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绍年 (1849~1916年) 字赞如,号健斋,闽县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任光绪六年(1880年)会试与光绪八年(1882年)顺天乡试同考官。光绪十四年(1888年),改御史,上疏力谏移海军经费修葺颐和园,遭慈禧严饬。光绪十九年(1893年),...[详细]
林绍洲(1905~1987年),厦门人。出生于台湾,上中学时因无法忍受日本侵略者的欺辱,从台湾转学到厦门集美学校。在学时就酷爱体育,参加篮球、田径、柔道等项运动。他投掷标 曾突破50米大关,后因肩伤改练跨栏。民国18年(1929年),代表集美学校参加福建省第三届学校联合运动会,获田径高栏、低栏、...[详细]
林绍祖(约1645~1728年),字衣德,号丹麓。漳浦县城城南(今县城绥南尚书府)人。约生于顺治二年(1645年),尚书林士章玄孙,汝诏曾孙。祖父友筠,南明隆武举人。父早逝,母亲守寡。顺治八年(1651年),郑成功率军入漳,部属分攻各县,母携绍祖随邑人走避漳州城。八月,城中无粮,竟至杀人充饥。绍...[详细]
林淦生(1896年—1976年),漳州蜈蚣山人。其家境贫困,小时父亲勉强供养就读小学,15岁小学毕业后,在家从事劳动。并跟师学习眼科医术,前后达5年之久。淦生既聪明,又勤奋好学,很快掌握医术药理。期满出师后不久便自己开业,当眼科医生。至民国18年(1929年),他参加漳南游击队,担任地下交通员。...[详细]
林慎思(844~880) 林慎思,字虔中,号伸蒙子,钦平里(潭头镇溪新村坑湖里)人。年少好学,兄弟五人在筹岩筑室读书。唐咸通五年(864)荐礼部试,不第。退居梓里(在长安),著《伸蒙子》、《续孟子》。咸通十年(869)中进士。翌年再试,中宏词科第一。兄弟五人先后俱登第。懿宗赐“兰桂同芳”匾,...[详细]
林师柴,安溪县龙门乡龙门村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出生。其父林溪水为油漆工,其母白卜善操家务,家庭经济较好,加上有侨汇接济,是村上较富有人家。师柴天资聪颖,性格豪迈刚毅,富有正义感,乐于助人。 民国14年,师柴入集美师范就读。集美学校地处东南沿海,信息灵,学生思想比较活跃。上海“五卅”...[详细]
林世章(生卒不详) 林世章,初名庆,字以行,后更名尚闇,坑田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授吉安教谕。他发展教育,修葺破败的白鹭书院,使生员有所居。因教绩显著,升为国子博士。后转任南京工部主事。曾任都水郎中,打击囤积货物、哄抬物价的不法奸商,惩办不法税吏,制定平定物价的“短载法”。时河...[详细]
林寿椹(1920~1986年) 林寿煁,福州郊区鼓山乡后屿村人。 民国21年(1932年),林寿煁随父学习寿山石雕的工艺,民国29年出师,在一家图章店当技工,曾雕成一件“梅鹤”,被认为“出手不凡”。 1954年,寿煁同郭功森等人在后屿成立“寿山石雕合作小组”,他所雕的《八鹅八燕笔筒》...[详细]
林寿煁(1920~1986年),闽侯县(今福州市区)人,出身于雕刻寿山石的艺人世家。1954年,发起成立福州市第一个寿山石雕合作小组。同年,雕成《八鹅八燕笔筒》,在苏联、东欧各国巡展后,作品被苏联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收藏。石雕《十三鹅十二燕笔筒》参加省民间美术观摩展览,获一等奖,作品由省博物馆收...[详细]
林寿昌(?~1935) 林寿昌,号叟村,祖籍连江县,寓居福州仓前山。民国8年(1919)“五四运动”爆发,福州成立学生联合会,开展声势浩大的-运动。时林寿昌在英华中学读书,他离开学校,投入-斗争。 民国9年1月,林寿昌同福州 调查科成员刘友贤、林梅生、林子炎、江秀清等10人结拜为兄弟,林...[详细]
林守仁山格乡人,菲律宾归侨。民国21年11月生。1954年毕业于福建农学院园艺系,后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内蒙古农业科学院工作。1956年至1962年,创15年生葡萄亩产14339.3斤、3年生葡萄亩产13024.7斤及4年生葡萄200亩平均亩产4800斤3项全国单产高产纪录。并在安徽省肖县取得萄...[详细]
林寿图 (1809~1885年) 初名英奇,字恭三、颖叔,别署黄鹄山人。闽县人,家住城内石井巷。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进士,累官工部主事。咸丰二年(1852年),考取军机章京,任帮办总章京,起草机要文书。后数年,历充实录馆收掌、纂修、协修兼提调、虞衡司主事、员外郎、工部两窑厂监督、...[详细]
林爽文(1857-1788) 清代乾隆年间台湾农民起义首领。原籍福建漳州平和,迁居台湾彰化。农民出身。1784年参加天地会,逐渐成为彰化天地会领袖。1786年秋,官府焚烧村庄,镇压天地会,他以“安民心、保家业”为号召,率众起义。攻克彰化,杀知府孙景燧、副将赫生额等,建立政权,年号顺天,被推...[详细]
林树根(1907~1931年),又名郭阿福、郭福,漳浦人(居里未详)。生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教师。民国17年(1928年),在石码一带从事农-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被捕关押。民国19年出狱后,因革命工作需要,到厦门当码头搬运工人,在工人中组织赤色工会,建立党支...[详细]
林泗水,字向曙,安溪县蓬莱镇联中村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八月二十七日生。祖父林景卫,字文国,清光绪年间福建水灾捐赈有功,钦赐“奉政大夫”六品州堂卫。父林芳定,务农兼乡村医生,热爱家乡公益事业。泗水童年读私塾,后就学集美师范。在校勤勉好学,又好书法。对生物一科尤感兴趣,致力于达尔文所著物种...[详细]
林水芸,民国7年(1918)生于安溪县龙门乡龙山村埔顶。父林何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水芸有两个姐姐,都因家贫,小时就给人抚养。7岁丧父,母子相依为命。一天,村中土豪林育会到家催收钱粮,母子把姐家送给的一瓶陈年老酒敬奉,而林育会不但不领情,反而催迫更凶。年小水芸,看在眼里,恨在心头。母亲望子成龙,勤...[详细]
林顺佺,光绪十九年(1893年)生,溪柄镇北山村人。 民国20年(1931年)春,他在马立峰创办的赛岐宅里夜校上学,由此走上革命道路。民国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党组织指定他负责中共福安船民支部工作。不久,他组建船民武装纠察队,兼任队长。 民国23年,国民党当局为了扼杀闽东革命...[详细]
林硕(1388~1440年) 林硕,字茂弘,闽县(今福州郊区亭江镇长安村)人,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生。明永乐十年(1412年)进士,授御史,出按山东、浙江等省,为治严肃。朝中凡有疑狱,必请林硕会讯。皇帝对他多有嘉奖,并把他的名字写在御屏风上,恩宠有加。宣德时,他在浙江巡察,发现淮河督...[详细]
林舒谦 (1911~1983年) 笔名一竿、纪零、萨兰、萨任夫,闽县人,家住今鼓楼区817北路。早年入省立福州高级中学。民国23年(1934年),考入厦门大学中文系,未毕业即离校。抗日战争期间,担任战时民众巡回教学团团长,率团往各县演出,宣传抗日救国。从此,长期从事剧本写作,成为专业剧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