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泉州市> 永春人物

陈其挥

[公元1906年-1987年]

陈其挥为[公元1906年-1987年]

  陈其挥,吾峰乡后垄村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出生于一贫苦农民家庭。在本村小学毕业后,即到街尾崇实学校就读,兼任扫地、敲钟等工作,月得工资一二元以补菜金和零用之不足。民国14年(1925),其挥到莆田哲理中学读高中,在该校中共党员教师陈国柱的影响下,加入了他所领导的国民党支部。16年2月高中毕业后,在永春鹏翔小学任教,并被委为国民党永春县党部筹备员之一。在这期间,他经常回后垄,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协会。
  民国16年“四·一二”-政变后,其挥即脱离国民党,集中精力发展农会组织。9月,后垄成立农会,夺了乡长、房长的权力,公盟产全部移充学校经费,乡中的大小事情都归农会处理。以后,附近各村的农会也先后成立。
  民国18年6月,其挥被吸收为共产党员。11月,他参加了在后庙秘密召开的中共永春县委扩大会议。会上决定在吾峰建立革命武装根据地,派其挥争取当地民军,开展抗捐反匪斗争。19年3月,陈国辉派5名士兵到吾峰勒收鸦片捐,共产党员林菁领导群众把他们缴械赶走。4月18日深夜,陈国辉又派兵约200人侵入吾峰。林菁、其挥组织农会会员,并在驻当地民军的配合下,把来匪打败赶走。但他们也估计到,陈国辉迟早是会整兵重犯的。于是,在县委书记陈韵夫的同意下,其挥等人分头赶往湖洋和德化、安溪等地,联系争取与陈国辉对立的湖洋民团和德化、安溪的民军,出兵呼应。但因湖洋民团两派互相猜忌,德化民军又受陈国辉联系的另一派民军所牵制,都不能出兵协助,吾峰农会武装遂陷于孤立无援境地。5月3日,陈国辉重兵再犯吾峰,经两日苦战,终因力量悬殊而被占领。据不完全统计,在这次战斗中被杀33人,被烧房屋43座,被抢牲畜、财物不计其数,群众大多退入德化避难。在这凄惨、困难景况下,有些人却埋怨其挥,迫不得已,他携家属退往仙游。不久,陈国辉又攻入德化城关,-吾峰已绝望,其挥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辗转在仙游和泉州之间,依靠朋友资助过日。12月,陈国辉又接防泉州,其挥与党失去联系,只好移居海外。
  民国20年至24年,其挥在马来亚吡叻州巴力中华学校任校长。他热情宣传爱国思想,积极推动华侨捐资办学,努力发展华文教育。
  祖国抗日战争期间,其挥在当地参加抗日救国活动,担任吡叻州福建公会秘书、吡叻州华侨筹赈总会常务委员。
  民国28年2月,其挥参加马来亚共产党,任吡叻州抗战后援会常务委员,参与领导著名的怡保反对贩卖日货的“黄豆风潮”。日本投降后,他担任马共领导的吡叻州分部人民委员会副主席。3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民盟毗叻州分部常委兼组织部主任。后被英国殖民当局逮捕关押,于38年2月被驱逐,定居香港。
  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联络广大侨胞,参加福建经济建设工作。1956年,在广州参加中国致公党。1957年,调任致公党福建省工作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室主任,长期从事该党的日常领导工作。粉碎“--集团”后,先后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侨联委员、中国致公党中央常委、致公党福建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主任委员。他拥护并努力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竭诚努力,做出贡献。
  1987年9月24日,其挥在福州病逝。
同年(公元190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7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