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志高(1924—1950),又名寿高良,1924年生于浙江省诸暨县青山乡廊坞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1944年7月,寿志高参加了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1945年9月随主力北撤编入华东一纵三旅八团当战士,随队转战各地。 1948年,寿志高去山东老八团学习小包0爆破的技术回来,由步兵转任...[详细]
彭士军,1924年11月5日生于河南省永城县李寨乡后彭楼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3岁丧父、4岁丧母,三个姐姐由舅父领养;他和仅大3岁的哥哥相依为命。他经常跟着哥哥到邻近的村庄讨饭。为了多要些馍饭,彭士军5岁时就学会打“撒拉吉”(一种在竹筒里串铜钱的乐器)唱地方小调,再加上每逢春节前兄弟二人上门贴“财...[详细]
梅庚年,1924年10月15日出生于河北省易县五道河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8年5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分配到晋察冀边区医疗队任卫生员。他不仅亲眼见过白求恩大夫,而且还听到不少关于他的故事。这些故事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梅庚年平时不爱讲话,非常勤奋好学。1945...[详细]
麻忠新(1924~1949) 西固乡中文化村人。1946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山西战役中,勇敢杀敌,1948年12月21日被评为乙等“人民功臣”,明令嘉奖。1949年9月在解放宁夏战役中光荣牺牲。...[详细]
马文通,1924年出生于北京市顺义县焦庄户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连年的军阀混战,加上地主恶霸的剥削压榨,一家四口守着仅有的那点山坡地,难以维持生活。不得已,母亲只好领着他和哥哥挖野菜采树叶,凑和着填饱肚子。尽管这样,也是吃了上顿愁下顿。以后,两个妹妹又相继降生,从此家里穷得更是揭不开锅了。 ...[详细]
马文亮,1924年4月8日生于北京市房山区史家营乡柳林水村(原属河北省宛平县)一贫苦农民家庭。 马文亮出生后六天丧母,6岁时丧父,和祖母相依为命。马文亮读完七年私塾又继续上抗日小学。他从小不怕困难,勤奋好学,在班里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侵略华北,...[详细]
李振华(1924-1947.11) 李振华,吉林省永吉县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随父母-到上海。1932年在上海交通小学读书,1934年转入万竹小学。1936年12岁时加入上海《大晚报》组织的童友会。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全面抗战开始,上海的救亡运动十分高涨,李参加了上海儿...[详细]
刘仕绥,1924年生于北京市怀柔县大中富乐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的童年是在苦难的生活中度过的。尽管父亲刘春一心想让儿子上学读书,尽管刘仕绥聪明好学,然而由于生活所迫,只上了不到两年小学,就不得不辍学同父亲到田里劳动,以维持家里的生活。 刘仕绥在贫苦的人们中间渐渐长大,深深地感到人民生活的艰辛...[详细]
刘尚贤(1924~1985),山西省武乡县大陌村人,8岁上学,1938年1月进武乡县民族革命中学,是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本县和河南省林县、汤阴县担任工会委员、区委委员、区委宣委、区委书记等职。 1949年1月,尚贤奉调南下,任长江支队五大队三小队队长,同年9月,任长泰县...[详细]
刘兰蕃,1924年2月生于山东省文登市侯家镇二马村一个农民家庭里。自幼家境贫寒,没能上学读书,16岁时就给地主家当长工。社会的不平和地主老财的残酷盘剥,在年轻的刘兰蕃心里烙下深深地印记。压迫越深其反抗精神越强,刘兰蕃在东村地主刘子法家当长工时,就曾积极组织伙计同地主进行增资增粮和改善雇工生活条件...[详细]
刘大国,1924年出生在云南省宣威县落水海子下村一个自耕农民家庭。父亲刘正万,母亲王银焕,为人忠厚,养育子女三人,刘大国排行老三。8岁时父母送他到落水国民小学读书,毕业后考入宣威县立中学读初中。他不仅努力完成所学课程,而且喜欢阅读课外书籍,尤其喜爱阅读有关英雄人物的书籍,与同学和睦相处。刘大国负...[详细]
李天瑞(1924~1990年),山西省高平县人,民国13年(1924年)10月生于农家。早年就读中学时,便接受革命思想的熏陶。15岁入伍,投身抗日救国斗争。民国3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天瑞随同八路军抗日政府在太行山平顺、黎城、壶关一带进行斗争。先后担任山西长治牺盟会中心...[详细]
林景国(1924~1949) 林景国,营前镇东屿人,民国13年(1924)生于贫农家庭,当过电话架线工人。 民国36年,中共地下党组织在东屿村开展革命活动,景国思想觉悟迅速提高。在抗丁、抗粮、减租以及禁止粮食外运等运动中,表现勇敢、坚决,于民国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38年初,部...[详细]
林金凤(1924~1945年) 林金凤,女,民国13年(1924年)出生于大田县武陵乡百束村一农家。 民国28年,由于家境贫寒,-嫁给均溪镇镇长郑佐国家为媳。在郑家受到其婆婆百般-;因夫妻不和,其夫写下了休书,金凤毅然返回娘家。民国29年8月,中共大田地下党领导人林大蕃通过关系派她到上京...[详细]
林国兴,原名林芳,1924年生于广东省信宜县桄榔东乡(今镇龙区俊耀乡)大塘村。出生后不久,他的母亲患病去世,年迈的叔祖母非常疼爱这个失去母亲的小孙子,便把他接到身边抚养。后来林国兴回到父亲身边。从他懂事起,父亲就开始教他读书识字,希望他长大后能继承父业,当一名郎中。 1937年,林国兴考入信...[详细]
林樾,字竹秋,笔名中虚,城坊区西街(今松城镇中乘街)人,生于民国13年(1924年)3月。天资聪颖,从小喜爱文学艺术。小学毕业后,先后就读于霞浦初级中学、三都中学和福安师范学校简师科。得大哥林椿熏陶指导,致力于画和木刻,经常随身携带速写本,画其所见山水、人物、虫鱼、花鸟,寒暑不移,勤学苦练,打下...[详细]
李继藩,大桥镇隆德洋村人。民国13年(1924年)生。民国27年秋,考入古田私立史荦伯中学后,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曾在全县学生为庆祝台儿庄大捷火炬-中,扮演《满清走狗》街头剧重要角色。民国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初中毕业,考入英华中学,以“地理研究会”名义宣传抗日爱国思想。高中毕业后上武夷山,...[详细]
李混子,1924年4月25日生于河北省新乐县北李家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随后,日军侵华的魔爪由北向南,直指华北五省。在占领了平、津后,迅速沿平汉、津浦铁路大举南侵。不久,地处平汉铁路沿线的新乐县城,被日军占领。李混子耳闻目睹日本侵略者在家乡的烧杀抢掠,不...[详细]
赖善主,1924年8月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贫寒的童年生活,给赖善主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同时也培养和造就了其嫉恶如仇,坚贞不屈的性格和品德。在1947年鲁南战役中参军入伍。 1947年国民党向沂蒙山区大举进犯,妄图实现其重点进攻山东的战略计划。我华东野战军右翼兵奉命围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