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大(1893~1963年),厦门人。民国5年(1916年)毕业于福建省立高级师范艺术教育系,回厦任教于思明中学(厦门第一中学前身)、厦门美术专科学校、集美师范学校。民国25年,应新加坡华侨中学之聘买棹南渡。 民国27年,新加坡成立南洋美术专科学校,他为创办人之一,并被推选为首任校长。此后...[详细]
林学德,平潭县屿头乡田下村人,生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十月二十二日。9岁丧父。田产被地主霸占,不得不去福清一地主家放牛谋生。11岁回乡读小学,因无钱续学,仅读一学期即出外打工当学徒。 民国21年(1932年)春,中共莆田中心县委组织的武装队伍,活动于莆田、仙游、福清等地。学德于翌年8月由...[详细]
林学渊(1894~1982年),学名师潜,城关人。青年时期就学福建法政学堂,毕业后曾任南安县诗山职业学校教员,加入同盟会、国民党。后弃教从政,曾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谋。北伐期间任东路讨贼军张贞部政委,云诏行营主任(少将),陆军四十九师政治部主任。任内曾主持兴建诏安城关中山路和三民路,改变诏安县城面...[详细]
林杨,字仪中,海坛镇山门村(今平潭县流水镇山门前村)人。生于元至正五年(1345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少时勤读诗书,任侠好义。 明洪武初,倭寇时常窜犯中国沿海,抢劫商船,掠杀居民,闽、浙、粤三省沿海岛民受害尤烈。洪武二十年(1387年),朝廷下令三省沿海岛民迁徙内地。福州指挥使李彝奉命至海坛视...[详细]
林仰峥(1923~),当代著名版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民国28年(1939年)就读于诏安简师,后入军委会桂林行营政治部绘画训练班学习。抗战期间先后在《救亡日报》、《华商报》和《新华日报》等报刊任美术,其木刻作品曾参加具有重大影响的“香港的受难”等画展,得到周恩来同志的传令...[详细]
林野,又名文杏,城关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生。民国13年(1924)中学毕业后,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5年参加北伐,翌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发动-政变,林野愤然离队回岩。 民国18年参加红军,历任闽西红十二军参谋长、红军军事政治学校训练部部长、公略步兵学校校...[详细]
林一(1911~1990年),闽县(今福州市区)人。民国20年(1931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学院,留校任助教两年后,赴燕京大学进修,获理学硕士学位。民国24年,先后任福建省炼油厂厂长、总工程师,福建省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员、液体燃料试验室主任、工业研究所所长。抗日战争期间,林一研究从松根里提炼出代...[详细]
林宜春(1859~1898年) 林宜春,学名咸杻,清咸丰九年(1859年)出生于大田县武陵乡百束村,父林高仰,清代增生,为家乡私塾教师。宜春从小随父读私塾六载,但他力气过人,更喜跟三位武秀才的叔父习武,常练大刀、提托“勇石”、拉弓,持之以恒,力大勇名。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他36...[详细]
林荫,字樾轩,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生于东游吕源村农业家庭,幼年随父耕作。宣统二年(1910)就读县城建安小学堂,民国初改为建区初高两等小学。民国3年(1914)毕业,升省立第五中学,民国7年毕业,回母校任教员。其时已改名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后改为中心小学,再改为模范小学,最后改为梨山小学。荫...[详细]
林寅 字怀清,沙县人。清雍正二年(1724年)举人,任广东海丰县令。该县杨安镇地处海滨,潮水常常淹上陆地,百姓久受其害,他带领镇民修筑围堰,建造戽门,挡住海潮,开垦上万亩耕地,使镇民的生活有了保障。石桥盐场有部分盐田早已荒废,但盐民还得交纳税款。林寅了解详情后,将新场分给盐民,免除盐民的不合...[详细]
林英藩(1901~1974) 林英藩,字见楼,人称森元英,又称英英,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生于福州郊后坂乡中医世家,祖辈五代行医。英藩自幼严承家训,6岁起即在父严督下学习经史,13岁起从父学医。英藩自幼聪颖,学习勤奋,较好地掌握祖传的医术。19岁时父亲去世,翌年,英潘开始独自行医,他出手...[详细]
林应翔(生卒年未详),字源渑,号负苍,又号止岩,厦门人。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中进士,后任永嘉(今浙江温州)知县。曾为收恤境内流行病患者做了许多工作。不久因父丧,回乡守孝,守孝期满后被起用为湖北京山知县。当时楚藩谋反,郢中-不休,他到任后立即操练兵马,修筑城墙,积极备战。以后又到南户部任职...[详细]
林映星,字文焕,又名角宿,清光绪初年生于南平县儒罗村(今南平市太平乡葫芦山儒岭村)。 林映星少年随老中医傅龙章学医,勤奋好学,潜心钻研古典医籍,医术精深。有一次,龙章自己病,难以自开下药。映星献方,一服痊愈。龙章对映星更加器重,将自己医术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当时官员有病,均请龙章诊疗,龙章就...[详细]
林映雪,铁山乡谢家邦村人,清宣统元年(1909)生。小学毕业后当店员,民国16年(1927)底为生活所迫,南渡马来西亚槟城,在一家商店当店员,参加马来亚共产党,加入过当地工会和参加-斗争。民国18年,祖国“五卅”惨案四周年纪念日那天,林在侨居地散发“五卅”纪念宣言传单,反对帝国主义,被当局逮捕入...[详细]
林一阳(1507~1578年),字复夫,号复庵。漳浦乌石三凤厅(今旧镇浯江三凤厅村)人,尚书林士章堂叔。生于正德二年(1507年)。嘉靖十三年(1534年)中式举人,授山东济南府通判。林一阳到任,立即革除不合理的粮例,每年数以万计。遇荒年,赈济得法,百姓流离转徙者,钱米不能缴交,一阳代为借公款,...[详细]
林永谟 (?~1936年) 字籁亚,闽县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毕业于天津水师学堂,历任大副、管带等职。辛亥武昌举义,率舰在九江易帜,归附革命军。后率舰南下广东 ,任军政府海军部次长及海军总司令;不久去职,出任福建漳龙司令。后历任国民政府海军部参事等职。同年(公元1936年)去...[详细]
林雍(生卒年未详),字万容。明龙溪县人。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授职行人。因母亲年老多病,请求归家赡养;及母病逝,服丧完毕,才就行人职。 成化元年(1465年),林雍上疏劝宪宗修德格天,亲贤讲学,以图长治久安之计。旋升任行人司司正。又上疏说: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其学说皆大中至正,纯...[详细]
林永升(1853-1894)字钟卿,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同治六年(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后学堂学习轮船驾驶,同治十年(1871年)到“建威”练船实习,光绪元年(1875年)调赴“扬武”练船,“周历南、北洋险要,以千总留闽,充船政学堂教习。”光绪三年(187...[详细]
林用中,字择之、敬仲、号东屏。古田县西山村人。生年不详。幼年师事东南名士林光朝。后闻朱熹大名,改投其门,弃举业。 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朱熹归崇安五夫里办学,林用中诣门求教,朱熹赞其“通悟修谨,嗜学不倦”,视为“畏友”,对其悉心教诲。用中深得朱熹理学精髓,与“闽学干城”蔡元定齐名。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