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莆田市> 仙游人物

陆集圣

[公元1925年-1948年]

陆集圣为[公元1925年-1948年]

  陆集圣,1925年3月出生于福建省仙游县城关镇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有弟妹六个,他为长子。1932年,陆集圣进入仙游城关小学读书,1937年考入仙游县立初级中学。1940年,陆集圣因成绩优异被莆田哲理中学录取。
  哲理中学素有闽“革命摇篮”之称。在这所学校里,陆集圣受到进步学生的影响,开始倾向革命思想。他经常撰文投稿,用“显”、“铁芙”、“疾迅”等笔名在校内外各种文艺刊物上发表文章,以犀利的笔锋抨击腐败的社会政治,热心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因而深受师生们的敬佩,被大家誉为“哲理的茅盾”。同时,他还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进步活动,经常联络进步学生,召开辩论会、时事讨论会和出墙报等,揭露学校当局的无理苛求和学校三青团组织的阴谋活动。陆集圣的行为惹怒了学校当局,被校方开除。
  1942年下半年,陆集圣被聘任在仙游城关文虎小学任教。时值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中华民族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和践踏,血气方刚的陆集圣在国难当头之际,同爱国师生一道,组织抗日宣传队,上街-,四处演讲抗日道理;他还积极参加仙游抗日剧社,亲自编写剧本,扮演剧中主角,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抗日救国道理。1944年秋,在亲人的资助下,陆集圣考入福建学院政治系。
  1945年下半年,福建学院学生会改选,由于陆集圣为人耿直忠厚,待人热情,又善于团结人,在同学中享有较高的威信,所以,学生们一致推选他为学生会主席,成为福建学院的活跃人物。同年秋,中共闽中地方组福州地区的负责人陈振先等地下党员,为了引导陆集圣走上革命道路,设法同他接触。由于他有较好的思想基础,情趣相投,很快就成为莫逆之交。在陈振先的引导下,陆集圣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主义书籍,如《大众哲学》、《新经济大纲》、《历史唯物论》等;积极参加福州地下党组织的各种政治活动,使自己的阶级觉悟和思想认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1946年初,陆集圣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陆集圣入党后,为了扩大革命影响,壮大党的力量,引导更多的同学走上革命道路,他利用掌握学生会经费的机会,购置了大批进步书刊供同学们阅读。同时还积极组织学术会、学习会、校友会、时事报告会、座谈会以及出校刊和墙报等,帮助学生们开阔眼界,提高思想觉悟。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一系列违背民心的做法,遭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全国掀起了一场反内战、争民主的-。尤其是各大中专院校,反内战的-运动一浪高过一浪。身为学生会主席的陆集圣根据党组织的指示,立即组织学生加入-运动行列。当福建学院的学生们在街上--遭到 刁难阻挠时,陆集圣便组织学生集结在省政府门口--, 国民党当局发动内战、-的暴行。-平息后,国民党福建当局伺机报复,四处捕抓共产党人和学生会组织者,陆集圣被列入重点对象。但福建学院担心逮捕陆集圣可能再度引起-,只好对他“从轻处置”,并趁放暑假之机将他除名。
  陆集圣离开学校后,开始在福州城里活动,不久便担任中共闽江工委组织干事。在当时情况下,他无固定职业,经济收入非常有限,给他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困难。但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心扑在革命工作上。为了能够顺利开展工作,陆集圣经常向在福州经商的亲友借粮借款,有时还直接派人回老家向父母要钱。他的父母了解他的所为,尽管家中并不宽裕,但总是千方百计满足他的要求。
  1946年夏末,中共闽江工委为了加强闽台之间的联系,派陆集圣到台湾地区发展组织,开展革命活动。同年9月,陆集圣到达台北,通过在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任职的原仙游文虎小学一同事的引荐,担任台湾成功出版社的。从此,他以职业为掩护,公开出入国民党台湾当局的党政机关、工厂、学校和各群众团体,奔走在台中、新竹、台南等城市,秘密开展活动,发展党员,积蓄革命力量。当时,台湾刚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收复不久,社会环境十分恶劣,各派斗争错综复杂,便衣暗探沿街皆是。陆集圣凭着满腔的热情,怀着对党的赤胆忠心,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机智勇敢,巧妙地与敌周旋。有一次,陆集圣完成任务归来,在列车上遭暗探紧紧盯梢,无法脱身。他临危不惧,镇静自如,趁列车进站旅客们整理行李忙乱之机,敏捷地跃出车窗脱险。由于列车速度较快,陆集圣重重摔倒在路基旁,昏迷多时后才苏醒。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陆集圣在台湾师院、台湾大学、台南报行以及台湾绿岛酒家等处建立了革命据点,吸收了一批进步学生和工人骨干入党,并建立了中共台北龙安党小组。
