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西省> 吕梁市> 孝义人物

马佩勋

[公元1907年-1984年]

马佩勋为[公元1907年-1984年]

  马佩勋(1907—1984),别名马英,出生于孝义碾头村贫农家庭。幼时仅在农闲读过几冬私塾,14岁起先在兑九峪银炉学徒,后在隰县石咀会粮店当店员。
  1924年,17岁的马佩勋到太原炮厂学徒,在七年的工人生涯中,饱尝人间辛酸,但也认识到工人解放的道理。在其表兄太原国民师范学生、地下共产党员卫思聪的影响和教育下,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逐渐觉悟到“只有实现共产主义,劳苦大众才有生活出路”的真理。曾和工友一起与资本家、工头做过斗争,并为共产党地下组织秘密提供过武器。
  1931年5月,红军晋西游击队在孝义县西部山区成立,发动群众抗捐抗税,组织农会,斗争地主豪绅,得到广大劳苦群众的支持和拥护。马佩勋返里后,义无反顾地参加了这支队伍。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随部队西渡黄河,与谢子长、刘志丹领导的部队在陕北会合。期间,历任陕甘工农红军游击队分队长、中队长、政委,陕北红一团政委,西北义勇军政治部主任,陕北省工会委员长,陕北省苏维埃政府代主席等职,曾参加过子长、营盘山、瓦窑堡、三合镇、合水等十余次较大战役。为开辟陕北革命根据地,建立人民政权做出了贡献。1933年冬,他指挥了佳县木头峪-,歼灭了张东蛟民团,成立了佳县游击队,在佳县、吴堡、绥德、米脂一带与神木、府谷、清涧等地游击队配合作战,开展陕北游击战争。翌年,他率部在甘肃南梁袭击敌游击司令车奉夫部队,组成南梁游击队驰骋于陕甘交界地区,使敌人闻风丧胆。1936年,随红军东渡黄河,担任中央地方工作委员会组织干事,协助张浩、李富春等发动群众,扩军筹款,曾在三天时间内给红十五军团扩军500人。
  “七·七”事变后,马佩勋奉中共中央组织部派遣任中共晋西特委书记,率晋西籍红军干部数名,由陕北返回吕梁山区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先后在邓小平、杨尚昆、罗荣桓、林枫直接领导下,在孝义、汾阳、灵石、隰县、汾西等地发动群众,建立党组织,动员青壮年参加八路军和山西新军,组织抗日政府和“牺牲救国同盟会”,改造旧政权,组建农救会、青救会、儿童团等抗日群众团体,开展武装斗争,为创立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1938年底,组建八路军115师晋西独立支队(即陈支队),并兼任二团政委,翌年,数次率队担负由延安到太行山区护送干部、-和兵工厂的转移工作。1940—1945年先后任太岳纵队四十二团政委、二一二旅政委、岳南二地委书记等职。期间于1942年领导了解放浮山县的战斗。在太岳地区的抗日斗争中协助陈赓、薄一波等浴血奋战,建立了丰功伟绩。1945年4月出席了在延安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
  日本投降后,任中共吕梁七地委书记、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吕梁军区副司令员,率领洪赵支队打回汾、孝、平、介地区,将广大人民群众从苦难中解救出来。1947年7月之后历任中共吕梁区九地委书记、第九军分区司令员,在自卫战争、反奸反霸、三查整党、土改、民主建政等政治和军事斗争中,建树颇佳。
  新中国建立后,先后任山西省劳动局局长、山西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第一机械工会副主席,宁夏回族自治区监委副书记、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检察长、政协副主席,全国总工会八大、九大执委,全国政协第一至五届委员等职。
同年(公元190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4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