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善契(1902~1974年),俗姓林,法名品悟,南安人。民国9年(1920年)到鼓浪屿日光岩寺从清智和尚落发为僧。民国13年赴浙江天童寺依圆瑛法师受具足戒,后至-诸名刹参访求法。民国20年回厦门住持妙释寺,募建念佛堂。在厦期间,每年在旧历年关均购买大米赈济贫户。民国35年,应聘赴菲律宾马尼拉信...[详细]
马泽迎(1912~1974)江西兴国永丰乡人。1929 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同年 12 月参加红军。1930 年 8 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 3 军第 8 师炮兵 连班长,红 1 军团第 2 师第 4 团连政治指导员、师直属队总支书记、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详细]
马明方(1905~1974)乳名罗增,号济民,曾用名汝舟。陕西米脂人。19 25年春考入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5月参加声援西安学生的驱吴(新田)斗争。6月,上海“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陕北,马参加了该校的声援-。同年秋,经马瑞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春,先后任中共四师小组组长、支部书记。1...[详细]
卢素贫(1921.4~1974.3) 卢素贫,又名卢树屏,民国10年(1921)4月出生于江苏省阜宁县卢庄村,民国30年6月参加革命,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解放后清流县人民政府首任县长。 在艰难的抗日战争年代,面对日本侵略军的大举扫荡,素贫毅然投身革命,在家乡阜宁县、区、乡工作任顾...[详细]
卢汉(1895—1974),原名邦汉,字永衡,云南昭通人,彝族,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 1949年12月9日在昆明率部起义,和平解放云南,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 历任云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国防委员会委...[详细]
济南军区空军副政委、少将 李振声(1919—1974)湖南省茶陵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赣军区国家保卫局侦察科科员,红6军团第16师46团政治处青年干事,团俱乐部主任,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详细]
刘万春(1910~1974) 湖南祁阳县人。出身于梨园世家,七岁入广西全县“会芳园”科班学戏。后至桂林,先习旦,后学丑,兼媛旦,取艺名为芳瑶。坐科时,即能登台演戏,人称“七岁红”。民国27年(1938),入欧阳予倩创办的广西戏剧改进会桂剧实验剧团,与名丑李百岁配戏, 演出《梁红玉》 、《桃花扇...[详细]
刘庆清 (1903~1974) 坂东镇鹿角村人。幼机敏,诚实好学。民国14年(1925),毕业于上海东南医学院卫生行政系。后长期从事军医工作。 民国15年,尤溪卢兴邦部被收编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14师,后改为陆军新编第2师,又改为陆军第52师,他均在师部任军医处处长。 民国26年,...[详细]
李述中 (1907~1974年) 李述中,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生,字子新,螺城镇北门李厝人。童年在家塾启蒙,14岁进惠安中学,16岁转学福州省立一中,同年夏天考进厦门大学预科,4年后升入本科法学院。 民国18年(1929年),转广州中山大学。在校时与同学章振乾等组织中山大学福...[详细]
李若初(1893~1974年),名景沆,号凤林山人,杉洋乡夏庄人。光绪十九年(1893年)出生,十个月丧父。寡母余氏立志抚孤,授以《三字经》、《千字文》等启蒙书本。至11岁,若初入塾就读,师事当地秀才余良俊习书作画。民国元年(1912年)入省城罗山学校读书。毕业后先后执教于霞浦作元中学、福州三一...[详细]
林英藩(1901~1974) 林英藩,字见楼,人称森元英,又称英英,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生于福州郊后坂乡中医世家,祖辈五代行医。英藩自幼严承家训,6岁起即在父严督下学习经史,13岁起从父学医。英藩自幼聪颖,学习勤奋,较好地掌握祖传的医术。19岁时父亲去世,翌年,英潘开始独自行医,他出手...[详细]
林泗水,字向曙,安溪县蓬莱镇联中村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八月二十七日生。祖父林景卫,字文国,清光绪年间福建水灾捐赈有功,钦赐“奉政大夫”六品州堂卫。父林芳定,务农兼乡村医生,热爱家乡公益事业。泗水童年读私塾,后就学集美师范。在校勤勉好学,又好书法。对生物一科尤感兴趣,致力于达尔文所著物种...[详细]
林秋玉,又名林星。女,清宣统三年(1911年)八月九日生。福安康厝苏坂村人。民国21年(1932年)7月,毕业于福安女子中学,任小教两年后考入福州职业学校护士班,3年后毕业,分配在省立医院当护士,后考取省社会军事干部训练所(以下简称“社训”)受训3个月。民国27年2月,被派回福安任社训总队少尉妇...[详细]
林乞食(1894~1974),文峰文美村人,少壮时,家境贫寒,生活困顿,曾涉足距黄井村7公里的宝桥垦植。宝桥原称“倒桥”,是一个匪患丛生、野兽横行的荒僻山村。乞食不惧险阻,只身来此落户垦植,但辛勤打下了的粮食却被匪徒劫掠一空,失败返家。 解放后,匪患绝迹,社会安宁,乞食重振雄心,只身再进宝桥...[详细]
李金水,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出生。幼失母,10岁失学。随其父传别东渡台湾淡水,设摊卖茶叶,并得其继母谢氏教读四年,粗通文墨。后到台北金瓜石洗金沙,维持生计。年17,又随其父转赴印尼经营茶叶生意。不久,金水独立经营,事业逐渐发展。即与其父创办“胜德栈有限公司”,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嗣又召其弟家...[详细]
李德(1900~1974)原名奥托·布劳恩,李德是他在华期间的化名,笔名华夫。德国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支持左翼社会主义运动,后加入德国共产党。大战爆发后被奥匈帝国征集入伍,在与帝俄军队作战中被俘,俄国十月革命后参加苏俄红军,曾任骑兵团团长、旅参谋长。后返回德国,因参加创建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详细]
雷绍康(1913-1974),大悟县刘集镇阮蔡家人,1929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鄂豫皖独立第一 师排长、红四方面军第七十三师连长、营长、副团长、第三十一军九十三师司令部参谋主任、第二七九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详细]
柯石头(1902~1974年),同安嘉禾里人。著名彩扎艺人。 柯石头出生在“糊纸业”的家庭,专门糊制“灵厝”和元宵节花灯。父柯栋早已负有盛名,是厦门“糊纸业”“三把半剪刀”中之一把。柯石头自幼好动,喜舞枪弄棒。童年时代就对武打古装人物有着浓厚的兴趣。12岁随父学艺,掌握了彩扎人物技巧,继承了...[详细]
江川(1918~1974) 本名娄学纯,号文静,岚皋县城河街人。民国二十三年(1934)考入兴安师范,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二十六年(1937)寒假期间,他与李开藩、程沛带岚皋学生返乡宣讲团到佐龙、城关等集镇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二十七年(1938)二月,由石畅介绍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三月,...[详细]