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福州市> 鼓楼人物

林永升

[清][公元1853年-1894年]

林永升为[清][公元1853年-1894年]

  林永升(1853-1894)字钟卿,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同治六年(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后学堂学习轮船驾驶,同治十年(1871年)到“建威”练船实习,光绪元年(1875年)调赴“扬武”练船,“周历南、北洋险要,以千总留闽,充船政学堂教习。”光绪三年(1877年),奉派与同学林泰曾、萨镇冰、刘步蟾、严复等到英国深造,入格林威治海军学院,成绩屡列优等。次年,到“马那杜”大铁舰实习,巡历地中海各洋面,阅历大增。
  光绪六年(1880年),林永升学成归国,保升守备,加都司衔。不久,由李鸿章调往北洋,任“镇中”炮舰管带,翌年转任“康济”练船管带。光绪八年(1882年),朝鲜政局发生-,林永升随海军提督丁汝昌赴朝,因定乱有功升都司,并赏戴花翎。光绪十三年(1887年)春,清政府向英、德两国订制的“致远”、“靖远”、“来远”、“经远”4艘快船(巡洋舰)竣工,李鸿章派林永升与邓世昌、叶祖珪、邱宝仁等出洋接带,林永升负责接带“经远”快船。第二年春,4舰安抵天津大沽,林永升以带舰归国有功,保升游击,赏加“御勇巴图鲁”勇号。同年八月,北洋舰只成军,林永升被委为“经远”舰管带。光绪十五年(1889年),北洋海军衙门成立,林永升升署左翼左营副将,仍带“经远”舰。光绪十七年(1891年),李鸿章到威海检阅北洋舰队,以林永升“办海军出力”,升保副将补缺,后升用总兵,并赏“奇穆钦巴图鲁”勇号。次年,实授左翼左营副将。
  林永升为人淳厚善良,“性和易,……未尝于众前斥辱人”,深得部属拥戴。光绪二十年(1894年)六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林永升立即“督励士卒,朝夕操练,讲求职守之术;以大义晓谕部下员弁、士兵,闻者咸为感动”。清政府对日宣战后,八月十七日(9月16日),丁汝昌率北洋舰队护送赴朝援军至大东沟。翌日上午11时,当舰队准备返航时,一支庞大的日本舰队突然出现在西南海面,丁汝昌立命各舰升火,以“定远”、“镇远”两铁甲舰居中,为“人”字雁行列阵迎战。林永升率“经远”舰居右翼中间。临战之时,林永升命“尽去船舱木梯,以防兵士之退缩避匿;将龙旗悬于桅顶,以示誓死奋勇督战。”
  中、日黄海海军大战,从中午12时55分开始。战火一开,日舰快速横越“定远”、“镇远”两舰,进攻北洋舰队的左、右翼。右翼的“超勇”、“扬威”舰旋即中炮起火沉没。午后3时半,左翼的“致远”舰被四艘日舰炮火猛烈围攻,引起大火,舰体严重倾斜,危在旦夕,最终其 发射管中弹,内置一枚 发生0,终致“致远大0”,遂沉。“济远”、“广甲”2舰离阵,“经远”舰失去掩护。日本的“吉野”、“高千穗”、“秋津州”、“浪速”4舰乘机专力进攻“经远”舰。“经远”舰被逼出阵外,在号称“帝国精锐”的“吉野”舰等围攻下,中弹甚多,“船群甫离,火势陡发”。在紧要关头,林永升沉着指挥,“发炮以攻敌,激水以救火,依然井井有条”。激战中,林永升发现有艘日舰受伤,便下令“鼓轮追之,欲击使沉”。但“猝为日舰所环攻,船身碎裂”,林永升亦“中弹破脑而亡”。战后,清政府下诏照提督例优恤,追赠太子少保。
  人物评价
  林永升为人,淳厚善良,“性和易,与人接,惟恐伤其意”,对部属关怀备至。北洋舰队初建时,用洋员为总教习,对士兵的处罚采用残酷的肉刑,英员琅威理最甚,故水手中流传着“不怕丁军门,就怕琅副将”之说。而林永升则反对肉刑,他认为当长官者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其“待士卒有恩,未尝于众前斥辱人,故其部曲感之深,咸乐为之死也”。   经历历史事件:

中日甲午战争 (公元1894年--公元1895年)

  同年(公元1853年)出生的名人:
方伯谦 (1853~1894) 福建省福州市
王堂选 (1853~1923) 福建省南平市
吴东槐 (1853~1904)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
廖玉通 (1853~1924)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
王步蟾 (1853~1904) 福建省厦门市
+ 更多公元185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894年)去世的名人:
林泰曾 (1851~1894)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
方伯谦 (1853~1894) 福建省福州市
黄建勋 (1852~1894) 福建省福州市永泰
林履中 (1852~1894)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
谭钧培 (1828~1894) 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
黄乃模 (1862~1894)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
+ 更多公元1894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