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均爵(1932~1958年) 1932年出生于贵州省锦屏县的一个侗族村寨——冲沟寨。两岁丧父。十岁时为维持生计,龙-给地主放牛。原定一年工钱350斤大米,但到年终却只给能买15斤盐巴的4000元法币。小龙有苦无处诉,回家对母亲说:“今后,就是饿死,我也不再给地主做工了!” 1949年1...[详细]
龙卓钦原籍古田,生于民国34年(1945年)。1952年,就读建瓯县小桥小学,1955年参加中国少年先锋队,热爱祖国、热爱公共财产。他发现坏分子邱振峰多次-公共财物,屡次揭发。坏分子曾以暴力威胁和财物利诱,卓钦均不为所动,仍坚持揭发,勇敢斗争。邱振峰因而仇恨在心。1959年1月13日,卓钦行在途...[详细]
陆恺 (1060~1124年) 字疆仲,侯官县人。宋时,陆氏为福州一望族,聚居城内及附郭(皆现鼓楼区)。宋元丰八年(1085年)陆恺入太学。元符三年(1100年)中进士,任庐州司法。不久,荐任学官,任满,升通仕郎。后调官济南监密州(今山东诸城)板桥镇,升奉议郎,转承议郎,后为检法官,历任...[详细]
卢懋榘(1909~1941年) 卢懋榘,又名卢含刚,笔名茅居、新茅、孟新,清宣统元年(1909年)八月十日生于福州台江帮洲后田的书香门第。少时就读福州培元小学和福州青年会中学。他勤奋好学。中学时,汉文、英语成绩兼优,课外爱读鲁迅的《呐喊》、《傍徨》等文章,浏览许多宣传革命的进步文章,逐步树立...[详细]
卢珖(?~946年) 卢珖,唐末闽县(今福州市)人。五代闽通文、永隆年间(936~942)迁居尤溪。五代南唐保大三年(945),南唐攻破建州,闽亡。尤溪为南唐占领,设戍所,委卢珖为守将。次年,割据福州的闽将李仁达侦知尤溪守卒调往别处,城防空虚,便派遣部将陈匡弼袭击尤溪县。卢珖兵力薄弱,仍率4...[详细]
陆阿阜,双城镇北街人,生于民国2年(1913)2月。游春妹,乍洋乡五蒲人,生于民国元年1月。两人是夫妇。 民国23年3月间,阿阜加入上西柘洋区苏维埃政府游击队,不久担任第一支队队长,走乡串户发动群众,扩大革命影响。同年冬,革命转入低潮后,他整年奔跑在霞鼎泰边区的各个山头与敌人作斗争。民国26...[详细]
卢超騡(1931~1982年) 卢超騡,又名依元,福州市人,生于民国20年(1931年)。9岁考入大根小学二年级就读。翌年,母亲病逝。民国32年,父亲亦病逝,他与哥哥寄养在伯父家中,家庭经济困难。为贴补家用,他与哥哥在课余时间替人装订薄籍。 民国33年,他小学毕业,考入闽侯师范学校,民国...[详细]
卢春兰(1887~1946),女,岐岭乡下山村望森楼人。在民主革命浪潮的引导下,她从土地革命时期起,就一直支持革命斗争,长年累月给活动在金丰大山的游击队送粮送盐送菜送情报。敌人-严密时,她或者假装桃肥下田,把米袋藏在猪牛屎拌的草木灰底下。或者假装上山打柴禾,在捅通了竹节的竹担竿里灌满大米或食盐,...[详细]
陆大钟,字鼎才,号钱老。清道光元年(1821年)生于屏南县谢坑村。8岁入私塾,深受儒学教育。 谢坑村系屏南、政和、建瓯三县交界的偏僻山村,当年民生困苦,文化落后,时疫流行,缺医少药。大钟父亲际滔颇识医理,大钟成年后,跟随其父行医,并精读陈修园《医学三字经》及汪昂《汤头歌诀》等医书。 道光...[详细]
卢福山(清乾隆、嘉庆年间) 卢福山,字曾雄,永定县金丰陈东(今岐岭乡陈东村)人,生卒年月不详,约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在世。他12岁往漳州学医,寓居漳州60年。嘉庆间,福山根据中药学原理和多年临床经验,选用30多种中药材,创制成功药用“万应茶饼”,在漳州设药坊投入生产,为世人治病,行销甚广。福山...[详细]
