之并因此而受到排斥,遂厌恶官场的污浊,壮年即有辞官隐居之意。在台州离任后,遍游名山,至会稽,爱其山川秀美,留居两年。贺州卸任,又留归善三年,终日泛舟丰湖,登白鹤峰,吟咏怡情。后又任福建安抚司参议官,前后凡四奉祠,诸生从学者甚多。泉州知州王十朋甚推重他,题诗以赠云:“胸中包古今,笔下真有神”。
  朱熹担任同安县主簿时,与知柔志同道合,为莫逆交。朱熹曾来永春,在北郊环翠亭讲学,诱导后进。别后近三十年,朱熹复至,知柔与他酌酒赋诗,谈经论义,遨游莲花、九日、凉峰、凤凰、云台之间,临别复置酒饯行于洛阳桥畔。知柔对诸经皆有论述,将寄朱子考订,文稿尚未寄出而于淳熙十一年(1184)病卒。朱熹写文祭之,深致惋惜。
  知柔著有《易本旨》、《易大传》、《易图》、《春秋义例》、《古学并图》、《诗声谱》、《论语后传》、《诗话》、《梅青传》、《诗骚古赋》、《杂著》等,均有刻印传世,早已散失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