  1946年冬,闽江工委活动经费出现困难,便指示陆集圣设法搞些经费。他利用职务之便从成功出版社取出一笔经费 ,通过地下交通站送到大陆。事后不久成功出版社因负债累累、经济困难而倒闭,陆集圣也因此受到牵连。由于陆集圣事前有所准备,故按照闽江工委指示,迅速撤离台湾。
  1947年2月,根据闽浙赣区党委的决定,将闽江工委改为区党委下属的城市工作部(简称城工部)。同年3月,又成立了中共福(州)长(乐)闽(侯)地委,隶属于城工部,陆集圣任书记。从此,年仅22岁的陆集圣挑起革命重担,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运筹帷幄,果断处事,显示出他出众的才华和高超的领导艺术。
  几年的白区工作,给陆集圣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积累了丰富的对敌斗争经验,练就了一套与敌巧妙周旋的应变本领。他平时执行任务,小心谨慎,善于乔装打扮,时而西装革履,俨然社会名流;时而长袍大褂,酷似富商大亨,经常单 匹马出没于繁华闹市之中。在特务横行、便衣遍布的福州城里,他来回穿梭,如鱼在水。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他脸不改心不跳,镇静自如,泰然处之,每次都能逢凶化吉,转危为安。
  1947年4月,闽浙赣游击纵队开展游击战争需要一套福建省的-,区党委将这个任务交给城工部,而城工部又落实到陆集圣身上。为了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陆集圣竭尽全力,千方百计打通各种渠道,实施了好几个搞图计划。最终通过地下党员罗山的关系(其父为国民党福建军管区司令部参谋室参谋)搞到一份五万分之一的绝密-,并顺利地送到闽浙赣游击纵队。
  “窃图”任务完成后,正值南京发生了国民党军队-学生的五二○血案,全国 决定于6月2日举行全国总-。福州各大专中院校在地下党组织和城工部统一领导下,准备热烈响应。在筹备全市-过程中,陆集圣夜以继日,四处奔波,深入到各大中专院校动员鼓动。5月31日,国民党福建当局获知消息后出动了大批-包围搜捕各大专院校,逮捕了一批学生。为了避免损失,城工部决定停止-。陆集圣等人又积极组织疏散已暴露的党员和学生领导人,营救被捕同志。
  1947年夏,国民党当局为维持其摇摇欲坠的统治,禁止南运棉花纱布,因此造成市场棉纱紧张。福州五家私人商店趁机设法从上海运进一批布匹和棉纱,准备在榕抛售,想不到被福州海关扣留。因此,商人们纷纷打通关节,抢先办理领货手续。城工部获悉消息后,决定趁机冒领,为游击区的军民解决过冬的衣服。
  一个星期六的上午,陆集圣西装革履,风度翩翩,打扮成“商人”模样,招呼着几个“伙计”来到码头。陆集圣大摇大摆地跨进海关办公楼的铁门。没多久,他和海关职员陈文湘手执伪造的海员提货单出了大门,顺利地从码头仓库提出了一批棉布和棉纱。早已在码头等候的两艘货船,以最快的速度将棉布棉纱装上船,并迅速离开码头。
  案发后,福州市舆论哗然,商界要求海关立即赔偿,福州海关急忙呈报者政府和海关总署。海关总署催逼福建省政府迅速侦破“布案”。一时间,福州地区满城风雨,鸡犬不宁,便衣特务四处查缉,捕抓布案“嫌疑犯”。同年8月,城工部负责人孟起的女佣人不慎泄露线索,导致孟起夫妇双双被捕,陆集圣也被列入逮捕名单。
  1947年10月,陆集圣为了躲避通缉二度赴台,寄居在亲戚家里。他一到台湾,立即召集党员开会,传达国内的形势和目前党的中心任务,以及解放区的消息。会后又发动尤安党小组的党员深入各大中专院校、工厂、农村宣传解放区的消息,增强台湾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信心。
  1947年底,“布案”事件平息,上级党组织将陆集圣调回福建。任中共闽中地委城工部部长。
  1948年3月,闽浙赣区党委因城工部内部出现了个别叛徒而决定肃清党内内奸,于是成立审查委员会。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城工部的一些党员被审查,组织被强迫解散。在错误决定的指导下,中共闽中地委于同年4月也将陆集圣等一批城工部组织的人员逮捕并审查。在事发之前,曾经有个别战友向陆集圣暗露内情,劝他暂避风头。但他毫不介意地说:“我为革命光明磊落,忠心耿耿,从未做过对不起党的事。上级布置的任务,不管有多么艰难,我总是坚决完成,不曾失职,这一场小误会算得了什么?男子汉大丈夫,坐不更名,行不改姓,何须回避。我相信组织上会把问题搞清楚的。”事后不久,闽中城工部的一些党员遭错杀,陆集圣也没有逃脱“城工部事件”的血光之灾。临死之前,陆集圣正义凛然地向闽中地委表示:他服从组织决定,但请求组织上重新审查他的历史,给予恢复党籍,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忠贞不移的高尚情操。
  历史是公正的,功过是非终有定论。1956年6月,中共中央专门为在“城工部事件”中被错杀的人员平反昭雪,陆集圣冤情大白,并被追认为烈士。
  (蔡天新)

同年(公元192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