卢化鳌(生卒年未详),字尔腾,号云际,漳浦杜浔(今杜浔范阳下卢)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授浙江金华府兰溪知县,历南直隶徽州府婺源知县、宁国府旌德知县,政绩丕著。天启三年(1623年)右佥都御史周起元巡抚苏、松十府,知其廉能,极力举荐,升户部贵州司主事,不久,改吏部文选司主事。当时魏忠...[详细]
卢家元生年不详。字世美,号畏垒,南平人。兄弟4人,三人均力耕,家元日俟兄弟往田,始抱书于乡中凌云洞中苦读。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举于乡,历任黄安、云梦、来凤、利川、遂安知县,调补宜昌分府。居官勤慎清廉,邑人颂之。生平以名臣自许,著有《畏垒集》。道光八年(1828年),任乡试同考试官,不久,...[详细]
陆集圣,1925年3月出生于福建省仙游县城关镇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有弟妹六个,他为长子。1932年,陆集圣进入仙游城关小学读书,1937年考入仙游县立初级中学。1940年,陆集圣因成绩优异被莆田哲理中学录取。 哲理中学素有闽“革命摇篮”之称。在这所学校里,陆集圣受到进步学生的影响,开始倾向革命...[详细]
卢克,福建省平和县小坪后塘乡大乾楼村人,1910年出生。7岁时,卢克就学于后塘乡官林初级小学。11岁时转入大坪乡临溪高级小学。他聪颖勤奋,学业在班里名列前茅。14岁时,卢克到漳州南市街(现香港路)石狮巷,投奔堂叔卢林仲。卢林仲视同亲儿,并送他到漳州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读书。在富有革命传统的省立二师,...[详细]
卢来福,1937年出生,祖籍江西。因家庭贫寒,幼年流落顺昌,被双溪镇雇农范炳生收为养子,九岁到余坊村富农黄根枝家放牛,过着饥寒交迫、挨打受骂的生活。 1949年6月顺昌解放,卢来福获得了新生。他家住在县政府附近,常与南下干部接近,生活上得到南下干部的关心,政治上受到启发教育。1949年12月...[详细]
卢亮生,曾名明诚,福州市人,清宣统二年(1910)生于平民家庭。民国20~38年(1931~1949),任福建省教育厅事务员、科员、股长、教育厅林场场长等职,解放后留用。1951年2~5月,先后在省政治研究班、“革大”第三部、省公安厅集训队学习,6月派到周宁初中任语文教员。 亮生在任教期间,...[详细]
卢茂(?~1768年),漳浦杜浔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天地会首领提喜在漳浦高溪观音亭(今属云霄)传徒结会,卢茂与方劝、陈彪等入会。卢茂入会后,与同县人何哲相友善,何哲常到县城跟林咸一起学拳棒。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八月,何哲引林咸到杜浔与卢茂结识。十月,在卢茂家中,卢茂与何哲、林咸...[详细]
卢明堂 (1910~1936年) 卢明堂,清宣统二年(1910年)十一月二十日生,乳名卢添火,化名卢敬仲,涂寨镇祠堂村人。 明堂系独生子,父母爱如掌珠,把全部慈爱、关怀、希望都倾注在他身上。7岁时,父亲便把农事交给老伴独力担代,将明堂带到县城惠安公学就读,自己则在东门外桥仔头借住亲戚...[详细]
罗彧,字仲文,长汀人,生年不详。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登进士,初任大理寺评事,后任桢州(今广东省惠州市)、筠州(今江西高安县)、成州刺史及检校都官员外郎。筠州累有争讼,社会不宁,罗莅任后,听断精明,秉公执法,严惩歹徒,社会安宁,深受赞誉。景德元年(1004)闰九月,辽军大举攻宋,十一月,进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