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焕拱(1857~1893年) 陈焕拱,也叫陈拱,字伯垂,又名建成,德化县城西鹏都(今丁溪村坪埔)人,清咸丰七年(1857年)生。 焕拱性豪爽,自幼习武,曾参加童生武试。及长,于下桥街开一间小米店谋生。平籴平粜,为人坦率正直,深得众望。 光绪十六年(1890年),永春州刑幕朱林午派亲...[详细]
陈焕文(1875~1944年),名则张,别名寿萱,字焕文,晚号慎斋,以字行世,清光绪元年(1875年)农历十月生于泉州东街菜巷。周岁丧父,赖母亲黄慈意劳作抚养长大。 幼入塾仅一载,即因家贫失学。10岁随长兄在打锡铺中帮工,业余仍坚持读书。13岁到首饰珠宝店从师学艺,20岁成为泉州珠宝、首饰、...[详细]
陈火把,又名陈荣星,南安石井苏内村人,民国8年(1919)出生。其父是私塾先生,自幼受父亲的薰陶,喜欢读书。10岁进入小学,学习用功,毕业后在家务农。 民国28年春,火把到养正中学读书,后养正中学内迁官桥岭兜。岭兜一带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中共梅岭区委会设在这所学校,火把...[详细]
陈家楫(1901~1955年),字如川,号作舟,别署一叶,泉州承天巷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九月生。青年时在集美高等师范学校读书,继入上海大学美术科深造。毕业后,立志办学,回泉州与同学商请晋江县商会会长傅维彬协助,多方筹措经费,于民国13年(1924年)在溪亭铺义全境(今义全后街土地巷)...[详细]
陈金城 (1802~1852年) 陈金城,清嘉庆七年(1802年)二月二十三日生。字念庭,号殿臣,洛阳镇岭头村人。父陈纯仁在外为塾师。金城幼年颖悟,随父就学,所阅之书,过目成诵。13岁参加县试,考中秀才。后入泉州清源书院读书,与陈庆镛、苏廷玉、黄宗汉、杜蕉林等人同窗。16岁,师从同邑经学...[详细]
陈金声,号巨川,祖籍昭善里丰山(今桃城镇丰山村)人,清嘉庆十年(1805)出生于马来亚的马六甲。祖父陈臣留,于乾隆年间到马六甲谋生。初到时,为当地苏丹打杂工。适苏丹夫人患乳痈,当地巫医治疗无效,臣留用祖国传统的青草药为她敷治,竟得痊愈。苏丹感其恩德,划出大片山巴供其垦植。臣留辛勤开发,渐具规模,...[详细]
陈浚芝,字瑞阶,号纫石,清同治四年(1865)出生。祖籍安溪县长泰里经岭乡(今城厢乡经岭村),其先世渡台经商,定居新竹县。清光绪间,浚芝举孝廉,授知县,因清理田赋及奏办全台团练有政绩,擢五品衔,候补同知,诰授奉政大夫,掌教台北明志书院时,曾与布政使唐景嵩、举人林鹤年倡设“台阳吟社”,著有《竹梅吟...[详细]
陈佩玉,字泽卿,南安莲塘人,光绪二十五年(1899)出生于一户笃信基督教的农家。少年性格刚烈,民国元年(1912)入泉州佩实小学,成绩优良,受到一位保定军校出身的教师的赏识,课余传授佩玉一些军事知识,为其后的军旅生涯打下基础,后入泉中中学、培元中学读书。 民国7年,张贞组织闽南靖国军,聘请佩...[详细]
陈坪,又名陈仔坪,清光绪十年(1884)生于南安石井苏内。其父陈谱盘为提线木偶艺人,世称“嘉礼盘”。陈坪13岁到石井镇岑兜村“福良兴”高甲戏科班学戏,拜洪三天为师,初学苦旦,继学老生,后攻男女丑,并学会鼓板等打击乐。陈坪对各行当的表演及文武场面均很精通,尤以演女丑最为著名,他演出的主要剧目有《荔...[详细]
陈平山 (1904~1931年) 陈平山,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出生于一个穷苦的基督教徒家庭,原名振元,学名震寰,涂岭乡樟脚犁壁岭村人。父亲陈品,先后在厦门、惠安基督教堂当杂役;母亲郑晏,从事农业劳动。兄弟二人,平山居次。因家境困窘,平山童年就上山放牧、砍柴、拾草,帮干家务,直到十余...[详细]
