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泉州市> 永春人物

林庶应

[公元1906年-1970年]

林庶应为[公元1906年-1970年]

  林庶应,名纲答,庶应其字,号松青,蓬壶乡美中村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少年时家境贫寒,入私塾不久,即弃学从商。民国15年(1926),因地方土匪-,全家搬往泉州谋生。初由其大哥庶明买来一架织袜机,以庶应为主,专工织袜,其母、嫂负责纺纱、缝袜,其父则把成品拿到街旁排摊售卖。稍后,即转当店员和自己经营文具业,进而在泉州开设源美商行,专营纱布批发业务。他善于运筹,对商业行情臆测屡中,遂崭露头角,成为商界的后起之秀,分支商行逐渐发展至厦门、莆田、福州、柳州、台湾、日本等地。先后被选为永春旅泉同乡会主席、泉州商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商会联合会常务委员、福建省出席全国商联会代表和全国商会联合会理事。
  随着商务的发展,他本着“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宗旨,先后在家乡和泉州分别倡办毓斌中学和建国商校。抗战初期,泉州培元中学疏散内迁蓬壶,当地不少青年得以进入该校学习。民国31年,该校迁往南安九都,一些贫困学生无法随校就读。庶应乃与家乡父老倡办毓斌中学,被推为校董会董事长。后来,又捐资和医生万年丰在泉州倡办建国商校,培育商业人才。毓斌中学的经费开支,自开办起至1949年止,他均负担半数以上,建筑费、设备费则全由他独力负责。毓斌中学创办之初,教师难聘。从长远计,他接受校长林鹤龄的建议:由学校出资培养语文、数学、理化、生物教师各一人。凡有志从事教育工作的贫寒大学生,不分畛域,均可应征。其在学费用,均由毓斌供给,毕业后须来校任教五年,待遇与其他教师相同。如违约,应缴还本校提供的部分或全部补助款。征求内容以校董会名义在《永春日报》、南平《东南日报》刊登后,应征的颇多,最后录取了四人。这些人毕业后有的没有履约,校董中有人提议要追回服务未满期的补助费。庶应笑着说:“我出资培养这些人,原来希望他为本校服务,现既有他就,也是为国服务,‘楚失楚得’,没有关系。”其识见器量如是,闻者折服。
  庶应成为本省商业界闻人之后,曾出资支持当时的国民党福建省党部主任委员,同时参加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室组织,又结交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但他对一些遭受国民党破孩的青年却是援之以手。1946年冬,毓斌中学教师、中共地下党员林伯祥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他以学校董事长身份,多次向省有关当局力保。伯祥在莆田狱中患病,来信请学校接济,他立即汇寄法币2000元,请莆田中山中学代理校长吴景宏转交。另一教师陈伟顺因参加中共组织被捕,关在泉州看守所,他多次前往探问,并向第四专署专员力保获释。他的长子文琼在集美中学读书时,思想进步,参加中共地下组织。他曾对人表示:“信仰自由,人各有志,我不干涉他。”他为人豪爽,又富于感情,人有所求,都能尽力以应,故里人有“庶应,庶应,有求必应”之语;然也以此受诟病,他人在泉州,却卷入永春地方派系的“黑白派”争权夺利之争,被选为县参议员和被聘为省政府参议,有人说他是基于与“白派”主要成员族亲和友情关系,身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民国38年夏,泉州、厦门行将解放,庶应离开厦门,到香港继续经营布业,后与人创办友成船务公司。由于太信任人,结果上当受骗,手头资金及家中存款亏蚀殆尽,从此一蹶不振。他怏怏不乐,迁居台湾,于1970年病逝。
同年(公元190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