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 商丘市> 永城人物

彭士军

[公元1924年-1951年]

彭士军为[公元1924年-1951年]

  彭士军,1924年11月5日生于河南省永城县李寨乡后彭楼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3岁丧父、4岁丧母,三个姐姐由舅父领养;他和仅大3岁的哥哥相依为命。他经常跟着哥哥到邻近的村庄讨饭。为了多要些馍饭,彭士军5岁时就学会打“撒拉吉”(一种在竹筒里串铜钱的乐器)唱地方小调,再加上每逢春节前兄弟二人上门贴“财神”画,生活才勉强维持下去。
  1939年1月,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挺进永城,发动群众成立抗日群众团体。后彭楼除成立农救会、妇救会外,还成立了12人的抗日儿童团,大家推举聪明伶俐的彭士军当团长。他带领小伙伴扛着红缨枪站岗、放哨、查路条。
  彭士军在儿童团接受了抗日教育,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迫切要求参军直接参加打击日本侵略军。1939年5月,他跑到苏阁村找到新四军游击支队二团一位名叫卢郭裕的连长要求参军。卢连长看他一双大眼睛非常精神,但年龄小,个头矮,忙笑着按着他的头说:“小鬼,你个子这么小能扛动枪吗?”
  “卢连长,我都14岁了,还小啊!俺能扛动枪,不信你给俺试试?”彭士军死磨硬缠,卢连长走到哪里他跟到哪里,就这样整整磨了一白天。
  卢连长拿他没办法,最后只好用当兵吃苦吓他说:“当兵的要晚上站岗你害怕吗?换防行军一走就是上百里你跑得动吗?上战场和敌人打仗你能行吗?”
  “俺全行,反正今天我就不走了,请连长分配任务吧。”彭士军立正站着神气十足。
  卢连长被缠得没法,便拿起一支马拐子枪交给彭士军说:“现在我给你一个任务,今天晚上你自己到村西包河湾站岗。”
  彭士军接过枪来,行一个军礼:“是!”毫不犹豫地向包河湾跑去。
  这包河湾是河南、安徽两省交界,遍地荒草湖泊,坟墓丛立,还是土匪出没的地方,一到夜晚更是阴森可怕。彭士军虽跟哥哥要饭走过黑路,可一到包河湾还是有些胆怯。可他一想到这是执行任务,就硬着头皮打起精神坚持下来。哪里料到卢连长还另派一名老战士在不远处陪他站岗。拂晓,东方泛红,那位老战士笑呵呵地领着彭士军回到村内,向卢连长作了汇报。
  彭士军参军后,卢连长留下他当勤务员,教他学军事、学文化,提高他的思想觉悟。1941年1月,彭士军所在的连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十二旅三十五团一营三连,他担任通讯班班长。
  同年4月6日,一营奉命在永城南万楼掩护第十二旅撤退。掩护任务完成后,一营被国民党某骑兵师包围。彭士军奉命带领通讯班向东门突围。他英勇作战,打死不少敌人。终因敌众我寡,一营指战员大部分壮烈牺牲。彭士军也因负重伤倒在血泊中。当夜国民党军队撤离,新四军第四师十二旅派兵到万楼打扫战场,发现彭士军一息尚存,遂把他用担架抬回部队抢救。
  1941年4月,新四军第四师奉命翻越津浦路转移至皖东北。不久第四师十二旅撤销,彭士军所在的第三十五团与地方武装合编为淮北军区第一团,他伤愈归队仍任班长。该团进驻江苏省泗阳等县开辟新区。泗阳县张家楼的张海生和唐毛圩子的王光霞都是恶霸地主,他们各霸一方,各有500人枪,打着抗日的旗号欺压百姓,群众恨之入骨。为开辟这一地区,淮北军区第一团负责扫除这两个地头蛇。1943年2月的一天,第一团在洪泽湖西岸查获一个形迹可疑的青年,当场搜出一封王光霞给张海生的亲笔信。经盘问,此人叫刘小亮,是张海生10多年没见过面的姨兄弟。王光霞让他前去认亲,想通过这个关系联合张海生阻止新四军进入他们的地盘。通过教育,刘小亮愿意参加新四军。于是一向善于随机应变的彭士军就成了“刘小亮”。
  彭士军带着王光霞的亲笔信来到张家楼,门岗将信转给张海生。张果然出村迎接,张母也忙出家门认了“外甥”。他们三人到家坐定哭诉了分别10多年的思念之情。张母竟然声泪俱下安排让“小亮”多住几日。
  彭士军在张家楼住了七八天,把各方面的情况都侦察得一清二楚,便以避免家母挂念为由和张家母子“依依异别”。
  团-根据彭士军提供的情报做出了“智取张海生”的部署。
  彭士军接受任务后,于第六日晚上带着20名化装成土顽的战士来到张家楼。门岗一看是张团长的表弟,忙开门让他带队进寨。彭士军等进寨后,就大摇大摆直奔张海生的住处。入院后兵分两路,一路去解放警卫班的武装,一路由彭士军带领推门闯进张海生的卧室。他一个剪步跳到床前用枪顶着张海生的脑袋,大喝一声:“不准动!”
  正在睡梦中的张海生睁眼一看是表弟“刘小亮”,自觉是与他开玩笑,忙嗔怒道:“吓我一跳,半夜三更你来干什么?”
  彭士军依然用枪顶着他说:“我是一名新四军战士!你表弟刘小亮已经参加了新四军。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你是走抗日的道路归编新四军还是顽固到底自取灭亡,两条路任你挑选。”
  此时团部四周已经响起枪声,张海生自知大势已去,忙跪地求饶。彭士军让他穿好衣服,扯着他的衣领喊道:“赶快下命令,叫你的部下放下武器,要不我先嘣了你!”
  张海生吓得哆哆嗦嗦,忙对着窗外喊:“参谋长传我的命令,我已同意抗日。请弟兄们不要开枪了,欢迎新四军进寨!”就这样,后续部队进寨收编了这支杂牌军。
