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永爵(1909—1984) 塘红乡石门村人。壮族。念过小学。青年时跟随本村老医生蓝日裕学医,他的母亲也是一位祖传老医生,永爵在蓝老医生和母亲的精心培育和指导下,医术提高很快。特别对利用中草药治疗骨折更是潜心研究,并有创新,成为远近闻名的骨折治疗医生:1976年开始,为了方便病人治疗,在石门大...[详细]
汤又新(1895—1984),字宥三,平湖人。1919年秋,创办《平湖日报》,为四开日报,采访、、校对等工作,大部分由其一人承担。报纸载文针砭时弊,揭露黑暗,深受民众欢迎。后因地方势力刁难,开办1年后-停刊。1922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预科班,毕业后投笔从戎,在北伐军总司令部参谋处任上校参谋,主...[详细]
苏云英(1906~1984年),女,贺县莲塘乡人。十八九岁时被人贩子拐卖到平乐镇,没有固定职业,靠做临工维持生活。 1949年12月平乐解放后,1952年苏云英参加平乐镇上关街道工作,由于工作积极而被吸收为中共党员,后任街道党支部书记。她把镇内200多名闲散劳动力组织起来,成立临工组、种菜组...[详细]
沈祖仪(1912—1984),女,字鬘梯,号怀萱老人,湖州下昂乡竹墩村人。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5岁回国。幼时在伯母、女画家龚韵珊处学画。建国后,先后参加中国画研究会、中国书法研究会、北京国画社。擅长花卉,画风幽雅清秀、细柔高洁、新颖别致,独具一格。自1953年起,每年的北京国画展上都有作品展出...[详细]
彭炳南(1902~1984)善化县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生。家贫,种菜为生,兼做生猪配种。解放初期,他看到农村猪源缺乏,就选择良种,推行品种杂交、双配、复配等技术,达到配种母猪头头满怀,每头平均产仔12.7头,成活率达98%以上。后在大托成立种猪人工授精站,带徒传艺,推动全县养猪事发展...[详细]
莫如德(1904~1984) 女,合山市河里乡环山村人。解放前,莫的家境贫寒,每年靠给财主打工维持生活。她与邻居相处和睦。 解放后,莫如德翻身当家作主人,1951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朝鲜战争时,她带头将长子黄应英送去参军,在她的带领下,环山村有16名青年踊跃报名参军,她主动登门做适龄应征青...[详细]
马佩勋(1907—1984),别名马英,出生于孝义碾头村贫农家庭。幼时仅在农闲读过几冬私塾,14岁起先在兑九峪银炉学徒,后在隰县石咀会粮店当店员。 1924年,17岁的马佩勋到太原炮厂学徒,在七年的工人生涯中,饱尝人间辛酸,但也认识到工人解放的道理。在其表兄太原国民师范学生、地下共产党员卫思...[详细]
陆祥嘉(1940~1984) ,壮族,乔建镇慕恭村人。195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卫生员、卫生班长、助理军医、军医等职。曾荣立三等功一次,嘉奖四次,四次评为“五好”战士。1978年,他转业回到地方,担任乔建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党支部书记。 陆祥嘉身患肝...[详细]
陆往三(1906~1984),西埌乡木棉村人。解放初任第三区松苑乡水利委员。1952年春,积极发动群众兴修木栏陂,改善原有3251亩水田的有效灌溉,而且使1000余亩旱地变为水田,当年被评为北流县首届农业劳动模范,1954年被评为容县专区农业劳动模范。 此后,陆往三致力花生栽培,将鸡窝豆等...[详细]
路璋(1907—1984年),原名以璋,字法如,曾有名益先,汉族,融水乡古鼎村寺底屯人。 祖、父以教书、行医为业。 小学毕业后,因家境中落,为生计在本村及山安、小榕村教私塾。1928年考入融县县立初级中学,在校接触新文艺,阅读鲁迅、郁达夫、田汉等著作,开始步入新文化境界。毕业后,在板榄、...[详细]
李贞甫(1905~1984),岳阳县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四师师长、郑州绥靖区军训处处长、第十二军军长,授中将军衔。1949年去台湾,1973年被国民党台湾当局软禁。 同年(公元1905年)出生的名人: 钟福云 (1905~1984)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 李有莘 (1905~...[详细]
李玉堂(1917 )山西寿阳人。1938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抗大总校文工团指导员、校医院政委,东北军区后方第三医院政委,沈阳中国医科大学政治部副主任。建国后,历任东北军区师政治部主任,装甲兵坦克学校政委,第三机械工业部坦克工业局局长,第五机械工业部副...[详细]
刘良弼(1905~1984) 中共鼓楼区委原副书记。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国29年(1940)2月入新四军六支队随营学校学习,翌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抗大四分校供给科粮秣干事、股长,雪枫大学供给科财务股长、生产油坊主任、副科长。民国35年10月后,历任华东军政大学二大队校务科副科长、股长,四大部...[详细]
李馥仁(1937~1984),江苏省丹徒县人。1961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物理系,1962年被分配到来安县来安中学任教。 1968年春,他患了食道喷门癌,被送进上海肿瘤医院。经过手术治疗,他少了一根胁骨和16厘米长的食道以及二分之一的胃。为了在有限的生命中给下一代留下一点东西,李馥仁出院后从...[详细]
林以民(1940~1984),来安县雷官乡人。他在小学读书时就读完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战争与和平》等中外文学名著。由于在14岁时得了眼疾无钱医治,15岁时双目失明。 1958年,他考入南京盲哑学校,学习了二胡、笛子等专业课程。由于他为人热情,学习刻苦,被同学们推选为学生会主席,并连...[详细]
李冠洋,学名李江,山西灵丘人,生于1904年。192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受北京大学新文化思潮的影响,李冠洋在校学习期间即开始关注时政。1924年大学即将毕业之际,李冠洋加入国民党,并参加了国民党内的派别组织———“中山主义大同盟”。1925年冬,李冠洋由王振钧 (受国民党北方执行部指派,与王振...[详细]
雷振南(1899~1984年)中医师,祖籍湖南湘乡,后在平等乡麻龙屯落户。 1917年毕业于旧制高级小学,旋返原籍杨家湾彭厚生主办的“中医学习馆”学习,次年转入富田桥陈梅林医馆深造,并投师当地名中医周贤清。1930年夏,归龙胜石村开中药店,潜心中医事业。建国后,至瓢里街开设养-室”。 1...[详细]
蓝昌法(1916.3~1984.11)蓝昌法, 又名蓝老大。瑶族。福龙乡人。中共党员。少时家境贫苦,无钱上学读书,8岁起即帮人家养牛糊口,14岁随大人下地劳动。蓝昌法为人直爽,富正义感,常为贫民打抱不平,深受当地瑶民拥戴。1947年初,蓝昌法为保护瑶族子弟不为 当局当炮灰,抗征兵,被当局关押。 ...[详细]
金宝善(1893—1984),绍兴人。17岁考入南京水师学堂,后转入杭州医科专门学校学习。清宣统三年(1911)赴日本留学,先在千叶医学院攻内科,毕业后又入东京帝大传染病研究所。1919年回国,在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军医学校任教。后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进修,获硕士学位。1927年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