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泉州市> 永春人物

陈金声

[清][公元1805年-?]

陈金声为[清][公元1805年-?]

  陈金声,号巨川,祖籍昭善里丰山(今桃城镇丰山村)人,清嘉庆十年(1805)出生于马来亚的马六甲。祖父陈臣留,于乾隆年间到马六甲谋生。初到时,为当地苏丹打杂工。适苏丹夫人患乳痈,当地巫医治疗无效,臣留用祖国传统的青草药为她敷治,竟得痊愈。苏丹感其恩德,划出大片山巴供其垦植。臣留辛勤开发,渐具规模,就在马六甲成家立业,并携款回乡招募族亲成批到马六甲安家,垦荒种植。金声父陈瑞布,除继承祖业经营农垦外,还开设来兴号店铺兼营商业,因以致富。
  嘉庆二十四年(1819),金声从马六甲到新加坡,起初开办金声公司,后来业务逐渐扩大,遂购置丰兴号轮船,开展海外贸易。数年后,又在马六甲和上海开设分公司,从此富甲星洲,成为新加坡华侨福建帮的领袖。道光三十年(1850),英国殖民政府封他为太平局绅。同治三年(1864),又被任为陪审员。在职期间,极力维护华侨的正当权益,受到侨胞的爱戴。
  金声对当地的公益事业十分热心。道光二十九年,他在新加坡天福宫右畔兴建崇文阁,作为华侨青年学习中文的场所,开新加坡华文教育的先声。三十年,他捐资建造横跨新加坡河的大桥,铺设大世界游艺场前面的大路,后分别被命名为“金声桥”、“金声路”。咸丰四年(1854),又捐资购地创办萃英书院,供华侨子女免费入学,先后为侨亲培育了不少人才。他还捐款支持由华侨陈笃生创办的医院。
  金声最大的功绩是为新加坡居民解决饮水困难的问题。早期,新加坡居民饮水,多靠当地马来人用牛车从外地运入。咸丰四年,新加坡大旱35天,井水干涸,每桶水价涨至五分一厘,广大居民无力购水,生活极为困苦。咸丰七年,金声捐款1.3万元,敦促英政府兴建麦里兰自来水库,由武吉智马河引水至新加坡市区。但殖民当局不关心人民的疾苦,迟迟不予办理,直到同治元年(1862)新加坡又发生严重旱灾,当局才-开工,但进展缓慢,到光绪三年(1877)才建成第一期工程。当自来水流入新加坡市区时,金声已经去世13年了。新加坡人民为纪念他的功绩,在伊丽莎白女皇道上建造了一座塑有金声肖像的纪念喷泉。喷水池的底部用英文刻写:“此喷水池为市政当局所建,以纪念陈金声先生献款捐助新加坡自来水工程。”
  金声于同治三年在新加坡去世。子明水、明严,孙若锦、若淮,皆能继承父祖遗志,在华侨中有良好影响。若锦先后任市政委员、市立法议员、华人谘询局委员,并与李清渊(祖籍永春)等人于光绪十六年创办华英合资经营的航运组织——海峡轮船公司,对发展新加坡航运事业作出一定的贡献。


  丰山村   丰山村地处玳瑁山下。县城东北方3公里处,东与洛阳村交界,西至本镇长安社区,南接张埔社区。北临上沙村,属桃城镇的一个平原小山村,全村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987人 ,256户,4大角落,8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土地面积2850亩。其中耕地面积378亩,园地425亩,山林地2047亩,大部分村民以种植芦柑‘水稻和养殖业为主,芦柑种植和生猪饲养是本村的特色产业。全…… 详细++
同年(公元180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