  收编张海生部的第三天,刘小亮作向导,彭士军率领换成张海生部服装的20名战士直奔唐毛圩子。门岗见是刘小亮回来了,忙打开寨门让其进去。刘小亮领着彭士军来到团部见了王光霞介绍说:“这是张团长的部下彭连长,特来向你联络阻挡新四军事宜。”
  彭士军不卑不亢把张海生的复信和礼物送上,说:“这是张团长一点心意,请王团长笑纳。”
  因为刘小亮是自己人,王光霞对彭士军等并未怀疑,并摆酒宴款待让其过夜。半夜时分,淮北军区一团参谋长带队兵临寨外,此时彭士军等已控制了门岗,于是-三颗信号弹,新四军从寨门突进。彭士军在厕所里捉住了王光霞,用枪口顶着他的头说:“张海生已于前天归编了新四军共同抗日,你意下如何?”
  王光霞结结巴巴地说:“我愿意走张团长的路,接受共产党领导。”遂下令全团集合开赴新四军驻地。
  这两支杂牌军归编后,又有一些小股武装前来受编,充实了主力部队,建立了地方抗日民主政府,巩固扩大了根据地。不久,彭士军担任六连一排排长。1943年底,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胜利后,新四军第一、二、三、四师开辟的根据地连成一片,淮北苏皖边区划为华中第七军分区。原淮北军区第一团改编为第三团,归属七分区建制,彭士军被提升为六连连长。1947年11月,第三团上升为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第八十一团。彭士军带领连队参加了陈毅司令员亲自指挥的宿(迁)北战役。继而他随部又参加了著名的淮海战役中的曹八集战斗、小牙庄战斗,均立功受奖。
  1949年2月29日,彭士军所在的第八十一团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第十一军第一八六团,他被调任团警卫连连长兼指导员(营级)。接着他随部参加渡江战役后长驱南下,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追歼残敌,第二十一军向浙江进发,从宁国直奔杭州、诸暨、金华。8月,该军进抵福建,彭士军率连队先后参加了福州战役和东山群岛、舟山群岛之战。
  1951年春节过后,第二十一军奉命参加进攻国民党军队盘踞的大陈、马祖、小劈山岛屿战斗。此时彭士军正患胃病经常口吐酸水,加之他枪伤复发疼痛难忍,-让他到后方住院三个月治疗。他为了解放祖国的神圣领土,带病奔赴战场,率领警卫连编入第一八六团进攻小劈山岛的突击队。
  3月2日,夜幕降临后,彭士军率警卫连等200余指战员从厦门乘船起航。彭士军身先士卒,乘第一只船在最前面。后两只船用炮火掩护。大部队随后乘船向小劈山岛方向进驶。炮声隆隆,枪声阵阵,火光冲天。一开始航行顺利,晚8时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防线。当距小劈山岛岸只有约200米时,彭士军乘的第一只船被炮火击中,船舱进水不能行驶。彭士军当机立断,大喊一声:“同志们,跳海战斗!”他第一个跳入海中,接着都“噗噗”跳海涉水冲击前进,力争尽快抢夺滩头阵地。当指战员快到岸时,突然发现有铁丝网阻拦,彭士军指挥战士们冒着敌人机枪的疯狂扫射,迅速将铁丝网剪断。当他率指战员向国民党守军碉堡靠近就要登岸时,突然胸部中弹倒在地下。但他马上清醒过来,以顽强的毅力站了起来,继续指挥战斗。此时,解放军后续部队发射的重型炮弹正落在碉堡附近0,荡起一团浓烟。彭士军大喊“冲呀”,带领指战员冲上岸。两名战士把0包放到碉堡跟前,只听“轰”的一声,碉堡被炸得粉身碎骨。紧接着,解放军的千百发炮弹落在碉堡群中,一阵阵雷鸣般的0声此起彼伏在山岛上空回荡。
  彭士军忍受着剧烈的痛疼,在炮火的掩护下带领指战员首先冲上了小劈山岛,在制高点插上了第一面五星红旗。这时天已破晓,东方发亮,中国人民解放军神速地占领了小劈山岛。不幸的是,彭士军因胸部负伤流血过多,终于倒下了。牺牲时年仅28岁。
  小劈山战斗结束后,-授予彭士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战斗英雄”称号。1971年3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向彭士军的亲属颁发了烈士证书。
  (侯永之彭建峰)
  经历历史事件:

渡江战役 (公元1949年)
淮海战役 (公元1948年--公元1949年)

  同年(公元1924年)出生的名人:
寿志高 (1924~1950) 浙江省绍兴诸暨
隋金山 (1924~1950) 吉林省吉林市蛟河
王凤江 (1924~1951) 战斗英雄 黑龙江大庆肇州县
张以民 (1924~1982) 浙江省绍兴诸暨
王金达 (1924~1948) 江苏省常州武进
+ 更多公元192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1年)去世的名人:
王凤江 (1924~1951) 战斗英雄 黑龙江大庆肇州县
张仲愚 (1899~1951) 浙江省绍兴嵊州
王承荣 (1931~1951)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
王英 (1925~1951) 重庆市九龙坡区
吴国璋 (1810~1951) 安徽省六安金寨县
王景洲 (1929~1951) 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
+ 更多公元1951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