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人物

陈天恩

[公元1871年-1953年]

陈天恩为[公元1871年-1953年]

  陈天恩,原名陈泽覃,清同治十年(1871)生于南安石井东滨村。早年旅居菲律宾,以行医为业。他医术高明,诊治精细,享有声望。后回国定居厦门,开设陈天恩医药局,远近称誉。中年以后,每隔几年便往南洋一游,联络亲友,受到侨胞的敬重。
  天恩平时对与国计民生有关的经济事业很感兴趣,他认为福建森林竹木资源丰富,具备发展造纸工业的基础条件,有意创办造纸厂。民国8年(1919),他的三儿子陈希庆由北京清华大学官费考送美国留学,天恩要求希庆攻读化学工程和造纸专科。民国11年,希庆在康乃尔大学毕业后,又留在马因省造纸厂专攻实业造纸两年,并到一些机械厂考察研究,民国13年学成回国。最初,希庆打算到闽西调查设厂,但当时军阀混战,内地办厂困难重重。于是,希庆又回到欧洲考察,先后在英、德、瑞士等国的著名造纸厂实习研究。民国16年春回国,又到建宁、邵武、崇安等地考察,当时菲律宾政府曾要聘请陈希庆到吕宋办纸厂,天恩却把他留在国内筹办造纸厂事宜。
  民国18年初,天恩认为办厂的时机和技术条例已经成熟,乃联络厦门一些有声望的归侨,倡议筹办造纸公司,着手向海外华侨、国内归侨、侨眷和商绅募集股份,得到旅菲侨领李清泉等人的支持。天恩个人认股70%。同年10月17日,在厦门召开第一次股东大会,正式成立福建造纸股份有限公司,决定在福州开办福建造纸厂,推选陈天恩为董事会董事长;陈希庆为总经理兼厂长,负责建厂事宜。公司首先在福州万寿桥南购地百余亩,并于年底设立办事处,开始建造厂房,同时向德国、瑞士购置造纸机械设备,民国21年5月,造纸厂建成投产,当时职工229人,首批产品为川贡、海月、包皮3种纸质,日产量在5吨以上。产品除向省外销售外,还通过海外侨商大力向南洋推销。民国21年至26年,平均月产110吨,出产连史纸、玉扣纸、罗地纸、报纸、海月纸等,畅销国内,海月纸更远销南洋,成为国产名牌货。由于开厂前招股不足,股金主要用于基建及购置设备,投产后资金周转困难,民国22年后,纸价又日趋低落,以致公司连年亏损,股息也无法发给。
  民国33年,福州第二次被日本侵略军占领。敌人占据造纸厂作军营,机器设备被劫一空。抗战胜利后,筹备复厂,以两年多的努力,造纸厂于民国37年4月复产,但由于当时官僚资本的挤压和外国纸张的倾销,该厂平均月产量只有45吨左右,处于半停产状态。
  1949年8月,福州解放,人民政府大力支持造纸厂恢复生产,9月复产。由于经营得当,产销情况迅速好转,1951年造纸厂第一次向全体股东发放股息。1953年天恩病逝,终年83岁。
  
同年(公元187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3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