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泉州市> 鲤城人物

陈庆镛

[清][公元1795年-1858年]

陈庆镛为[清][公元1795年-1858年]

  陈庆镛(1795~1858年),字乾翔,号颂南,泉州西门外塔后村人,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二月生。道光十二年(1832年),登进士第,初选庶吉士,散馆授户部主事,迁员外郎,再迁监察御史。
  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初四,陈庆镛与黄爵滋等42名南方籍在京官吏,在北京陶然亭举行修禊(修禊:古人在春秋两季聚集水边举行驱除妖恶不祥的祭祀。)之会,针对英国殖民主义者强行扩大鸦片贸易毒害中华民族的严酷现实,提出禁烟抗英的主张。随后,针对清政府政治昏暗、军备废弛的情况,陈庆镛先后条疏陈奏,提出一系列改革政治和军事的主张。可惜均不被朝廷采纳。
  道光二十年(1840年)六月,鸦片战争爆发。道光二十二年,江南水师提督陈化成在吴淞战役壮烈牺牲,陈庆镛题诗悼颂。当时虽有慷慨赴难的爱国勇士,但皇亲大臣琦善及奕山等人在和英军谈判中卑躬屈膝,腐败的清政府竟然跟英帝国主义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四月,陈庆镛将出任江南道监察御史,上《申明刑赏疏》,要求严治琦善等人之罪,宣宗慑于舆论,不得已革除琦善等人的官职。于是陈庆镛谏草流传,读者咋舌,想望风采,直声满天下。
  陈庆镛弹劾权贵,但直道难容,不久就受到排斥。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陈庆镛改任给事中,不久贬为光禄寺署正。道光二十六年,解印南归,从事著述。道光三十年宣宗去世,文宗继位,诏命陈庆镛补江西监察御史,再调陕西。陈庆镛持身廉正,锐气不挠,前后上奏章,为修治黄河河南段上《河防筹画疏》、为反对卖官鬻爵上《请停捐军功举人疏》,都是兴利革弊、匡国振民之见,影响都很深远。
  咸丰三年(1853年)四月,太平天国革命初兴,福建的泉州、漳州、兴化(今莆田市)、永春等府县农民纷纷起义响应,陈庆镛以在职御史奉诏回泉州建立团练总局,筹划镇压。咸丰五年,擒杀起义军女首领邱二娘;咸丰七年,夹攻林俊起义军,瓦解部众。
  咸丰八年(1858年),陈庆镛以道员候补在泉州团练公所去世,享年64岁,赠光禄寺卿,赐祭葬,进祀乡贤祠,墓在泉州西门外塔后村。光绪年间,御史江春霖在泉州清源山摩崖上题刻“抗直敢言”四个大字纪念他。
  陈庆镛精研汉学,对钟鼎考释、词章碑志都有精深造诣,著有《籀经堂集》、《三家诗考》、《说文辞》、《古籀考》、《齐侯□铭通释》等书。
  
同年(公元179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85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