陈迁鹤(1636~1711年),字声士,号介石,又号景南。安溪县崇信里(今祥华乡珍山村)人。生于明崇祯九年(1636),随父陈洪图徙居郡城。迁鹤幼年聪颖,出语俊异。8岁时,一次偕父到江边,随口说出“逝者如斯夫!”使其父大为惊奇。他好古力学,不逐时艺,早岁即深有所得。 南安诗山戴昆琛、映衮兄弟...[详细]
陈其挥,吾峰乡后垄村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出生于一贫苦农民家庭。在本村小学毕业后,即到街尾崇实学校就读,兼任扫地、敲钟等工作,月得工资一二元以补菜金和零用之不足。民国14年(1925),其挥到莆田哲理中学读高中,在该校中共党员教师陈国柱的影响下,加入了他所领导的国民党支部。16年2月高中...[详细]
陈庆镛(1795~1858年),字乾翔,号颂南,泉州西门外塔后村人,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二月生。道光十二年(1832年),登进士第,初选庶吉士,散馆授户部主事,迁员外郎,再迁监察御史。 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初四,陈庆镛与黄爵滋等42名南方籍在京官吏,在北京陶然亭举行修禊(修禊:...[详细]
广州军区政治部原副主任(副兵团职离休干部)。 陈青山是福建省惠安县人,1936年加入马来亚共产党,1941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历任科长,支队政委,琼崖抗日游击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长,解放军琼崖纵队政治部副主任,琼崖纵队第三总队政委兼中共琼崖东区地委书记,琼崖纵队政治部第二副主任兼组织部长,海...[详细]
陈启紫(1902~1974年),泉州新门外曾林村(今属江南镇)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生。7岁丧母。民国5年(1916年),随叔父陈大谦到印尼泗水谋生。初在合德咖啡批发行当仓管员。1919年,在叔父谦记咖啡行当经理。1934年,自己创办建记咖啡食糖批发行,经营有方,业务发达。 陈启紫...[详细]
陈曲水(1902~1985年),又名陈希平,南安官桥人。少时就读于私塾。民国15年(1926年)从集美师范学校毕业,后在福建南安、菲律宾等地任教。1950年1月回福建从事侨务工作。历任全国侨联委员,福建省华侨事务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福建省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侨联名誉主席,兼任集美华侨学生补...[详细]
陈棨仁(1837~1903年),字铁香,又字戟门。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生于晋江二十都永宁观音亭霞源村(今属石狮市永宁镇)。父陈大源,擅经商,家道殷实,曾官通判。 棨仁自幼随父迁居泉州城厢三朝铺(今泉州市区象峰巷),天资聪颖,有神童之誉。15岁中秀才。主考官在其试卷上批云:“纵横排宕,一...[详细]
陈三多(1871~1954年),字祝萱,号其华,清同治十年(1871年)出生于泉州新门外井尾村(今属鲤城区江南镇)一个世代华侨家庭。幼在家乡读私塾,旋奉父命往菲律宾。初在马尼拉任布店书记,嗣承父业经营布店,并投资经营土产业,为早年马尼拉著名富商。 陈三多少壮时强记忆、善辞令,能作长时间演讲。...[详细]
陈奕尚(1916~1995年),泉州南门外前店村(今属江南镇)人,民国5年(1916年)7月生。黎明高中毕业后,考进厦门大学教育系,民国33年春毕业,在晦鸣中学(今泉州七中)任教。 民国34年春,应聘到晋江县中简易师范科任主任,并教授教育理论、教学法、儿童心理学等课程。民国35年春到永春中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