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泉州市> 鲤城人物

陈武定

[公元1861年-1936年]

陈武定为[公元1861年-1936年]

  陈武定(1861~1936年),又名国定,字登垣,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生于泉州南门后山。少时读过私塾,14岁在印花纸坊当学徒,老板聘请南音名师丁梦高来坊设馆,陈武定每夜料理曲馆杂务,暗中学习南音,馆中传授的他无不通晓,甚至超过正式学员。丁梦高十分惊喜,分外器重,吩咐陈武定每日五更起身,亲自面授,城中大小曲会都带他参加。丁梦高聘约期满,特请同行柯豹先代为关照,柯豹先亦精心传授。柯病逝后,又虚心向晋江溜石村南音名师、归国华侨朱的伯求教,并继续向丁梦高学习,技艺更加提高。
  陈武定长年对南音的指、谱、套曲、散曲穷搜广集,认真钻研,收藏的资料为当代南音界之最。厦门林霁秋编著《闽南指谱重编》,陈武定提供不少重要资料。《中滚十三腔》集曲的结构,南音界前辈大都不知底细,陈武定则可将其中十三个曲牌的名称及其衔接逐一阐明。有一次晋江延塘头邀集闽南南音名师聚会演唱,当“滚板”这一滚门已连唱十五曲之后,几乎“山穷水尽疑无路”,陈武定即登台接唱,众名师羡佩不已,称之为“弦管才子”。
  陈武定对南音致力创新,成功改编《沙淘金》这一滚门的唱腔在泉州三义庙唱,为前清秀才杨秀眉的词作《伶俐姿娘》、《褴懒查某》(姿娘、查某均指女人)谱曲,歌颂勤劳贤慧的妇女,批评劝告好吃懒做的女人,曲词生动、形象,群众传唱,书坊刊印,至今仍流行民间。陈武定在多年的唱工教学中,总结出“起、伏、顿、挫、腔、音、文、白、喜、怒、哀、乐、平、仄”十四个字的表演技巧。
  陈武定弦管演奏技艺善于采人之长,他的洞箫、二弦声韵优雅清新。民国初年,晋江县东石镇某南音名师高搭南曲擂台,遍请各地名流前来献艺较量,把高深滚门的《中倍·内外对》-曲作为会唱主曲,宣布凡按此演奏弦管或演唱曲子的,均可领取特制的白纺绸长衫登台献艺。到场演唱者很多,唯演奏弦管的寥寥无几,洞箫一席更无人问津,因弦管中以洞箫的功力为最高,况且一气连吹-曲,更非易事。陈武定从容登台,连续吹奏,曲曲娴熟,气息饱满,音色优美,始终如一,各地弦友无不惊叹,誉之为“南曲状元”。
  陈武定在闽南、台湾、菲律宾等地设馆传艺,培养出不少高徒,著名艺人何天锡、庄咏沂、庄步联、陈天波、陈瑞德、邱志竹、王海涵、肉粽元、西姑(肉粽元之子)、曾乞先、小憨先、陈尔士、林沧州都是他的高徒,在发展南音曲艺方面竞放异彩。
  民国25年(1936年),陈武定贫病交逼,儿子又被抓壮丁,雪上加霜,数十年心血积累的曲本、资料除部分病困时出卖或送给门生外,大部分愤然拆页焚毁,溘然离世,享年76岁。
  
同年(公元186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